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晓辉与土家族音乐研究

2020-08-25王传历余亚飞

歌海 2020年4期
关键词:土家族

王传历 余亚飞

[摘    要]在土家族音乐研究中,熊晓辉算是高产的学者。正是他长年如一日地坚持田野工作和案头写作,才有了今天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展现了他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在学术研究中,他勤学苦思、勇攀高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又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熊晓辉;土家族;音乐研究

1957年1月,土家族被中央正式确定为单一的民族,其传统文化研究也随之展开。音乐舞蹈作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大批学者的辛勤耕耘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熊晓辉算是其中高产的一位学者。本文将他在土家族音乐研究方面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做一个梳理,以期供大家借鉴和反思。

一、熊晓辉土家族音乐研究成果述略

熊晓辉,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音乐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钢琴教学及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等相关研究工作。从其海量的研究成果来看,又以中国传统音乐成果居多。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土家族音乐方面。其中既有以土家族音乐为整体的宏观研究,也有对土家族音乐具体事象的微观研究。

(一)土家族音乐宏观研究

在熊晓辉土家族音乐研究成果中,有相当多的是以土家族音乐为整体的研究,包括专著2本和论文若干。专著《湘西土著音乐丛话》于2004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集中讲述了湘西这块地域上的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事象。专著《湘西历史与文化》于2008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只在其中部分章节对土家族音乐文化做了介绍。

在专著之外,熊晓辉还发表了大量论文。其中,《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现状、特征与价值》(2011)一文首先对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乐种做了一个系统梳理,接着对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音阶调式特征、节奏特征和旋法特征做了一个概括,并指出其具有重要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湘西民族音乐艺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地方音乐新课程的实践》(2009)一文从教育学的角度,在分析湘西民族音乐艺术资源现状及地方音乐新课程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并列举了一系列在课程实践中合理开发利用湘西民族音乐艺术资源的途径。《土家族民间音乐艺术对湖湘文化的影响》(2013)一文更是把土家族民间音乐艺术作为一个整体,从对湖湘民族自信心、民俗节日、文化产业和音乐创作几个方面来探求其对整个湖湘文化的影响。此类研究还有《湘西旅游文化中民族音乐艺术的研究开发与利用》(2003)、《“改土归流”对土家族音乐活动的影响》(2011)、《论明清时期土家族竹枝词对地方音乐的影响》(2011)、《民族音乐“口述史”实存研究——基于土家族土司音乐》(2014) 等。

(二)土家族音乐微观研究

按照王耀华和杜亚雄提出的“四分法”原则,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四类。①熊晓辉经年累月在土家族音乐领域深耕细作,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大类上。

1. 土家族民间音乐

关于中国民间音乐的分类,王耀华和杜亚雄提出了“六分法”。他们指出由于像福建南音、西藏囊玛等一些乐种不好归类,所以多设了一个综合性乐种。②但学界主流的观点依然是“五分法”,即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五种。在土家族音乐研究中,田世高在他的《土家族音乐概论》里也采用了“五分法”,把土家族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器乐、戏剧和曲艺五个部分。③所以笔者在此沿用田世高的分类和命名,来划分熊晓辉先生的成果。

(1)土家族民歌

土家族是一个山里的民族,勤劳的土家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熊晓辉的《土家族三声音列民歌形态研究》(2011)一文指出,在土家族民歌中,其实存在大量不完整调式音列的民歌,土家族三声音列民歌就是一个典型。这些民歌由三个音构成,旋律以下行为主,调性以羽调式为主,曲体结构以四句式为主。《桑植原生型民歌的艺术特色》(2012)一文首先把其分为山歌、小调、花灯、革命民歌和情歌五类,然后从衬词衬腔、节奏旋律和曲式调性特点来分析桑植原生型民歌的艺术特色。《酉水号子的旋法与演唱特征》(2017)一文首先指出其具有二声音列结构、劳动节奏、土家族民歌音调、土家族民歌旋律等旋法特征,接着介绍了酉水号子具有强烈的民俗生活动作、直接的口语化方言、诙谐的俚曲内容、独特的歌唱技巧等演唱特征。此类研究还有《沈从文与湘西民歌》(2005)、《土家族栽秧薅草锣鼓歌的生态生成及其艺术特征》(2008)、《湘西土家族民歌旋法探微》(2009)、《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土家族民歌研究》(2016)等。

(2)土家族歌舞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熊晓辉在《湘西土家族舞蹈的人文历史背景研究》(2008)一文中提到土家族歌舞中,影响力较大的有摆手舞、毛谷斯舞、八宝铜铃舞、跳马舞等。《土家族民间舞蹈形象的文化人类学阐释》(2011)一文首先从人类学角度介绍了土家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属性,接着指出土家族民间舞蹈具有宗教祭祀的遗留、农耕文明的表现、匪夷所思的神秘、古朴沉郁的动律和独特的伴奏音乐等艺术特征,从而指出土家族民间舞蹈是特殊的财富,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此类研究还有《土家族摆手舞源流新考》(2006)、《土家族毛古斯舞的保护与研究》(2009)、《土家族跳丧舞的表现形式与文化特征》(2012)、《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花灯歌舞的表现形式》(2015)等。

