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阴谋论简史

2020-08-20丹尼尔

东西南北 2020年9期
关键词:阴谋论阴谋

丹尼尔

195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司法部长乔治·布劳蒂加姆签署了一份文件,代表州政府从官方层面,确认当时在美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都市传说“十条诫令”,是一件真实存在的事情。

60多年后,这份文件的影响仍然深远,并且不仅仅局限于美國。在中国,当你打开搜索引擎,检索“十条诫令”这组关键词,很容易找到关于“十条诫令”的大量讨论与传闻。

具体“十条诫令”是什么,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决定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用他们的电影、音乐和playboy杂志等文化产品给中国的青少年洗脑,让他们沉迷于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声色犬马、不务正业,从而达到美帝和平演变的阴谋。

尤其是近两年,随着舆论对影视行业从业者的不满日渐兴盛,“十条诫令”的热度在中文社交网络中的热度再次提高:你看,为什么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为什么小孩子都去追星,不想当科学家了?都是西方人搞的鬼嘛!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诚然,大家为祖国的花朵殚精竭虑的心情是好的,但问题是:十条诫令是假的。

1946年,二战已经结束,随着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发表,美国和苏联这对曾经并肩作战的盟友逐渐开始从面和心不和变成了哪哪都不和,一场关于意识形态的“新型战争”(也就是冷战)即将席卷全球,并在宣传阵地上率先出现硝烟。

1946年2月,美国一家期刊率先刊登了“十条诫令”,据该刊说“十条诫令”最初是1919年在德国发现的,作者是德国共产党,十条诫令的目的是共产党要用共产主义文化来腐蚀资产阶级,从而发动革命而创造的阴谋。

结合开头提到的政府文件,也就是说“十条诫令”是官方层面认可的“敌对行为”,“十诫”最初的说法应该是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渗透武器,不是资本主义用来和平演变的武器。

甚至有没有“十条诫令”都没有定论。在文件签署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有严谨的考据党去寻找所谓1919年刊登“十诫”的德国报纸,至今仍然也没有找到“十诫”的内容。也就是说,所谓的“十诫”大概是资本主义阵营用来污蔑共产主义而编造的谣言。

当然,没人能具体地说清楚“十条诫令”是怎么经过多轮反转,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论”的。但“阴谋论”为什么能够拥有这样打破时空的生命力,为什么能够被中文互联网世界快速吸纳,为什么没有像迷信一样被现代科学的发展打断,仍然找得到全新的生存方式?这显然是更值得我们关心的话题。

与人类文明共生的阴谋论

疫情期间最受欢迎的内容类型有哪些?很遗憾,“阴谋论”一定名列前茅,并且无论身份、学历、经济、区域,在你的朋友圈里一定不乏其身影。当然,国外的互联网世界也没闲着。关于病毒是人工制造的阴谋论大肆传播,甚至还有美国人相信比尔·盖茨支持了病毒的研发。

这些阴谋论谣言已经被很多媒体批判,更是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谴责:各国科学家在《柳叶刀》上发表联合声明,驳斥阴谋论,并对中国的科研和医务工作者予以支持和赞扬。

其实,逻辑清晰、具备常识的人都会对这种阴谋论不屑一顾,但从数据来看,类似的阴谋论在人群中无论是传播性还是接受度都非常之高。

为何人们会对如此经不起推敲的阴谋论这么轻易地就全盘接受、深信不疑呢?阴谋论是何时出现的?事实可能很残酷:打人类文明诞生的时候起,阴谋论就已经被刻在了我们的基因中,并且拥有了很多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雏形”。

比如神话。我们还在山洞中穴居的祖先,在面对地震、洪水、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时候,就将其归咎于神仙发怒,所以降罪人间,这基本上已经具备了“阴谋论”的核心要素——用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积累,去解释未知的领域,最终得到一个逻辑似乎能够自洽的故事。

所以虽然人类的科技和文明日新月异地发展,但依托于人性——忠诚、欺骗、善良、邪恶一阴谋论几乎有天然的土壤,并在每个时代都获得了相应的传播基础,进而演化出符合时代环境特征的新阴谋论。

不过阴谋论似乎也不仅仅是“智商税”,专门收割知识积累有限、与时代脱节的韭菜们。事实上,即使是“知识分子”,也很容易成为“阴谋论”的受害者,甚至是传播者。

最被我们熟知的例子发生在2012年,彼时高晓松视频的《晓说》刚刚上线,恰逢欧洲杯,他就讲了一期足球,大意是:所有的足球比赛都是博彩公司暗中操控的,比分已经提前定好,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场场表演而已。

而这段视频在六年后的俄罗斯世界杯期间,星火燎原一般地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很多对足球不了解的人瞬间被“带跑了节奏”,成为了忠实的足球阴谋论信徒,开始了对足球(尤其是足彩)粉丝们无尽的调侃。

挺聪明一人,咋就那么喜欢阴谋论呢?

其实只要对相关领域有所研究的人,都会发现这些阴谋论完全站不住脚。比如阿波罗登月造假的事,如果这真是假的,连老百姓都看出来了,为啥冷战期间天天盼着美国人吃瘪倒霉的苏联人,从来没有戳穿死对头的谎言,反而一度加大航天投入,也要往月球上跑呢?

