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安南永德革命斗争史纪念馆

2020-08-24

福建党史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永德南安安南

高 良

郭子仲烈士遗像

时光,总会悄悄逝去;而历史,将会永远站在这里。

蓬华的山城村,这个安南永德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位于南安市蓬华镇政府驻地西南4公里处,原是蓬岛大宗的分居。地处湖顶山后,故取名为“山后”。1935年,这里改名山城,属蓬华乡山城保,新中国成立后为蓬岛乡山城村,1991年改称蓬华镇山城村。虽然,近百年的岁月已经悄然远去了,但红色的记忆依旧清晰。

车在山路上盘旋,路不太好走。于是我一路上想着:先人们为什么会跑到这深山老林里来居住呢?就算是使用了现代化的工具,都感觉有些辛苦。而先人们却是用一双脚,一步一步地丈量着,从中原,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其实,有些事很简单,这里的山水养人,这里的土地可逃避兵灾。同样的,在这深山老林里,一样可以点燃革命的圣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世纪30年代,山城村曾是革命圣火闪耀的地方!山城村位于南安、安溪、永春三个县的交界处,是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村西南角处有一个地下印刷所,还有一个半米宽的逃生通道。此通道通往深山里一个天然的石洞,村民们称它为红军洞。该洞口至今存留,隐约间透露着历史的沧桑。当年,许多革命会议在此召开,许多重要情报在这里秘密印刷。故而,后人在此处建立了安南永德革命斗争史纪念馆。

走进安南永德革命斗争史纪念馆,迎面看到的是几把长短不一、蒙尘含恨的旧鸟铳、旧短枪、锈大刀、锈长矛以及当时游击队使用过的印刷机和日常生活用的破坛旧缸。那些锈迹斑斑的武器和残破的日用品,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无声地述说着当年革命斗争年代的故事。我们的先辈,就是用这些简陋的武器同敌人斗争,同黑暗斗争,同腐朽斗争。

站立于此,望着墙上的简介,我仿佛回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能听到大地的呻吟、人民的呼号。从这一片山林传过那一片山林的呼号,从这群生灵传到那群生灵的哀鸿,让我的毛孔炸裂,血脉奔腾,思想却凝固了。那个世界,让人无法忍受,不堪回首。后来,我们又在另一个角落里,听到一声激昂的怒吼声,正如国歌里面唱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听到了,战斗的、不屈服的号角,在山城村,处处吹响。

一位20多岁的书生,引导着人们,吹起了战斗的号角。

党的八七会议之后,20岁的郭子仲,回到他土生土长的故乡南安。别看他才20出头,已经是个有文化、多年党龄、多年斗争经验的革命老战士了。最先,他在厦门读书,和同学们组织、参加学生运动;后来,他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毕业之后,他在厦门寿山小学任教,一边教书,一边从事革命活动。

1928年,为了斗争需要,郭子仲接受党组织委派,回到自己的家乡——南安蓬华山城村,以一名小学校长的身份在这里传播先进文化和革命思想。同时,发展进步青年加入党、团组织,酝酿农民运动。1930年,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在郭子仲等人的努力下,山后乡发展成为安南永德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让安南永德革命老区连成一片。

这里的人民,都是从苦难中挣扎出来的,他们在革命之风鼓舞下,群情振奋,斗志昂扬。在中心县委的指示和郭子仲的领导下,他们不断组织农会,多次开展抗租抗税、抗丁抗粮斗争,建立革命武装——南安蓬华工农游击队。他们凭着那几把长铳、短枪、大刀、长矛,硬是把山后、蓬岛一带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给镇压下去。

这就是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斗争之火。

打击土豪劣绅的行动,极大鼓舞了根据地人民的斗志,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引起敌人的恐慌和警惕。很快,一场血腥的镇压,像乌云一样卷来。

反动政府调动地方民团和当地武装力量,对根据地人民进行残酷的武装镇压和“围剿”。1934年2月4日,郭子仲不幸在山后村被捕。此后,敌人不断搜捕激进分子和农会组织成员,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在山后村卷起。当时,山后村一共有56人被捕,14人牺牲,121人外逃,86间房屋被烧毁,红色革命浪潮陷入白色的恐怖之中。

在狱中,反动派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郭子仲,在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时,又对他进行严刑拷打。后来,严刑拷打也不能改变他的意志,又诱以高官厚禄,企图招降于他。但是,郭子仲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不为所动。有一次,他的亲人前来探望他时,他说:“如能出狱,继续革命到底;不能者,当效革命先烈,留取丹心照汗青!”

面对真正的革命者,敌人的各种手段都使尽了,还是对郭子仲无计可施,最后,只能做出枪决他的决定。

1934年4月10日,郭子仲在南安英勇就义,年仅26岁。那一年,山城的革命斗争也被残酷镇压了。但是,革命之火,永远不灭;斗争意志,永世长存。不管是留下的,还是分散出去的,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坚持斗争。

立于此处,我们作为共和国的新一代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群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英烈们。相信此时此刻他们的英灵,必定立于故乡的土地之上,为共和国的强盛,而“泪飞化作倾盆雨”。

眼前的纪念馆,是2015年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整修、扩充的。这里,有我们提及的长短土枪、大刀、长矛、印刷机、锅碗盆碟、弹壳弹头,还有各种史料和书籍、照片和图表等,更加完整地还原当地红军的革命斗争史。

走出安南永德革命斗争史纪念馆,我们去瞻仰山城革命烈士纪念碑。

1957年,南安县人民政府在大坪尾山上,建造了安南永德工农红军革命烈士墓。1975年扩建为烈士陵园,并立碑纪念,在碑上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通往山城革命烈士纪念碑的石板路上,有一层厚厚的苍苔。走过石板路,一座高10多米、宽2米的纪念碑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上面镌刻着34位烈士的英雄事迹。

此外,这里还有红军洞等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目前,它们已经成为蓬华镇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度假、旅游,同时还可以缅怀先烈,了解红色故事,激发爱国热情!

安南永德革命斗争史纪念馆中陈列的红军游击队使用过的鸟枪

猜你喜欢

永德南安安南
借猫记
肖永德
秀美南安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永德实验小学:为少先队员的幸福童年添彩
日夕空驰永德心
中国首部石材大片在南安开拍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病逝享年80岁
南安乡贤再发力
安南黎氏佐领编设始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