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0例产后盆底康复个体化治疗的分析核心探究

2020-08-25毕艳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静息盆底收缩压

张 钰,毕艳平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女性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所导致的病患,患者临床症状以盆腔器官脱垂迹象、尿失禁、性功能表达异常等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严重的影响。临床研究认为,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情形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分娩,开展积极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1]。本文为了明确个体化治疗方式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特将我院接诊的140例孕产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组研究并比较疗效,期望可以为产后盆底康复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设性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妇科2018年7月~2019年7月接诊的140例孕产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70例。参照组患者年龄25~34岁,平均(29.32±2.29)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5~35岁,平均(29.53±2.19)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参与本次治疗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指导,包含常规会阴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加入产后盆底康复个体化疗法,即给予患者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在患者的阴道内安置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随后通过不同频率的脉冲电流刺激盆底肌的支配神经,从而增强患者盆底肌的收缩能力。对于伴随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应实施深肌层训练,待患者的深肌层肌力有所改善后,再开展浅肌层训练。使用治疗仪的探头压装置测定患者阴道的收缩能力及盆底肌的收缩电信号,以便确保患者盆底肌的收缩功能、舒张功能能够正常实现。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治结局,即诊治前后患者盆底收缩压、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值、盆底静息压等盆腹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盆底收缩压(MVCP):静息压与最大收缩压之间的差值,能够反映产妇盆底肌的最大收缩能力。盆底静息压(VRP):即阴道静息压,是指在产妇放松状态下,应用阴道压力气囊探头检测到的盆底肌肌力,能够反映产妇阴道的基础张力及容受性。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值(PFMF):主要用于鉴别产妇是否存在肌肉萎缩、未激活的懒惰肌纤维参与肌肉收缩等状况,最低正常值为1 μV,最高正常值为30 μV[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接受诊治后,两组的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值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诊治前后两组盆底功能的相关指标对照(,n=70)

表1 诊治前后两组盆底功能的相关指标对照(,n=70)

注:治疗前与参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比较*P<0.05,组内比较aP<0.05。

组别 MVCP(cmH2O) VRP(cmH2O) PFMF(μV)诊治前 诊治后 诊治前 诊治后 诊治前 诊治后参照组 35.43±3.28 39.43±3.82a 9.28±2.71 6.75±1.21a 34.23±3.82 41.26±4.83a观察组 35.09±3.62# 53.23±5.38*a 9.29±2.63# 4.12±1.08*a 34.19±3.82# 58.74±5.23*a

3 讨 论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与妊娠和分娩息息相关。妊娠期分泌变化会极大的改变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同时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盆底支持结构会被较大程度的减弱,产妇分娩时盆骨因为受到胎儿头部挤压作用,其结缔组织会因为盆底肌肉扩张和拉伸而被迫分离,最终导致产妇出现阴部神经机械性损伤与肛提肌损伤。临床研究发现,妊娠期所导致的盆底神经及肌肉潜在损伤的持续时间很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几率更大。就现阶段临床研究成果来看,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病理流程为:首先受损盆底细胞会发生生物化学变化,而后盆腹动力会发生异常,盆腔脏器也会出现病理解剖变化,最终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临床上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这段主要依靠MVCP、VRP、PFMF,作为盆底基础电生化的最有效指标,其在为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本次研究可知,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在盆底收缩压、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值、盆底静息压等指标方面的表现更佳。这一结果提示,对产妇实施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诊治结局甚佳,且有助于改善产妇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纠正受损的神经、肌肉,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分析产生这种效果的根本原因是:低频电刺激对盆底肌肉及神经具有直接的刺激性作用,能够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激发神经元转变为兴奋状态,而且对神经轴突的再生功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而生物反馈疗法的优势是可以通过阴道内的探头实现对盆底肌肉电信号的检测,并利用模拟信号将其反馈至产妇,进而帮助产妇识别盆底肌肉收缩。同时,通过情景反射可以帮助产妇学会正确协调收缩盆底Ⅰ类肌和Ⅱ类肌,以此提升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对产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个体化治疗处理,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消除肌肉疲劳度,提升产后盆底康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猜你喜欢

静息盆底收缩压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首发抑郁症脑局部一致性静息态MRI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