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创音乐剧民族化实践路径探索
—— 评原创音乐剧《木兰前传》

2020-08-24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关键词:花木兰木兰音乐剧

梁 帅(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改革开放至今,各类型音乐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外国原创音乐剧及其中文版在中国艺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之余,中国原创音乐剧日渐繁荣,作品数量呈上升趋势。在繁荣的背后同样暗含一种反思,从国家视野与时代语境的宏观层面来看,中国原创音乐剧应该成为中国音乐美学精神、民族意识和世界担当的统一体,但是究竟什么样的音乐剧题材,什么风格的原创音乐,什么形式的舞美呈现,才能够让中国原创音乐剧走出本土化特色,引领民族精神,真正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人们热切期盼着越来越优秀的本土原创音乐剧作品横空出世,更希望它既叫好又叫座。2019 年10 月26 日,由广东省、黑龙江省首次联手打造的原创音乐剧《木兰前传》就是这样一部佳作,它在哈尔滨青年宫圆满地完成了首场演出。这部作品正是对于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民族化创新发展的探索与突破。该剧由黑龙江省文旅厅、广东省文旅厅联合出品,哈尔滨中泰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共同制作。广东省发挥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密切的优势,选聘来自港澳台地区的黄金制作班底,负责剧本创作、导演、音乐创制、舞蹈编排、舞美设计等工作。黑龙江省发挥了演艺资源优势,组建演出团队统筹排练、合成及首演等环节。首演当晚近千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并深入了解了花木兰从军之前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许多观众都不由自主地成了“木兰迷”,他们被剧中的家国情怀所感动、被父母爱子女的方式所代入,看到燃情之处更会随着音乐一起哼唱旋律,可谓“阖家看剧,温暖回味”。作品力图发掘故事题材背后的民族化理念与元素,主线清晰,旋律优美,是中国原创音乐剧在民族化艺术实践道路上的有益探索与积极尝试。

一、“情由外感,乐自中出”:与中国传统戏曲实现情感美的结合

《木兰前传》在民族化艺术实践探索中,尝试利用音乐剧的现代性思维与中国传统戏曲相结合,二者之间不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还以团队与观众为中心相互完善。作品在其题材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既突出了民族文化的辨识度,又与中国传统戏曲进行情感美的适度结合,强化了戏剧的表现张力。

(一)题材内容——艺术家“心灵化了的生活”

题材是艺术作品直接描写的对象,是构成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具体材料,是艺术家“心灵化了的生活”。[1]102-103当前中国原创音乐剧题材内容主要是从民间故事、传说典故、历史人物等方面进行提炼与创作。创作过程中将音乐剧通俗性、时尚性的艺术呈现形式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语言方式相结合,将传统戏曲中对比性的戏剧张力与人们所熟悉的民族故事题材相结合,准确又自然地表现出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情感、情趣,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并让观众通过原创作品内容感知到历史厚度、艺术观念与民族精神的力量。

《木兰前传》的故事以我国花木兰替父从军所彰显的家国情怀为原型,但不同于以往木兰从军的气概与勇气的书写,题材创作过程中试图打造一个不落俗套的成长励志故事:木兰一直觉得不受家里人的待见,自幼喜欢舞刀弄枪的她永远被父母斥责不像个女儿家;姐姐木蕙的温柔贤淑得到父母的赞赏,小儿木梁重文轻武仍受到母亲的溺爱,种种原因都让木兰愤愤不平,认为自己不被父母所重视。这一切台面下的不满情绪暗潮汹涌,终于在长姐的未婚夫于婚礼当天被征招入伍、年迈体弱的父亲收到可汗军书、母亲不让小弟木梁从军等一系列事件下逐一爆发。身为次女的木兰深觉长姐柔弱、小弟年幼、父亲军伤未复,加上父母姐弟对其的误解,因此决心代父从军。故事线一路开展下来,经过一次次的误解与沟通,木兰三姐弟终于明白父母的苦衷;父亲原本坚决反对木兰代父从军,也在父女坦诚沟通下而同意。花家的家庭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木兰怀着满满的家庭之爱奔赴前线。[2]

