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FLAC 的采空区下煤层巷道支护研究

2020-08-21孔立平

机械管理开发 2020年7期
关键词:岩层岩土锚杆

孔立平

(阳泉市南庄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阳泉 045000)

引言

矿山开采塌陷是采矿安全问题中的主要问题,如何避免此类塌陷事故的发生是煤矿行业的主流研究方向[1]。煤矿巷道围岩结构复杂,难以估计其结构强度,若打围加固过程中处理不善,很容易导致岩石塌陷。因此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锚杆支护技术存在不可控因素,应用不当就可能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所以如何兼顾安全与生产效益、如何确保支护系统的可靠性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3]。

1 FLAC 软件简介

FLAC(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为ITASCA 开发制作的仿真分析软件,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模拟土质、岩土以及其他一些塑性较强特殊材料的力学特征,具有比有限元更强的非线性问题处理能力。在外力作用下,塑性材料可能产生材料破碎,存在大范围的位移。当材料发生屈服流动时,单元仍然能够很好地模拟与塑性材料相同的变化特征,应用于岩石的应力应变分析十分有利[4]。

与此同时,FLAC 采用显示拉格朗日法来计算结构力与形变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常规有限元计算,有赖于结构总刚度矩阵的特点,该软件的计算算法对模型的建模要求、网格划分质量都不会有太高的要求。由于无须求解阶数巨大的矩阵参数,所以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具有占用内存小、计算速度快等特点[5]。可以实现对非线性大变形、结构大扭曲,以及岩土特有的一些特性进行模拟,如:地下渗流、岩土沉降、锚杆安置、混凝土回填、洞室边坡开挖等,尤其是对于锚杆、锚绳的快速设置,大大简化问题的研究难度。输出的结果包括主应力坐标系的分布向量σx、σy、τxy,以及位移Ux,Uy提取锚杆所受的载荷等参数。能够模拟出煤矿挖掘过程对岩土位移、变形的影响,可以借此更加直观了解到围岩的特征,对分析巷道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6]。

2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1 模型的建立

基于青东煤矿某机巷组合支护系统建立模型,从求解模型的角度综合考虑岩层塑性力学特性和弹性力学特性,本模型的尺寸设置为实际工程结构尺寸水平方向的3~4 倍,竖直方向的2~3 倍,模拟自然状态下煤层倾斜角度,倾斜角设置为11°,根据实际情况与模型特性,建立100 m×40 m 的分析模型,其中上层施加的围岩应力P 根据厚度500 m 深度计算得到,如图1 所示。

图1 模型示意图

2.2 边界条件的设定

由于2 煤下部处于巷道下底部,不会产生竖直向上的位移,因此在模型处理的时候将底部设置为固定约束。模型的左右边界X 方向的位移固定,即模型的X 方向的边界不会发生沿着X 方向的位移。

通常情况下,上层岩土中没有关键层时,可以将上部围岩对模型上边的压力视为均布载荷。但在本模型中,在巷道的施工中对上层围岩的破坏很小,所以上层围岩所形成的压力可以简化为均布载荷。由此可以计算压力P 值P=ρgh。式中:ρ 为围岩密度,取2 500 kg/m3;g 为重力加速度,取9.83 m/s2;h 为围岩高度,取600 m。将数值代入公式得P=1.475×107Pa。

2.3 网格划分与材料设置

为更合理地研究支护系统对巷道的影响,根据青东煤矿提供的该矿所处位置的地质资料,以及支护系统锚杆、锚绳支护时的特性,综合选定模型所涉及的参数。先对模型中的具体参数做如下说明:煤层3 m,再向上紧接着0.5 m 的泥岩。如上页图1 中1煤为1.5 m,8.0 m 的中粒砂岩,5 m 泥岩,粉砂岩14 m。模型竖直方向按实际岩层分层划分。

模型大部分区域使用0.5 mm×0.5 mm 的单元块,两侧使用区域使用1.0 mm×0.5 mm的单元,对采用区的网格进行处理是注意网格划分质量,模型共计划分得到12 510 个单元。而各个岩层所对应的材料参数见表1 所示。

