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阴凉血方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的临床观察

2020-08-21程丰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抓痕牡丹皮性味

郭 芳,程丰燕

(1.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030013;2.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030024)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指糖尿病患者无皮肤原发性损伤,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的皮肤病,严重者可有抓痕、血痂、皮肤增厚和苔藓样变,其可归于中医“风瘙痒”范畴[1]。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高达77.7%,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明显增多[2]。现代医学多在降糖基础上联用抗过敏药物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本研究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给予滋阴凉血方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3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21±9.01)岁;平均病程(10.21±3.14)年。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39±8.66)岁;平均病程(10.35±3.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糖尿病合并皮肤病中医诊疗标准》[1]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的诊断标准[3]。有糖尿病病史;自觉发作性皮肤瘙痒;瘙痒严重时可见皮肤抓痕、血痂;皮肤增厚及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辨证属阴虚血燥证:皮肤干涩,瘙痒,有抓痕、血痕,舌红苔薄或少,脉弦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糖尿病和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诊断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较高。

1.4 排除标准 患有重大疾病者;心、肝、肾功能异常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非糖尿病所致皮肤瘙痒症者;近期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代谢异常者;近3个月内口服中药或有激素、抗过敏药物使用史者;不能按规定服药或加用其他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血糖监测指导,维持血糖(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稳定2周。控制饮食,忌辛辣、肥甘厚味;注意心理调摄,采用移情法、自控法、音乐文娱法、气功体育疗法调节情绪[1]。

2.1 对照组 给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枸地氯雷他定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38)口服,每次8.8 mg,每日1次。治疗4周。2.2 治疗组 给予滋阴凉血方治疗。取滋阴凉血方(颗粒剂,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房制备)150 m L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基本药物组成:桑枝15 g,地龙10 g,红花6 g,皂角刺10 g,当归12 g,牡蛎12 g,蝉蜕6 g,生地黄20 g,牡丹皮15 g,甘草片6 g。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血糖水平: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②症状、体征积分:根据《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评定。症状包括瘙痒程度、面积、频率、持续时间,体征包括干燥、鳞屑、抓痕血痂、丘疹苔藓化,按照无、轻、中、明显、重分别计0、1、2、3、4分,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4]。③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3.2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瘙痒完全消失;显效:瘙痒明显减轻;好转:瘙痒减轻;无效:瘙痒无任何改变[4]。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及好转率之和。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s)

表1 两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l/L,±s)

组别 例数 时间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治疗组 30 治疗前 6.58±1.54 9.35±1.46治疗后 6.33±1.72 8.79±1.67对照组 30 治疗前 6.54±1.68 9.40±1.34治疗后 6.48±1.50 8.87±1.50

(2)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面积、频率、持续时间及干燥、鳞屑、抓痕血痂、丘疹苔藓化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瘙痒程度、面积、频率、持续时间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瘙痒程度 瘙痒面积 瘙痒频率 持续时间 干燥 鳞屑 抓痕血痂 丘疹苔藓化治疗组 30 治疗前 3.20±0.66 2.97±0.67 2.63±0.56 2.73±0.69 2.90±0.66 2.23±0.57 2.87±0.68 2.40±0.56治疗后 1.43±0.68△▲1.20±0.76△▲0.97±0.56△▲0.98±0.61△▲1.98±0.56△ 1.48±0.70△ 1.83±0.59△ 0.83±0.65△对照组 30 治疗前 3.07±0.69 2.73±0.78 2.73±0.64 2.80±0.55 2.65±0.53 2.28±0.50 2.83±0.65 2.39±0.50治疗后 1.93±0.58△ 1.83±0.65△ 1.60±0.56△ 1.80±0.61△ 1.89±0.45△ 1.73±0.52△ 1.93±0.64△ 0.67±0.55△

(3)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4 讨论

目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认为其主要是由血糖控制差或血糖波动大,血浆中的葡萄糖引起微小动脉及微静脉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皮肤表层细胞脱水,使皮脂腺、汗腺分泌异常,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皮肤瘙痒。该病治疗主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局部瘙痒者给予止痒药,全身瘙痒者给予抗组胺药物。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枸地氯雷他定可在体内迅速转化为地氯雷他定,选择性地拮抗外周H1受体,发挥抗过敏作用[5]。但枸地氯雷他定会引发口干、嗜睡、困倦及乏力等不良反应。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之本在于风,中医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生内热,内热耗灼津液,久病入络,均易导致血行不畅,故兼有瘀血之症[6]。由于血虚风燥阻于皮肤,肌肤失去濡养而成糖尿病皮肤瘙痒症[7]。因此,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多由外风、内风和瘀血引起,治法以消风活血为主[1]。滋阴凉血方由桑枝、地龙、红花、皂角刺、当归、牡蛎、蝉蜕、生地黄、牡丹皮、甘草组成。其中桑枝性味苦平,祛风通络;地龙性味苦咸,清热息风,通络利尿;红花性味辛温,活血化瘀;皂角刺性味辛温,消肿排脓,祛风杀虫;当归性味甘辛温,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牡蛎性味咸微寒,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蝉蜕性味甘寒,疏散风热;生地黄性味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甘草性味甘平,调和诸药。阴虚则肌肤失养,风从内生,风盛则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配伍养血、活血或凉血之药。其中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当归补血活血,红花活血祛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枝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地龙可增强免疫,抗菌、抗肿瘤;红花醇提物和水提物有抗炎作用;蝉蜕可抗炎、抗氧化;生地黄可抗炎、抗过敏;牡丹皮中的牡丹酚可抗炎;甘草可抗菌、抗炎、抗过敏;当归可抗炎[8];牡蛎可降糖,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9];皂角刺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发挥抗过敏作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滋阴凉血方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阴虚血燥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推广。但本研究缺乏远期疗效评价,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探讨中西医结合应用的疗效。

猜你喜欢

抓痕牡丹皮性味
基于牡丹皮微观性状与抗炎活性相关的“辨状论质”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识别真假牡丹皮
唐太宗与牡丹皮的故事
手臂上的抓痕
敲打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抓痕集之五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正确对待老公背上的抓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