全剧以音乐剧思维立本,一条主线,几条副线映衬,逻辑严密,人物性格鲜明,共生发展。集中构成了花木兰对于“小家”中的复杂情感与“家国”中的情怀体现的戏剧矛盾体系。例如《木兰前传》片段一《我爱花家》,此段表现的是木兰渴望从军、保家卫国的内心世界。该剧导演李俊杰并没有采取以往民族题材音乐剧惯用的严肃、规整、宏大的故事气氛作为剧目开端,而是利用一个小女孩的旁白引入,巧妙地使木兰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借助旁白来表达:

(旁白)小女孩: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紧接着将木兰的主题唱段突出,在木兰的独唱中:

这里都是亲人,都是情真,是我爱的家/可男女要被区别开吗/家规女学编织、男习兵法,从来就这样/你们不觉得无聊吗/编织嫁人不是我的梦想/舞刀弄枪可征战沙场/不必问我女或是男/我的命运远远召唤,我是花木兰/无论冰封,还是雪化/依然爱着这个家/如果注定,危难来临/让我撑起这个家。

唱词主线非常清晰,既体现出木兰迷惘而又无助的情绪,同时她也表达出心底一直以来对于世俗的困惑“家规女学编织、男习兵法,从来就这样/你们不觉得无聊吗/”以及想要挣脱世俗的呐喊“编织嫁人不是我的梦想/舞刀弄枪可征战沙场/不必问我女或是男/我的命运远远召唤,我是花木兰/”,唱段中主人公花木兰想“坚定信念”却又需要“挣脱世俗”的矛盾内心世界,如同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那句著名的“to be or not to be”一般,兼有哲理,发人深省。该剧创作者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及对故事题材的现代审美转换,在作品中既体现出中国文化辨识度,又注入艺术想象力,赋予这部传统题材作品更多的时代风格,真正体现出音乐剧的艺术魅力。

(二)表演形式——现代感与程式化兼容并蓄

传统的故事题材,合理的艺术表现,优秀的演员,丰富的音乐等诸多因素,是推动一部原创音乐剧作品获得成功的原动力。《木兰前传》在表演形式上,将音乐剧的现代感与中国传统戏曲的程式感进行兼容并蓄的呈现。首先在演员选择上,剧组没有对外聘请音乐剧演员,而是启用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的戏曲演员完成此次音乐剧演出。这其实是一次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时尚流行音乐剧表演之间的跨界尝试。因为在表演呈现上,戏曲表演偏重“写意”,演员要在有限的舞台上通过程式化的神似表演传递情感,从而营造出戏曲舞台气氛。音乐剧表演则注重“写实”,演员要能够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感知到角色的生命气息,厘清表演中复杂的人物关系,通过生活化、写实性的音乐与舞蹈表演传递情感。因此两者要实现完美的结合就要擅于将“虚实相生”“一张一弛”的美学理念融汇作品中,从而形成相互渗透、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以《木兰前传》第二场A 景为例,15 岁的木梁手拿木剑,在庭园舞动刀术套路,不太认真,17 岁的木兰坐在织布机前,努力纺织,却见她人在机前,但眼神时有偷望木梁,木梁舞剑越来越不用心,木兰终于按捺不住,用捡来的树枝与小弟打斗起来,其中有如下的对话与表演:

木梁见木兰来势汹汹,不敢怠慢,举木剑防范。他才摆好起手式,木兰树枝已至。木梁慌忙应战。木兰原来剑法比木梁还要高明,木梁显得手忙脚乱。二人边打边说。木兰:起手式?敌人让你起手? 木梁:慢一点!木兰:慢一点?敌人的马会把你踢个稀巴烂!木梁:轻一点!爹都没那么重的手!木兰:敌人活捉你回去奴役,那就是鞭鞭有力!木兰的树枝抵住木梁喉咙,胜负已分。

这一段配合了节奏明快的姐弟吵闹场景,演员们既要有戏曲身段中的“做”“打”的专业功底展示,又要求呈现出偏生活化的表演形态,体现出姐弟二人成长生活中自然感情流露。在排练过程中,木兰姐弟的两位扮演者(戏曲演员出身)非常注重每一个动作的完成程度,有时候词还没有接续上,两个演员也会下意识的卡着节奏完成舞台动作。这就涉及若局限于追求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华丽感,实则弱化了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塑造,从而导致剧中木兰与木梁缺乏鲜明形象特点。流于程式化的舞台表演形式不仅会使人物性格立体感无存,也难以在情感上打动观众。如若在演出现场出现这样的情形,则会使观众在观看中产生困惑,容易脱离故事的思路,很难实现对于人物情绪的代入感。因此原创作品在与中国传统戏曲实现情感美的结合过程中,表演形式要兼顾现代感与程式化表演,形成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表演效果。

