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盲部肿块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意义分析

2020-08-20熊大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肠腔性病变肿块

熊大喜

(保山市人民医院CT室 云南 保山 678000)

近年来,随之医疗检验技术的发展,回盲部检查逐渐受到了广大医疗人员的关注。从人体生理构造的角度来看,回盲部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其主要包括阑尾、结肠起始部位、回肠末端以及盲肠等。相关研究表明,该部位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往往容易造成各种疾病的出现,从而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其中,肿瘤与炎性在回盲部中相对较为常见[1]。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疗领域主要采用肠镜与消化道钡餐造影对患者进行检查,然而,上述检查方法无法有效对患者肠腔外情况进行显示,从而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诊断[2]。相关资料表明,在临床过程中,回盲部是炎症与肿瘤的多发部位,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积极做好该部位检查工作的有效探索,对于医疗人员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经过长期探索,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医疗人员指出,在该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可以利用CT检查的方式对医疗人员进行合理辅助。实践表明,通过对CT结果进行合理分析,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医疗诊疗精度的提升,对于患者疾病诊断工作准确性的优化具有积极价值。本次研究针对在回盲部肿块诊断过程中应用CT检查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回盲部肿块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20~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5±3.45)岁;患者多数伴有便秘、包块、腹泻、体温升高以及下腹部疼痛等表现。在研究开始前,研究人员已就研究内容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通过,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2)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可以有效配合医疗人员开展检查工作;(3)患者存在下腹疼痛与包块等症状,且经肠镜与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后未实现有效确诊。

1.2.2 排除标准 (1)患者并有其他消化道重大疾;(2)患者患者精神类疾病,无法有效实现自我意愿的合理表达。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增强扫描。CT设备由SIEMENS AG FWB:SIE,NYSE:SI生产,机器型号Emotion。扫描范围从患者隔膜顶部到坐骨结节为止。CT机参数设置如下:管电流250mA,管电压120kV,螺距1.0,层距与层厚均为5mm,针对患者病变位置进行薄层扫描,厚度设置为2.5mm。在扫描前8h,医疗人员应嘱咐患者禁食,从而有效确保胃肠道环境符合相关检查工作的需求。在检查前1h,应指导患者进行泛影葡胺稀释液的口服,药物使用剂量为800ml,在检查正式开始前再口服上述药剂200ml。针对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医疗人员应经患者肘前静脉进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注射,药物使用剂量为320mgl/ml,用量为100ml。静脉注射流率控制在3ml/s。在注射后30s,使用CT设备对患者进行进行动脉扫描,在注射后60s,使用CT设备对患者进行进行静脉扫描。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CT检查结果对比

经过检查后得出,肿瘤患者40例,包括15例升结肠癌、13例盲肠癌、6印戒细胞癌、4恶性淋巴瘤以及2回肠末端腺癌。炎性患者20例,包括2例肠套叠、10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回盲部穿孔、4例肠结核以及1例结肠黏膜慢性炎。

2.2 研究对象CT结果特征对比

在肿瘤患者中,CT检查结果普遍存在境界局限、腔内肿块、明显强化、周围浸润以及远处转移等特征,同时,部分患者在增强扫描下可见脓肿壁具有蜂窝状与环状强化特征,且低密度坏死区域无强化表现。在炎性患者中,CT检查结果普遍存在境界模糊、墙内肿块、不均匀强化、周围渗液以及不完全梗阻等特征。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CT结果表现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我国医疗行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基于先进医疗技术与设备的出现,我国临床诊疗水平出现了显著的提升与进步,CT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作为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回盲部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从而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进而对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临床检查过程中,临床上主要采用肠镜与钡餐造影对患者进行检查,相关研究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可以有效对患者肠腔内病变情况进行检查与分析,然而,其无法对患者肠腔外年情况进行合理检查,从而不利于诊断工作准确性的有效保障[3]。基于这一问题,经过研究,研究人员表示,通过CT检查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患者肠腔外情况的准确展现,对于患者检查效果的优化具有积极价值[4]。在CT检查过程中,实践表明,在肿块范围问题上,肿瘤病变患者的范围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且其与患者正常肠管之间的界限相对较为清晰;炎性病变患者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且与患者正常肠管之间的界限往往相对较为模糊[5]。在肿块形态问题上,肿瘤病变患者主要在肠腔内侧,且肠袋消失,肠壁相对较为僵硬,以不规则分叶状改变为主;炎性病变患者主要在肠腔外侧,且呈现不规则锯齿状分布。同时,相关资料表明,在阑尾周围脓肿患者CT结果中,患者脓肿内部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偶尔可见粪石或气泡问题,且周围脂肪组织之间的间隙相对较为模糊。在肠管受累问题上,肿瘤病变患者以单个为主,多发肿块相对较少少见;炎性病变患者肠壁存在增厚现象,可以将其作为与肿瘤之间进行区别的主要依据[6]。在末端回肠受累问题上,肿瘤病变患者在病情晚期可累及末端回肠,炎性病变患者较为容易对会肠末端造成累及。在增强表现问题上,肿瘤病变患者多数存在较强一致性的明显强化;炎性病变患者经过增强后多数呈现轻度不均匀强化表现。

本次研究表明,在回盲部肿块诊断过程中,通过CT检查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合理促进患者诊断质量的有效提升,从而为医疗人员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然而,在此过程中,医疗人员仍需注意有效结合患者体征与病史等相关信息,从而有效抓住问题核心,为患者诊断与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

猜你喜欢

肠腔性病变肿块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