再比如世界杯由博彩公司操控的阴谋论,对足球和博彩了解的人都知道,博彩公司只要设定好赔率,从中抽成,就可以稳赚不赔,犯得上冒天险去控制比赛吗?而且足球因为比赛参与人数多,越多的变量加入。结果就越难控制,所以比赛结果与纸面实力不一致甚至相反,那是要多正常有多正常。

那为什么阴谋论还如此有市场?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对未知的环境始终有一种恐惧和厌恶的态度,充满了不安。为了规避风险,我们必须要用曾有的经验和直觉解释这种未知,从而将其纳入到已知的范畴,进行预测和控制。

比如原始人不知道电离子、潮汐效应和地壳运动,但面对雷电、洪水、地震这种时不时发生的事该怎么解释呢?

正如上文所说——用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积累,去解释未知的领域,最终得到一个逻辑似乎能够自洽的故事,这是人性决定的局限性——老祖宗就用自己往上面套:肯定有那么一群和人一样拥有七情六欲,但掌握超级武器、法力无边的神仙组织在背后搞事情,人要是把他们惹急了,就会召唤雷电劈你、放洪水淹你、火山喷发烧死你。总之,这都是神仙组织的阴谋。

東西方的历史上都记载了大洪水,但在传说中都被看做是神仙在背后搞鬼,西方的幕后boss是耶和华。东方是共工。

2018世界杯期间,高晓松的这期节目几乎成为了阴谋论者的圣经。

而如今,虽然我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已经达到了另一个维度,但术业有专攻。在人类脑容量和有效时间的双重限制下,即便你是某一领域的大牛,而在另外的领域可能也只不过是一个小白,从而让信息差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必然”。

所以建筑大师可能会相信秋裤阴谋论,物理教授也可能被卖保健品的忽悠瘸了,老百姓们会相信皇帝用的是“金锄头”。

所以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阴谋论还是能够很快地占领智商高地。再加上新媒体手段的二次加工和包装,“迷信要是披上科学的外衣,使科学都沾上了一股妖气”。

旗帜鲜明地反对阴谋论

其实所有阴谋论的故事都挺好看。

比如《货币战争》,就是个挺有意思的小说;再比如小时候大家都看过的那种《世界未解之谜》,虽然很扯,但读起来也很有意思。

阴谋论的流行也可能让某些人受益。

比如《货币战争》的主角罗斯柴尔德家族,书中说他们手眼通天、无所不为,但就是这么个连肯尼迪都说毙就毙了的狠角色,居然让一个中国作者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的家族秘辛掀了个底儿掉。作者宋鸿兵至今还活得好好的,足以说明其作品的扯淡性。

但被污蔑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成了这场阴谋论的赢家之一,原本有些许没落的家族,一下子在中国老太太摸电门——抖起来了。

2010年,该家族手中的拉菲红酒在中国的售价达到了顶峰,3瓶1869年的拉菲被中国人拍到了150多万元一瓶的高价,就连并不稀有的2009年拉菲的期货,也被拍到了4万多元一瓶。

据伦敦的葡萄酒交易所Liv-ex说,好年份的拉菲红酒比其他一级酒庄的价格要高出130%。

不知道这些与其在《货币战争》后的名声大噪有多少关系。

同样,《世界未解之谜》里的阴谋论也让很多人莫名其妙地受益。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百慕大三角。

据说经过百慕大的飞机、轮船、潜艇都会突然消失不见,连残骸都找不到。更耸人听闻的是,若干年后,某些消失在百慕大的轮船会突然现身,而船员各个都和当初失踪时一样,没有衰老。

于是,各种超自然的设想聚集在了这片小岛附近,什么四维空间、平行宇宙、时空之门一类的,当然,美帝依旧脱不了干系,有人说他们在海下搞什么秘密武器。

之后有学者特意写书辟谣,拿数据证明,在这片区域发生空难、海难的数量并不比别的海域更多。

但枯燥的科学事实必定没有阴谋论刺激,于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无数阅读了《百慕大三角未解之谜》的西方游客都奔着这个恐怖的所在去一探究竟。

结果就是,百慕大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而且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也让我们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躲过了不少明枪暗箭,最终得以繁衍生息到今天。

但是,我们依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阴谋论。

当我们总是用主观的经验去解释并不熟悉的领域时,就会沉溺于自己的舒适区间,失去探索和求知的动力。

相信阴谋论,会让我们故步自封,在自己已知的经验中来回打转,而不会再有进步和突破。

另外,阴谋论是无法证伪的,这就会损害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阴谋论者往往有一个自己的逻辑闭环,不管你用多么清晰的逻辑、多么确凿的证据,在他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前提下,总会找到一个你无法证明的点,去论证其阴谋成立的合理性。

《我爱我家》里宋丹丹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们是没那么说,但谁保证你没那么想啊?

此时,谁又能证明自己真没那么想呢?

过度笃信阴谋论还会切实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比如美国一些反疫苗团体认为疫苗接种是政府的阴谋,所以反对儿童接种疫苗,导致2018年麻疹病例增长了48%。

显然,疫苗阴谋论的危害已经到了草菅人命的程度了。

当然了,反对阴谋论并非是让大家变成傻白甜,别人说什么信什么,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永远是这个社会文明中宝贵的特质。

总之,希望大家擦亮双眼,在傻白甜和阴谋论者之间,找到一个理性质疑者的道路。

(晚秋荐自科技最前线)

猜你喜欢

阴谋论阴谋
为何“阴谋论”总有市场
“深层国家”控制美国?阴谋论渗透美国政坛
峡谷阴谋
峡谷阴谋
峡谷阴谋
峡谷阴谋
赵高的阴谋
阴谋论为什么这么多?
阴谋是一种社会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