《木兰前传》在与中国传统戏曲的有机结合过程中,挖掘与提炼出有典型代表性的民间故事、传说典故、历史人物作为题材,同时进行客观、合理的创意改编与内容革新,努力提升“讲好中华民族故事”的创作水准。虽仍有诸多需改进之处,但其在成为具备民族化特色、引领精神内核的“叫好叫座”音乐剧作品的路径探索中,无疑是一次对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有益尝试。

二、“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与中国民族音乐实现意境美的结合

音乐,无疑是一部原创音乐剧作品的灵魂基石。原创音乐与故事脉络相互诠释、相互补充,共同存在于艺术美之中。《木兰前传》在与中国民族音乐的意境结合中,通过民族音乐长于抒情的美学特性塑造出唱段独特的气质,同时在艺术审美与表现形式层次上紧紧围绕人物形象进行叙事性的音乐呈现。以下从原创音乐人物形象与配乐进行分析。

(一)音乐人物形象:洞悉角色的内在感情生命

音乐剧剧本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主要由人物和情境两部分组成。所谓人物,是指被这一社会环境中诸般现实矛盾以及种种特殊生活形式所制约的有血有肉的性格。从表现的主体来说,音乐剧不仅仅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1]110以《木兰前传》中的原创音乐为例,创作者将传统音乐的韵味与现代流行的编曲形式紧密结合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全剧共15 段唱段音乐,共分为:01 我爱花家;02A 中式嫁娶、02B 嫁衣、02C 嫁衣变调;03A 谁明白我(独唱)、03B 谁明白我(重唱);04A 战争的意义、04B 战争的意义(重唱);05A 手足之情、05B 手足之情(重唱);06 后继无人;07 天意;08AB 女子汉;09 宝剑赠木兰;10 入阵。该剧音乐总监潘君保采用风格各异的音乐唱段塑造出花木兰及其姐弟二人、木兰父母等人物不同的音乐形象。此外创作者还采用琵琶、筝、箫、笛子等民族乐器演奏音乐主线脉络,或采用戏曲元素的旋律,或与电子乐、打击乐结合,或运用板式引领戏剧节奏,或结合说唱与其他形式兼而有之,从而形成精彩、优美的唱段和乐段,使整剧中的音乐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木兰前传》中,木兰之父花弧在全剧中有一首独唱:《后继无人》,该唱段描写花木兰之父花弧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对家庭、对国家的深沉热爱。他明知小儿木梁文弱,难以征战沙场,自己虽年迈负伤,却坚持担当重任报效祖国,体现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

歌曲《后继无人》用一种类似戏曲念白的方式把唱段开始部分设计为“说着唱”的形式,以此表现出木兰之父内心的犹豫、想倾诉却又不想把负担分担给家人的复杂情绪。旋律的走向是蜿蜒上行又缓慢下行,与木兰之父花弧内心的矛盾与苦闷相呼应。唱词中,“国不复国,何以为家,在生死交错中挣扎/我家已后继无人,只可能由我来承担责任/由我披甲横刀出征”的文本语言将木兰之父的“君子当为世之楷模,有仁、有知、有勇,要为世人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的面前。首演中这一段艺术表演博得了在场观众的极大好评,有许多已为人父母的观众潸然泪下。演出结束后,观众们反馈在这一段独唱中,音乐剧演员极好地诠释出对当今社会缺失信念梦想和道义担当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该剧开篇的唱段《我爱花家》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音乐方面,在谱例1《我爱花家》①谱例1由《木兰前传》音乐总监潘君保、《木兰前传》执行制作人助理陈佳敏提供,版权归《木兰前传》制作方所有。中,第2、3 小节与6、7 小节旋律相同,采用两句倾诉表达出木兰内心中的迷茫与失落。在第4、5 小节中采用下行旋律线条,突出木兰内心想要倾诉:“男女要被区分开吗”的困惑,却又在现实中犹豫、胆怯的矛盾心理。在第8、9 小节中,尾音突出,末音上扬,表现出木兰心存希望与渴望打破世俗眼光的呐喊之意。