(3)土家族戏剧(戏曲)

熊晓辉对土家族戏剧亦有很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辰河高腔上面。2014年,他和余继平先生一同出版了《辰河高腔》专著,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全书由13章构成,其中分别对辰河高腔的历史流变、宗教色彩、艺术生态、审美特征、劇目体系、传承谱系、演出科仪、音乐腔调、表演程序、禁忌习俗、舞台美术、社班剧团、名师艺人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关于辰河高腔,熊晓辉还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在此不再赘述。

除辰河高腔以外,熊晓辉的研究成果还涉及傩戏、阳戏等。这些成果有《湘西阳戏民间文本的历史考察》(2005)、《湘西花(花灯戏)傩(傩戏)音乐拾零》(2006)、《土家族傩戏唱腔结构形式研究》(2006)、《湘西阳戏的源起及音乐特征》(2007)、《土家族傩堂戏的戏剧品格》(2007)、《湘西土家族傩戏略考》(2009)、《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戏曲音乐生态生成与特征》(2013)等。

(4)土家族曲艺

熊晓辉在《湘西戏曲与曲艺》中一文指出,湘西曲艺有三棒鼓、渔鼓、莲花落、九子鞭、古老话等。他的《湘西土家族“九子鞭”的艺术形态》(2010)一文从演奏形式、结构和体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土家族人在祭祀神灵中创作的这种融音乐、舞蹈和诗歌于一体的民间古老艺术形式。《土家族“三棒鼓”的艺术特征》(2013)一文首先追溯了“三棒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接着从民俗民风的叙事性、歌舞技艺的表演性、独特风味的音乐性、群众生活的娱乐性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性五个方面阐述了它的艺术特征。《土家族民间曲艺“九子鞭”与“莲花落”的比较研究》(2013)一文首先纠正了部分学者认为土家族民间曲艺“九子鞭”就是“莲花落”的错误观念,然后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指出二者在表演形式、表演内容、音乐结构和文化属性方面均有不同。此类研究还有《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制度下的“三棒鼓”研究》(2013)等。

(5)土家族器乐

与此同时,土家族音乐中,还有大量的器乐曲。《土家族古老乐器“咚咚喹”的艺术形态》(2011)一文指出,“咚咚喹”是用长约三寸的细小竹子做成的一种吹奏乐器,广泛流传于土家族地区。其乐曲多为单乐曲,有固定的音乐曲牌。节拍多以2/4、4/4为主,旋律以三音列居多,常用五声宫调式和徵调式。《土家族打溜子的隐喻叙事——一种音乐人类学解读》(2018)一文以人类学的视角试图从土家族打溜子这项音乐事象来解读土家族社会内部结构,窥探当地民众的思想意识和审美理念。最后得出结论,打溜子与其说是一种类型性模式结构形态的音乐,不如说是一种民俗的象征。此类研究还有《湘西古代乐器铜钅享于、铜钲与铜编钟考》(2012)等。

2. 土家族宗教音乐

土家族生长于多山的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闭塞的交通造就了他们对神灵的依赖,形成了复杂的宗教信仰。他们信奉的神灵众多,有八部大王、大二三神、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倌人、土司王、祖先等。而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宗教祭祀活动中,音乐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巴文化与土家族宗教信仰》(2010)一文从音乐的角度,系统地梳理了土家族宗教信仰的特征,并指出土家族宗教信仰是古代巴人宗教信仰的承接。《傩坛仪式与梯玛角色——湖南古丈县白溪村土家族“跳马”仪式的人类学考察》(2010)一文以白溪村“跳马”仪式为研究个案,探索土家族的原始宗教文化的隐深意义。作者在关注“跳马”仪式近30年之嬗变之时,把当地民众思想和审美之变化也融入其中来思考,并提出“跳马”仪式的当代意义。

《土家族图腾与土家族土司音乐互文性阐释》(2017)一文首先指出土家族民众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白虎、蛇、牛和洞穴等图腾,图腾崇拜又影响了土司音乐创作。许多以民族图腾为题材的音乐文本的出现,在娱乐民众的同时亦体现了图腾意义。作者把这种有意识的相互引用、相互影响称为互文性阐释。《梯玛祭祀仪式歌的“书写”与“口传”——基于湖南龙山县贾家寨土家族梯玛祭祀仪式音乐研究》(2019)一文首先介绍了梯玛的角色,它在土家族中既指原始宗教的祭祀人员,又可以指代古老的原始宗教祭祀仪式。对贾家寨土家族梯玛祭祀仪式的研究发现,在土家族梯玛神歌演唱、传承过程中,“书写”与“口头传承”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此外,他的宗教音乐研究成果还有很多。如《土家族〈廪歌〉探究》(2002)、《巴人神歌阐释——土家族歌乐〈梯玛〉考略》(2002)、《音乐人类学的中国文本——巫》(2008)、《湘西傩祭与傩文化》(2010)、《土家族〈上梁歌〉的表现形式与音乐特征》(2014)、《土家族土司铜铃舞的民间演绎与祭祀阈限》(2017)、《清代雍乾年间湘西官庙祭祀音乐与巫覡乐人制度研究》(2018)、《土家族土司时期的宗教音乐文化》(2018)等。

