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松紧结合”思路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评价

2020-08-24郭忠才苏兴平安维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1期
关键词:弓弦颈型针刀

郭忠才,苏兴平,安维新

(甘肃省嘉峪关市中医医院,甘肃 嘉峪关 735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人皆为2018年5月~2019年12月门诊就治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采用“弓弦网眼”理论为指导进行针刀治疗,40例)与观察组(应用“松紧结合”思路进行针刀治疗,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5.5±3.8)岁;病程:(5.4±1.6)月。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5.8±3.6)岁;病程:(5.2±1.5)月。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病人诊断标准参考颈椎病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可以确诊。(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3)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诊断依据为:(1)主诉头、颈肩部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3)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纳入标准:符合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近期未采用药物及其他疗法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弓弦网眼”理论为指导进行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低头位,定点选取颈七刀加痛点。常规消毒,戴手套,依照针刀“四步进针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选用4号针刀在定点处进行松解操作,完毕后拔除针刀,及时止血。

观察组:应用“松紧结合”思路进行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低头位,定点选取横线为7点,中点为枕外隆突,在上项线上向两侧旁开2.5 cm为2个点,再向外旁开2.5 cm为2个点。两侧乳突为2个点。竖线为C2、C3棘突两侧旁开2.0~2.5 cm定点、C7棘突点以及双侧斜角肌,肩胛提肌等点处进行选点,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依照针刀“四步进针规程”选用4号针刀在定点处进行松解操作,将刃口平行于患者脊柱中线,进刀达其骨面,随后提插切割2~3刀,其中在松解双侧C7棘突处时,需用左手将治疗点皮肤捏起,右手将刃口垂直于皮肤进刀,提插切割2~3刀,其深度只需到达筋膜层即可,完毕后拔除针刀,及时止血。术后,通过颈后肌群等长收缩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端坐于靠背椅中,抬首挺胸,将双手交叉置于脑后,随后颈部向后用力靠,与手进行对抗,每次10 s,可间隔放松5 s。

图1 (第一次针刀松解定点) 图2 (第二次针刀松解定点)注:(以枕外隆突为中点,在上项线上向两侧旁开2.5 cm为2个点,再向外旁开2.5 cm为2个点。两侧乳突为2个点。竖线为C2、C3棘突两侧旁开2.0~2.5 cm、C7棘突点以及双侧斜角肌,肩胛提肌等点处进行选点)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各项术后指标。

1.4 统计学

本文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均通过SPSS 20.0软件处理,文中计数(x2检验)、计量(t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的可比性。

2 结 果

(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5.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

(2)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颈椎曲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对比

3 讨 论

“弓弦力学平衡”理论作为《针刀医学》中的核心理论,其认为人体颈部弓弦力学系统的失衡首先会体现在弓弦结合部的病变表现上,其次为弦行径路线的病变,而最后则表现为弦的引力点增高,因此,该理论认为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是由点到线再到面以及体的立体网状病理结构。基于“弓弦力学平衡”理论,针刀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可以松解肌肉和各韧带间的粘连,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肌肉紧张,促进炎症物质的清除,松解继发性的神经卡压点,毁损纤维织炎性压痛点的疼痛感受器,提高组织痛阈,改善动力平衡失调,对于颈型颈椎病通过施行一颈椎后伸肌群、关节突关周围及椎间孔周围松解,可以明显缓解颈背部酸痛症状、提高颈椎的活动度,延长患者的疲劳时间,早期治疗可以预防颈椎病的进展,年轻患者的颈椎曲度多得到恢复。通过颈项部软组织的广泛松解,来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整体针刀松解术往往缺乏相应的辨证思维以及评估与治疗的精准度,因此,其治疗松解的重点往往不够明确。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基于以上观点,根据人体解剖及康复理念提出了“松紧结合”的论治思路,对于肌肉“紧”的部位采用针刀闭合松解治疗,而对于“松”的部位,则通过相应的功能锻炼进行改善。以“头前倾,后伸受限”患者为例,判断前斜角肌为主的颈部前屈肌群紧张挛缩,颈伸肌群被拉伸,为此可以应用针刀在前斜角肌起止点,肌腹压痛点进行选点松解治疗,其它颈部伸肌群(头后大小直肌,头夹肌)功能训练治疗。最终力求恢复颈部力学平衡,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治疗。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各项术后指标也明显更佳。由此可知,应用“松紧结合”思路下的针刀治疗方案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弓弦颈型针刀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箭手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第六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演奏家(弓弦、吹管)展演音乐会在京举行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好弓要松弦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