美国音乐学家约瑟夫·科尔曼(Joseph Kerman)曾说过:“音乐对戏剧产生作用,主要体现三个方面。最明显不过的是人物刻画这一领域。……第二种能动作用涉及动作。音乐和动作一样,存在于时间之中,并通过时间表达。因此音乐可以很好地反映、支持、塑造或修饰各种独特的动作。……音乐的第三种戏剧作用虽然较难捉摸,但并不因此减少重要性。……特殊的音乐往往营造出特殊的氛围,建立一个特别的世界,某种类型的思想、感情和动作只有在这里才可能存在(至少貌似真实)。所谓音乐能够营造气氛,其根本含义正在于此”。[3]238《木兰前传》正是运用浅显易懂、生动感人的音乐情绪表达出了“木兰从军”这一题材的故事主线,呈现给观众凝练的视觉画面感与家国情怀的精神。花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借助这样一个有历史感的故事外壳,内部加载创作者们合理化、创意化的想象,既尊重历史又考虑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同时关注当下社会的价值观体系,做到三者协调统一,让观众可以深刻感知到民族题材创新变化的惊喜与情感共鸣。

谱例1.原创音乐剧《木兰前传》中《我爱花家》唱段

(二)音乐剧配乐:烘托舞台气氛的点睛之笔

原创音乐剧在与中国民族音乐的意境结合中,配乐不仅可以营造整部音乐剧的艺术氛围,更能在音乐剧的关键情节之处起到画龙点睛的奇妙作用。《木兰前传》第二场B 景中,故事情节讲述的是木兰的姐姐木蕙即将出嫁,其母田氏与父亲花弧有一段重唱如下:

田氏:今天,女儿走上了自己的未来/我难掩激动不安/让我自己心宽/用手中的线。花弧:为了她编织嫁衣(田:编织嫁衣)/穿上能如愿,齐:白头偕老到永远。花弧:未来的日子,总难料祸福旦夕/祝愿女儿能平安顺意。田氏:但你我不知,之后的时光飞逝/多少悲欢多少事。

这段唱词结束之后,根据剧本要求父母演员要继续说台词,营造氛围,而此时重唱音乐已经渐弱,最终停止,引入配乐。华弧台词如下:“其实在父母眼里,儿女哪有真正长大的一天呢?田氏:是啊,在我们心里,孩子永远都还是孩子。华弧、田氏:就让真情意,去温暖手上嫁衣。”分析这一部分的戏剧情绪与节奏,其实是在配乐的引导下完成的。这段配乐既要符合作品中父母真情的本体需求,又要突出舞台的艺术氛围,以此来打动观众。此段配乐采用轻柔缓和的小调娓娓道来,配以笛子孤独的吟奏,音乐织体逐渐丰富起来。在钢琴舒缓的伴奏下,笛子与筝平静地奏出旋律走向,犹如一首难以言传的忧伤沉思,表达出父母对儿女的心思挂牵与情感寄托。整段配乐使舞台场景中带有淡淡的女儿嫁衣将披、父母挂牵心思难以言说的哀伤气氛,平添了几分相思、宁静与寄托。

作曲家印青曾说过,“到底用什么样的音乐风格、什么样的音乐形式以及什么样的音乐情感方式,才能在当今时代准确又新颖地重现出崇高的理想和情怀,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4]《木兰前传》在与民族音乐的意境结合时,既突出了民族性的音乐元素,编曲风格又兼顾了现代性的通俗特质,做到不落俗套,同时还适当地引导与培养当下观众的欣赏能力与审美情感,清晰地讲述了个人修身、重视亲情以及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心怀天下的精神内涵。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出的原创作品才能真正实现音乐创作美学的和谐统一,让观众既可领略作品内涵之善,又可感知到原创音乐之美。

三、“有意味的形式”:与舞台艺术形式实现视觉美的结合

舞台艺术是建立在剧本文学及导演总构思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它必须以剧本为依据,以导演的总体构思为原则,以特定的场景为基础,以演员和景物为塑造对象,利用装备和控制系统进行构思与创作,设计出一整套严密的实施方案。这套方案应能控制、表现剧中场景造型,塑造景和人物的形象,渲染演出气氛等,为音乐剧的舞台呈现服务。[1]246舞台美术的基本品格是它的造型性——不论是以色彩和光线为基本材料的建筑、绘画、灯光、服装、道具、化妆、人物造型等主要是诉诸视觉器官的部门,还是以声音为基本材料的拟音和效果等主要是诉诸听觉器官的部门,一般都是通过对于客观对象原型的模仿与再现来实现自身的艺术旨趣的;也就是说,舞台美术通过造型手段来再现生活。[5]

