APP下载

“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多元价值探析

2020-08-25韩雪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台山

韩雪

摘要:银信是粤闽侨乡与海外交往的特殊文献,是海外华人华侨与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1]。不同于常见的传统书信,它见证了移民史、邮政史、交通史与国际关系史的发展,反映了母国侨乡与侨居地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变迁,涵盖丰富的史料价值、金融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享有“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之美誉。

关键词:台山;银信;多元价值;侨批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6-0040-02

台山地区现属广东省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侨眷众多,幅员辽阔,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现代新型通讯方式尚未形成之前,跨洋的侨民只能通过传统的书信寄予乡愁、互通音讯。借助水客、批局及金融机构等渠道,海外侨胞向国内亲友寄回家书附言、汇款凭证,由此逐渐形成具有侨乡特色元素的侨批文化。就侨批数量说,台山地区的侨批存世量相较其他区域更为稀少,这意味着它在民间历史研究中具有更高的文献价值;就侨批本身的重要性说,“台山全县10余万侨胞中,有80%是直接间接依靠侨汇维持生活的”①;就侨批地域跨度来说,“台山地区的侨批除了部分来自东南亚的,更常见的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地区跨度广达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特色让台山银信在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中浸润,使其富有多元的研究利用价值。

总之,以台山地区作为银信文化的研究中心地,对当地众多的银信资料、文档文献以及文物馆、博物馆进行调研分析,具有数量大、历史跨度长、来源分布广、系统完整、内容丰富的优势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归拢、总结出银信的多元价值。

1 史料价值

华侨银信涵盖的丰富历史信息及其背后反映的深层次社会背景,利于推动学界研究中国东南区域变迁、中外交流与遍布世界各地的侨居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为史料的探究提供了更为真实的信息与全面的视角。

近代中国笼罩在西方列强惨绝人寰、刿目怵心的侵略、压迫与屠杀的阴影之下,其中日本犯下的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直至今日,现代日本的部分朝野人士仍然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歪曲犯罪事实。然而,一系列抗战时期留存下来的侨批作为极其珍贵的史料,记录了日军奸淫劫夺的种种罪行。台山收藏家李柏达先生曾掌握上千份保存良好的银信资料,其中包含飞虎队成员开辟“驼峰航线”的轨迹、抗日战争时期台山华侨先烈们守护五次沦陷的家园等可歌可泣的热血故事,具有极为珍贵的史料价值。

银信“填补了官方档案中对地方史料记录的某些空白,对于研究近代中国的南方社会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来说弥足珍贵”[3]。大至国际形势、中外关系、区域变迁、移民政策、社会背景;小至祖辈记忆、婚姻教育、家庭状况、日常琐事、汇款分配,银信承载了特定时期家国合一的历史缩影。

2 金融价值

银信的“银”,包含了大量的金融信息,诸如汇寄、单据、借贷、投资等。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有力证据, 其见证了华侨华人的金融流、商品流与中国近现代国际金融汇兑的发展历史,体现了跨国层面的金融业信息,反映了经济格局中复杂多样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信息。此外,“侨批文献记载和见证了近代以来华侨资金的国际流动过程,如不同区域和国家金融机构间业务合作、国际金融网络的形成和运作、不同货币的汇率变动、各国政府对国内金融及资金跨境流动的监督管理”[4]。如今,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与华商网络的日益壮大,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华侨经济发展的多元背景。

古巴以蔗糖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许多远赴古巴谋生的华人,都在寄回家中的银信里提到了当时古巴制糖坊的生产概况与蔗糖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1971年2月12日,台山华侨李元良向家中的父亲李云宏寄了一封银信,诉说经营的衣馆几个月以来生意冷清、并无好转的苦恼,其中提到了制糖坊与蔗糖出口的状况。“吾闻得今年古巴糖寮有多数唔开较,现时上白糖出口每斤三仙,黄糖每斤二仙,知之可也。”一百年前,黄宝世曾从广东省台山市远赴古巴谋生。其子暨南大学教授黄卓才深受父亲所寄侨批的影响,长期投身于古巴华侨史的研究。在黄宝世寄给家中的书信中,完整保存下来的共有四十多封,时间跨度有二十幾个年头,从未间断[5]。其中,1965年9月寄回家中的银信反映了当时糖产的价格浮动以及市场状况,“目前古巴局势仍未转好,物质粮食依仍缺乏。今年古巴糖产最高,但世界市场糖价惨跌,销流迟滞。国内人民购糖不比去年限制,自由购买”。