表1 液压支架参数

3 巷道支护模型分析

为了对比说明支护系统对巷道应力应变的改善情况,设置两个煤层巷道模型,即有巷道支护系统和无巷道支护系统。设无支护时巷道开挖后应力分析模型为模型A,有支护时巷道模型为模型B。在计算过程中,首先应计算原始状态下岩层的应力初值,得到机巷开挖前的应力分布。再根据采空区工作面回采2 煤时的岩层应力,选择合适的、合理的机巷初始挖掘位置,最后设置模型A、模型B,计算得到加支护系统后地岩层应力的影响。

3.1 无支护巷道模型分析

在岩层分析过程中,由于垂直方向应力,即σy的值远远大于水平方向σy的值,所以σy的分布能够反映整体总应力的分布情况,所以在模型A、模型B 的分析过程中主要参考垂直方向应力。如图2 所示为无支护系统时,巷道垂向应力分布情况。

图2 无支护时巷道垂直应力(Pa)

根据应力计算结果,与初始未开挖前岩层应力相比,机巷的开挖使得区域垂直应力重构,使得应力集中增加的区域往左右两侧转移。巷道左右两侧4~5.5 m 范围内应力值在20~26 MPa 左右,往内走,左右两侧0~4 m 的范围内,应力值在6~9 MPa 区间内,再向两侧拓宽,应力分布左右显著不同。左侧高应力区区域大于右侧,应力值也更大,左侧应力值范围为25~31 MPa。由图2 可知,在巷道附件上下、左右应力分布均较小,基本处于0~3.5 MPa 范围内。

3.2 有支护巷道模型分析

建立模型B,即在模型A 的基础对机巷道壁面增设锚杆支护系统。支护系统采用的锚杆规格:M20 mm×2 400 mm,锚索梁规格为Φ14.3 m×5.5 m。桁架锚索的预紧力设定为65 kN,锚索张紧状态下,对帮部的水平作用力0.35 MPa 左右,因此在模型中可以设定均布载荷P 的值为0.35 MPa,如图3 所示。

图3 巷道支护系统建模

分析求解模型B 可以得到在支护系统添加后,巷道周围应力状分布况,模型B 计算得到结果如图4 所示。

图4 有支护时巷道垂直应力(Pa)

图4 结算结果显示,在距离巷道左右两侧3~5 m范围内,应力最大,应力值在30~35 MPa 范围内,在巷道左右两侧0~3 m 范围内应力较小,应力值范围为10~15 MPa。与没有支护系统巷道模型计算结果相比,加支护系统后,整体应力分布情况分布趋于平衡。巷道两侧高应力区范围缩小,地应力区范围缩小,即高应力区的应力由支护系统合理传递分配到应力较小的区域,由此达到平衡状态,结果表明支护系统对围岩的应力状态的调整起了很大作用。

4 对巷道的施工建议

1)根据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巷道施加支护系统对其整体稳定性、应力分布情况有比较大的改善,但是在控制岩土位移量时不佳,因此在实际巷道支护时应考虑对岩土特性进行分析,应采取更加有效的强支护措施。

2)锚杆支护结构在安装时,为确保支护效果,应对锚杆施加足够的预紧力,对于巷道的支护起重要作用。

3)本模型计算时,对某些参数设定做了简化处理,在实际巷道支护问题的研究过程应更加充分,采取更为安全、保守的支护措施。

5 结论

1)FLAC 软件对于巷道支护系统的分析具有较大优势,可以在软件中直接设定锚杆、岩土层材料参数,对于巷道支护方案设计、施工均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2)计算结果表明,安装支护系统可有效缓解巷道周围岩层压力分布情况。压力分布更加区域均布,特别是对于巷道周围较近的塑性区岩层改善较为明显。

3)采用支护系统后,对于围岩的应力分布状况改善明显,尤其是改善了围岩拉伸应力区的分布情况,模型B 计算结果显示巷道周围基本没有出现较大范围的拉伸应力区。

猜你喜欢

岩层岩土锚杆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建筑施工中的锚杆静压桩技术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手持式乳化液压钻机在过地质构造岩层的应用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