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

2020-08-20翟雪玲涂容华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梗死我院

江 莉,翟雪玲,涂容华(通讯作者)

(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1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患者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急性引起的心肌的坏死,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发病紧急,致死率高,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急诊的介入治疗,在此过程中还可能会有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出现,因此整个急诊的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有效监测就显得至关重要,对此我院采取了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增加心电图监测的相关措施,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以便采取及时的措施来应对。对此遴选20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过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采取对比试验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经过一年的试验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作出以下试验报告。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遴选20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过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每个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空白组和观察组两组。空白组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均在23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为(45.3±4.2)岁,空白组所有患者均已通过临床影像学方法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观察组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均在24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为(44.2±3.7)岁,观察组患者均已通过临床影像学方法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在医护人员的详细告知下,所有患者都知晓此项试验研究,都表示自愿参与此次试验,其中两组的临床效果具有较大差异,一般资料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为胸痛时间大于30分钟、心电图表现出2个以上的大于0.1mVST段抬高、冠状造影影像学资料显示相关动脉发生闭塞或全闭塞现象,成像明显看到血栓影。排除冠脉自通和急救外科搭桥患者[2]。

2.2 方法

临床手术治疗:手术前空白组和观察组都进行一般的治疗措施,医务人员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实时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及时帮助患者调节,并且均给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此外观察组的患者还要对其进行心电图监测,记录相关的数据[3]。手术过程中均对患者使用肝素进行相关治疗,同时对患者还要进行穿刺右桡动脉和左右冠状动脉的造影,用常规手术治疗的方法对患者植入相关支架或者扩张患者的球囊。整个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全程注意观察组的心电图变化,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监测,记录患者及时的数据,以备后续比较使用。手术之后医务人员将患者小心推进病房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处理,观察患者的状态,对观察组的患者还要进行心电图监测,及时记录数据[4]。

2.3 观察指标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之中空白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的考察指标均为计算其各自的有效治疗效率,即经过治疗之后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明显好转的人数/经过治疗的患者总人数;对ST段的回落情况进行比较,分为完全回落(>50%),部分回落(<50%),无回落(0%或无变化)[5]。

2.4 统计学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收集起来然后输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本次试验以计数资料对数据进行表达,对此用t检验方法,采用了率的计算,对此用卡方检验方法,并且结果用率(%)表示,当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治疗中辅以心电图来进行介入监测之后,试验研究发现(见表1)观察组即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采取心电图监测之后的有效治疗效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即没有进行心电图监测,突发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组。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2 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

通过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ST段表现出明显的回落患者147例,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ST段回落状况和冠状血流与心源性休克之间的联系

4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类疾病,发病较急、死亡率较高,因此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都引起了极大的重视,由于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临床医生都给予患者硝酸酯类的药物进行相关的治疗,但此方法不能够使患者很好地缓解病情,且患者治疗之后会有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打击了患者康复的信心,甚至会危及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对此寻找在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相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研究通过对4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介入,在开通梗塞动脉后,使用心肌灌注时通常伴有加速性心律失常,而及时应用相关抗心律药物或者电复律后,主要症状均得到缓解,且预后效果较好。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心脏类疾病,多发生于下壁心肌梗死,主要诱因为窦房结、房室结等血液循环系统的右冠脉和回旋支等结构出现新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过缓和窦性停搏等类似症状的疾病,但是这类病理特征的出现是暂时的,只有在冠脉能够得到通畅后才能进行早期的恢复和治疗。临床上主要以应用阿托品和应用短程起搏器帮助患者更好的进入康复治疗。经相关研究表明,此类方法的应用能够较好的恢复患者正常的起搏传导功能。

我院经试验研究表明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治疗中辅以心电图来进行介入监测,能够让正在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接受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让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更全面更及时地了解掌握患者的最新变化情况,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免突发情况或者并发症的发生。我院的此次实验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空白组,而突发情况以及并发症明显少于空白组,提升了患者康复的信心。

经过此项研究,对正在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增加心电图监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与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有效提升治疗效率,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和突发情况的发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为以后临床上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现实和理论依据,提供了更全面更科学的指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心电图心肌梗死我院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