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运动疗法对内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0-08-24林花丽周志敏罗先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内痔胃肠功能呼气

林花丽,周志敏,田 霜,罗先哲

(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普外科,广东 中山 528437)

痔疮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肛肠疾病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尤以中老年人群常见,近些年来发病人群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1]。内痔是痔疮中的常见类型,发病后患者寝食难安,所以予以及早治疗成为当务之急[2]。手术为内痔患者首选治疗手段,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会对患者胃肠功能带来一定影响,使其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所以提高内痔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效果成为当务之急[3]。呼吸运动疗法是通过控制性呼吸技术来实现改善患者呼吸做功、提高运动耐力、促进康复的目的。目前尚未有呼吸运动疗法应用于内痔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报道,故本次研究围绕呼吸运动疗法对内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内痔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8例;年龄38岁~59岁,平均年龄(48.85±2.35)岁;病程时间6个月~2.5年,平均病程时间(1.20±0.25)年。观察组中男55例、女5例;年龄40岁~62岁,平均年龄(48.91±2.33)岁;病程时间5个月~2.5年,平均病程时间(1.25±0.20)年。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内痔者;(2)年龄18岁(含)以上、70岁以下者;(3)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临床护理者。排除标准:(1)外痔、混合痔者;(2)合并糖尿病或者是传染性疾病者;(3)正在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两组内痔术后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术后取平卧位2 h~6 h,随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叮嘱患者避免局部受压。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以及疼痛的具体部位、性质、程度,对于疼痛难忍者予以止痛药物镇痛处理[4]。鼓励患者将自身感觉向护理人员倾诉,术后24 h~48 h实施坐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5 min~20 min。排气后按照少食多餐原则进食流质食物,排便后恢复至半流质食物直至全食[5]。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运动疗法,呼吸疗法如下:(1)缩唇呼气法。叮嘱患者取舒适放松体位,闭上双眼之后吸气自然发生,呼气时收缩嘴唇,增加呼气时阻力。(2)净化呼气法。与缩唇呼气法体位相同,吸气自然发生,呼气时收缩唇齿,相对松弛的将嘴唇压在牙齿上,通过牙齿缝隙将肺内气体呼出。(3)增强精力呼吸功。取舒适体位,最大程度上放松身体,自然吸气,双臂由体侧向上,于头顶上方双手合十,呼气时收缩声门以及喉头,将肺内气体经由口中呼出,发出“哈”的声音。(4)通气肌训练。协助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屈曲双膝后双手环抱于胸前,鼻子缓慢的、彻底的呼气并双手抱膝压腹,胸部在自然吸气时稍稍放松双臂,呼气时向腹胸收紧双腿。运动疗法包括:(1)旋腹运动。身体呈仰卧姿势,双腿自然伸直,双手不断做旋转运动,首先进行逆时针转动,再改为顺时针转动,每个旋转转动20次~30次。(2)提肛运动。全身放松后用力夹紧臀部以及大腿,吸气并舔上腭,将肛门尽量向上提,维持5 s左右再慢慢呼气,上下午各做15次~30次。(3)举骨盆运动。仰卧于病床上,将膝盖不断屈起,尽量让脚跟靠近臀部,骨盆处于举起姿势,同时提收肛门,坚持5 s左右后放下骨盆,身体保持平直,每天30次。

两组均接受为7 d护理。

1.3 观察指标

选去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胃肠激素为观察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效果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包括发热、腹胀、便秘。胃肠激素包括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于护理前、护理72 h后采血测定,仪器设备为西化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240172放射免疫分析仪。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以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比较(±s,h)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比较(±s,h)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 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观察组(n=60) 12.50±1.50 27.25±2.25 38.20±3.25对照组(n=60) 16.00±1.00 32.00±2.00 51.35±3.40 t 5.887 9.484 12.321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与对照组13.3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胃肠激素比较

护理前两组胃肠激素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各组护理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激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胃肠激素比较(±s,pg/ml)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胃肠激素比较(±s,pg/ml)

组别 胃动素 t P 血管活性肠肽 t P 胃泌素 t P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60) 188.85±15.45333.89±20.41 59.897 0.000 125.87±20.33220.88±18.4251.4700.00044.88±5.32 154.88±15.22 53.230 0.000对照组(n=60) 189.02±16.10312.45±20.59 44.328 0.000 126.04±20.57197.85±18.5534.8810.00044.92±5.45 138.91±15.49 45.489 0.000 t 0.342 8.857 - - 0.333 25.742 - - 0.189 18.987 - -P 0.579 0.000 - - 0.601 0.000 - - 0.742 0.000 - -

3 讨 论

内痔手术实施前需要行常规胃肠道准备,术后由于手术应激反应的存在又会导致胃肠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恢复[6]。在此过程中内痔患者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进一步延长其住院时间,所以提高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成为当务之急[7]。

本次研究发现,加用呼吸运动疗法的观察组护理后胃肠激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术后护理的对照组。随着胃肠激素数值的升高,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由此结果表明呼吸运动疗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内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之所以得出该论断,原因在于呼吸运动疗法除了注重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机体肺活量以及摄氧能力外,还注意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在呼吸和运动间患者能够保持心无旁骛,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个动作,大幅降低了手术应激反应给机体带来的不适感,避免患者术后不必要的使用镇痛药物[8]。各项器官功能在呼吸运动过程中能够获取足够的血氧供给,便于生理功能的恢复,由此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临床中尚未有此方面的研究报道,故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仍需今后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呼吸运动疗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内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今后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内痔胃肠功能呼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穴位按压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