3 文化价值

在现代社会,银信行间字里蕴涵的中国优良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与习俗文化,更凸显出厚重的文化价值。通过华侨群体和银信这一中介的桥梁作用,中华文化与侨居地文化得以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这些富有中华文化符号与文学韵味的元素,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潮流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影响力。

银信档案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学意蕴,涵盖了民间习俗、传统信仰、特色节日、侨乡建筑等多元题材。1885年8月26日,菲律宾华侨颜良瞒寄给妻子蔡氏的侨批提到了“梨园”和“普度”等民风民俗。“兹在垊经已面嘱戅箸为咱另倩一本梨园,以敬阴光,可在旧厝,弗以在于新厝为是。至于呵昭以及呵嗳他助人屡受为咱相帮厝场等事,近此普度之间,见字之时,可以裁夺付出些少钱项与彼助人以好另费可也……”,可以得知直到清朝末期,闽南地区仍保留着这些充满特色的民俗文化。1919年2月26日,台山梁炳超、梁炳聪两兄弟寄往旧金山的回批信描摹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元素的动态婚礼仪式翦片,“培嫦姊于正月十二已经过门,乘四人抬之大轿,兼有先生书友锣鼓架护送,随路烧炮仗,男女见者,无不喝彩。亲家搭酒厂用银四百余元,新宁中未有如此之大……”。

4 教育价值

华侨银信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近代侨乡移民社会的价值取向与侨民群体的精神追求,保留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功能、凝聚力量和时代意义。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6]。银信记录了先辈告别故土漂洋过海,身处异域难以营生的艰苦历程,内容小到家庭琐事的处理与对妻子儿女的叮咛,大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热血表达,成为侨民优秀传统家风的历史见证。1936年2月,澳大利亚华侨邝修录寄给女儿月英的银信写道:“务要振兴土货……我中国人要坚心团结起来,勿使他压迫我中国人太甚也。”美国华侨陈程业再三嘱咐远在台山的儿子用功读书,不可乱惹是非:“你读书务要专心向学,不可闲游散荡,亦不可与人相打争气。”加拿大华侨林德亮给儿子林振光寄的银信中,满是跨洋维持家中生计的无奈,“儿在家千祈勤习读书,听汝母亲教训。为父在外,终日勤劳,因为家穷,往外洋求财。此亦为儿子之计。”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林德亮字字恳切、身体力行,以己之勤作为儿子的标杆与榜样,具有良好的教育理念。这些父亲虽然远在海外,却无比挂念着家中的子女,也不忘作为父亲应尽的教育之责。他们对子女无尽的爱,全都凝聚在唯一得以互通音讯的媒介——银信之中。总之,侨民奋斗史中自然流露出的爱国、坚忍、勤恳、诚信经营、奋斗不息等优良的品格,银信档案反映的节俭、好学、持家、朴实等良好的家风传统,对于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5结语

饶宗颐曾在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文本中高度肯定侨批的多元价值,“来自民间的侨批记载翔实,内容丰富,与典籍文献互为印证、补充,是研究社会史、金融史、邮政史以及海外移民史、海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的宝贵历史资料。”[7]将侨批文化推广到大众层面,充分发挥这一特殊邮传载体的多元价值,是响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号召“保护世界记忆遗产”的应有之义。只有深入研究与充分挖掘侨批档案中蕴涵的独特价值,才能在新时代潮流中最大程度地绽放其内在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使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文献免于损毁、消失。

注释

①中共华南分局政策研究室:《广东华侨土地问题》,1951:11-21。

参考文献

[1]任莉.“侨批档案”申遗成功,为广东首项世界记忆遗产[J].南方日报,2013-6-20(01).

[2]李柏达.世界记忆遗产:台山银信档案及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3]张静,黄清海.从闽南侨批看近代中华文化的跨国传承[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29-38.

[4]张林友.侨批档案与闽粤近代金融史研究——基于史料比较的分析框架[J].福建金融,2014(07):64-67.

[5]陈华,潘浪.当代古巴华侨的家国观与文化观——基于黄宝世书信的解读[J].八桂侨刊,2011(03):53-57.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广东侨批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文本[R].北京:中国国家档案局,2012.

(責编:王锦)

猜你喜欢

台山
广东台山话英语外来词借用的发展状况分析
台山都斛镇党建引领赋能科技兴农
台山农村小学生排球兴趣的培养策略探析
香港台山同乡总会举办第五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
四川达州八台山钟振振摄影并配诗《巴山云》
清宫遗珍《台山瑞景》将上拍香港,估价5000万至7000万港币
以理驭法探究计算教学课堂模式
家乡的东台山
台山
台山新思维:后发地区如何换轨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