二、熊晓辉土家族音乐研究方法

通过对熊晓辉土家族音乐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他的研究成果几乎涉及土家族音乐各个方面,由此构筑了庞大的研究体系。而这正是得益于他在长期的研究中充分利用了跨学科、跨文化、跨地域等研究方法。

(一)跨学科

熊晓辉先生的土家族音乐研究成果横跨众多学科,其中《土家族巫文化的人类学考察》(2006)、《土家族打溜子的隐喻叙事——一种音乐人类学解读》(2018)采用了人类学研究方法,《清代改土归流时期汉文化对土家族音乐活动的影响》(2011)、《清代改土归流时期土家族与汉族音乐文化的交流》(2013)、《土家族土司制度与土司音乐文化》(2013)采用了音乐史学研究方法,《土家族土司音乐源流考略》(2013)、《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音乐制度考释》(2017)采用了音乐史学、音乐文献学和考证学等诸多学科方法,《民俗与音乐:土家族土司音乐双重维度研究》(2018)采用了民俗学研究方法,《湘西古代乐器铜钅享于、铜钲与铜编钟考》(2012)采用了乐器史学研究方法,《土家族土司歌曲的语言学阐释——一种文化人类学解读》(2019)采用了人类学和语言学研究方法等。

(二)跨文化

“我国的少数民族由于在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跨境的特点,在地域分布上有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而且在文化上也有着多元化的交融,所以在这一领域进行跨文化比较是有诸多学术优势的”①。在熊晓辉的土家族音乐研究成果中,就有不少以跨文化比较视角来研究的。这类研究有《土家族民族歌乐〈廩歌〉与〈梯玛〉的比较研究》(2002)、《湘西土家族民歌与鄂西土家族民歌的比较研究》(2008)、《土家族民间曲艺“九子鞭”与“莲花落”的比较研究》(2013)等。

(三)跨地域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土家族人口数量约8,353,912人。②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区,是为数不多的非边疆集中居住的少数民族。土家族文化的差异性主要从地域上表现出来,如跳丧主要流行于鄂西和湘西地区,毛古斯和摆手舞主要流行于湘西北一带,南戏主要流行于鄂西地区,酉戏主要流行于湘西地区,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土家族区域文化。熊晓辉的研究成果因工作地域原因集中在湘西土家族音乐上,但也有不少研究形成了跨地域的成果。如《楚韵巫风之谜——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就是一本横跨四省地域的专著,该书于2007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跨地域的论文还有《湘鄂渝黔边区传统文化探源》(2008)、《湘鄂渝黔边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形态与特色》(2007)、《湘西土家族民歌与鄂西土家族民歌的比较研究》(2008)等。

三、借鉴与反思

从熊晓辉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对土家族音乐的痴迷。这种执著的研究精神和对跨学科、跨文化、跨地域等研究方法的娴熟掌握,都值得我们学习。学术乃学者立身之本,但勤思苦学又是学术之本。但是,在熊晓辉高产的背后,亦存在一些瑕疵值得我们去反思。

勤思苦学乃学术之本。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乃至音乐学研究领域,熊晓辉都算是一位高产的学者。2018年底,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个高校人文社科学期刊论文排行榜。该榜单从《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里整理了从2006年到2018年来各学科学者的发文情况,并结合文章的被引频次,计算出一个综合指数,以此公布每个学科专业的前50名。无论如何,冲进这个排行榜都是非常的不易。该榜单一经发布,很多高校在第一时间便转载引用,来祝贺自己学院的高级人才。①而在艺术学学科排行榜中,熊曉辉位列第11。②

其实,这个榜单上只统计了熊晓辉在湖南科技大学期间发表的文章。根据中国知网检索,他的学术成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2年到2011年在吉首大学期间共发表文章124篇;第二阶段,从2011年到2019年在湖南科技大学期间共发表文章114篇。③从他的学术轨迹来看,在2002年到2019年的18个年头里,熊晓辉坚持每个月写一篇文章。另外,在此期间他还出版了6部学术专著。至此,我们不去评论学术地位,亦不去评论成果层次,光这份毅力就值得我们敬佩。著名音乐学者王耀华曾经说道,在音乐学论文写作中,他提倡“滚雪球式学术积累”。④笔者认为,从熊晓辉长期的田野调查和伏案写作来看,正好印证了“滚雪球”这一思想。

四、结语

难能可贵的是,在熊晓辉海量的研究成果中,全部是他本人为第一作者,而且95%以上为独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谓对学术研究工作最好的描述。熊晓辉先生平均一个月出一篇文章,而且能坚持十八年,我想这就是“苦中寻乐”吧!所以,综合来看,虽然他高产的成果中有一丝瑕疵,依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一位学者。

猜你喜欢

土家族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湘西土家族舞蹈之审美意象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土家风情惹人醉
土家族“猪民俗”的文化现象探析
打溜子
浅析土家族摆手舞的“孝文化”土壤
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民居的生态保护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