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介入助乡村振兴

2020-08-24朱胜钧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乡村振兴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不断转变。在广大读者从纸质媒体转到网络媒体,从PC端转到移动端的同时,作为摄影记者,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上虞区融媒体中心上虞日报社积极建立“融媒体”,强化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重点围绕上虞的本土特色,通过加强摄影记者在内容选择、拍摄手法、传播渠道等方面多元的提升,来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本文笔者从影像介入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说起,浅析摄影记者如何当好新农村发展的“媒人”。

关键词:摄影记者;新农村发展;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来的。[1]作为一名媒体人,我们有责任承担起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用自己的专业力量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2]上虞日报社积极贯徹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转变思路,围绕地方特色和重点,集合多方之智,当好新农村发展的“媒人”。

一、提升专业素养,挖掘新农村发展诉求

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专业素养和技能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摄影记者,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不断优化在画面清晰度、高质量处理方面的能力。同时,要有市场的敏锐性,要准备把握新农村发展的政策,深入挖掘新农村发展的潜力。例如,疫情期间,一张农作物滞销腐烂的照片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摄影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当地农民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并做了专题的报道系列报道,通过近距离的真实报道,让大家了解一线农民的情况。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很多人纷纷打来电话,开展爱心助农活动,纷纷把那些滞销的果蔬采购到其他需要的地方。一张张照片传递的温暖,让困境中的农民看到了希望,也让受阻的果蔬消费通道得到了畅通。后续,我们就疫情期间的爱心物资通道做了专题的整理和报道,这也为后续的社群经济的发展,乡村和城市的联动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追溯文化之根,着力打造特色古城IP

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文明的宣传者。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镜头去记录,通过丰富的文字,相得益彰的图片,向读者立体地呈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座座质朴的老城,着力打造特色古城IP。例如,我们通过丰惠古城“今、非、昔、比”的介绍,让大众看到一个环境优美、古色古香、历史文化深厚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在拍摄中,我们重点对老城长满青苔的青石板路,那隐藏在深巷角落的修鞋匠人,挑着担子的剃头师傅等等特地景观和人物的记录,并进行系列报道,勾起有相同记忆碎片人的美好共鸣,进而从内心深处唤起他们对故乡的关注。“千年古县城,魅力新丰惠”,一组组多角度的照片,让读者看到座一个人气集聚、文韵浓厚、环境出彩的名镇;更有一组组对比照片,让我们看到了老城的变化。大家有的带着浓浓乡愁,有的带着老城宁静的向往,都纷纷慕名而来,为试试乡村振兴,打造古镇样板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三、加强持续追踪,深度报道新农村发展

传统媒体平面的有限的版面,让报道在多元、持续方面受到了限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多图、多元素的立体动感报道为媒体宣传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力,更为激活农村市场带来了新机遇。[3]上虞水土肥沃,水果特产丰富。近年来,文明周边的上虞“四季仙果之旅”品牌受到周边游客的好评,更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欢迎。而我们摄影记者,作为农情信息的传递者,要用我们专业的视觉向大众传递第一手资讯。“二月草莓分外俏、四月香甜樱桃宴、五月桑果采摘忙、六月酸甜杨梅鲜、七月葡萄满园香水蜜桃惹人爱、八月黄花梨压枝弯、十月柿子串串红、十一月岭南打板栗、十二月章镇猕猴桃……”为了让乡村水果的脉络更加清晰,源头更加分明,我们在传统四季的分类上,结合详细地域做了分类专题摄影报道,并结合多元的艺术手法,提升内容的可阅读性。[4]同时,我们依据每个乡村特点,各有侧重点。例如,对于二都杨梅,我们着重从杨梅的历史传承,以及几代人的发展革新,探索电商发展之路,探索深加工之路方面做连续报道。例如,对于章镇猕猴桃,我们通过采摘、观光、休闲等做内容详实报道。丰富的内容,让镜头更加直观地给予大众一场仙果的盛,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为消费者引流到乡村消费,助力乡村果业经济做出的积极贡献。

乡村振兴之路任重而道远,[5]作为摄影记者,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加强对于地方优势的分析和挖掘,通过转型视角多元展示实施乡村战略中涌现的鲜活案例,为未来进一步落实乡村战略增添了燃料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徐志伟.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命运[J].华夏文化,2012 (02).

[2]伏阳子.关于乡村纪实影像本土化表达的思考[J].传媒论坛,2018(09).

[3]朱佳蓉.新媒体平台对中国纪录片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

[4]徐瑞阳.乡村纪录片的美学建构与传播价值一一以《记住乡愁》为例[J].现代视听,2018(07).

[5]胡剑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19(05).

作者简介:朱胜钧(1982-),男,汉族,浙江绍兴人,上虞区融媒体中心,摄影记者。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乡村振兴
与人为善的喜鹊
T台救美
指挥交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笑一个
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