(一)灯光设计:通过光线手段再现舞美语境的情绪气氛

《木兰前传》布景设计中,舞台现场通过布景搭建与光影投射出符合剧本人物设定与故事情节的场景,采用明场、暗场交替换景形式,烘托出作品的整体氛围。此外在《木兰前传》灯光布景中,舞台上的灯光不仅起到照明作用,也逐渐演变成为特殊语境下烘托木兰成长环境的情绪气氛表达。在讲述木兰与父亲在从军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时,灯光设计立足于剧本文本为起点,沿着音乐的节奏与父女的情绪发展进而有层次性地进行创意性、戏剧性、情感性的多元化转变。

整体而言,全剧时而节奏舒缓,时而急促紧凑,让现场观众能够置身于舞美场景中真实地感受到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并对木兰一家的情感关系、矛盾冲突逐一领会透彻。剧中有一场戏讲述了木兰因偷看父亲的兵法被花弧发现之后,父女之间有了平生第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灯光设计中,微弱灯光始终只淡淡的照在木兰身上,表现出木兰犹豫、彷徨又渴望获得父亲理解的矛盾情绪,以此将观众带入戏剧意境中。在以往书写“花木兰”题材的各类艺术作品中,鲜少有将花木兰从军之前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进行舞美描述与设计的,大多弘扬其征战沙场的巾帼英雄气概。该作品中正是通过布景、灯光营造出来的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场景,让观众感受到成长中的花木兰,她也有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这种情感既是重视亲情的家庭归属感,又是心怀天下、对国家深沉热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服饰创作:通过艺术符号性丰富视觉的审美体验

戏服(wardrobe),指的是角色的身份、年龄、个性和生活习俗等,利用服装塑造角色的外部形象。用以显示剧中特定的时代、民族、地区和特定的情境等。在中国戏曲中习称“行头”。[6]693作品中角色人物的服饰创作带来的视觉变化作为视觉审美的重要传输媒介,具有鲜明的艺术符号性。《木兰前传》服饰创作的前提是根据花木兰所处的历史时代环境、年龄、性格特征为参考指征,同时不同时期服饰的创作要立足于舞台上不同的审美意象进行综合考量,既要起到丰富舞台效果的作用,又要满足观众的视觉审美体验。

该剧设计师采用了多元结合的设计方式,剧中花木兰在成长初期以邻家女儿服饰风格为主,服饰色彩上采用绿色、水蓝色、粉紫色作为飘带颜色,体现其外向、活泼的性格特征;伴随木兰逐渐长大,思想有了深刻的变化,身为次女的木兰深感长姐柔弱、小弟无心、父亲军伤未复,因此决心保家卫国,代父从军。此时服饰的设计则不再选用代表女性特质的飘带,而选用深蓝色作为服饰的裙摆,寓意木兰思想逐渐成熟,为第三阶段木兰从军埋下伏笔;直至故事主线发展到长姐的未婚夫于婚礼当天被征招入伍、年迈体弱的父亲收到可汗军书、母亲不让小弟木梁从军等事件爆发,木兰决意从军,这时候木兰的服饰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改变与设计意在言说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精神,同时为了更好地让观众深入了解花木兰人物形象出征之时的飒爽英姿。

结 语

原创音乐剧《木兰前传》选用民族题材,赋予时代风格,音乐优美、注重体现音乐上的中国传统文化辨识度,并坚持从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寻求现代审美转换。作品看似讲述的是花木兰对家庭、对国家的深沉热爱,实则传递出对当今社会缺失信念梦想和道义担当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核心价值观。这部作品将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无形的音乐创作中进行传承与表达,聚焦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塑造出了符合现代审美思考与民族艺术底蕴相结合的音乐故事题材。只有让原创音乐作品的本土化与民族化真正深入人心,才能从共同价值的角度出发,寻找到艺术共鸣,才能让原创音乐剧最终成长为具有强烈身份认同感的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花木兰木兰音乐剧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漳浦县赵木兰养殖有限公司
花木兰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花木兰
Mulan Mulan
《花木兰》导演和他的大女主故事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