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颗粒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

2020-08-20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建德 311600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引起黄疸长时间不退,病情反复加重,严重时则会影响新生儿身心发育。目前新生儿黄疸一线治疗策略以蓝光照射为主,但腹泻、发热和皮疹等不良反应显著[1]。近年来,微生态制剂辅助退黄得到专家证实和肯定[2]。茵栀黄颗粒具有良好的解毒、清热功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疗效确切[3]。本院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4],经临床医师诊断均具有蓝光照射治疗指征,通过相关检查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其中早产儿17例,足月儿63例;孕期为38.22±1.69周;出生日龄10.94±2.3天;体重3.38±1.13kg;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7.15±4.47mg/dl。观察组男42例,女38例;其中早产儿18例,足月儿62例;孕期为38.16±1.78周;出生日龄11.01±2.08天;体重3.43±1.15kg;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7.22±4.52mg/dl。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体重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会同意,且均与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将患儿放入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型号:XHZ),蓝光照射治疗辐照剂量标准设定为10Mw/(cm2·nm),每天照射治疗12~24h,连续治疗5d。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适时给予静点丙种球蛋白、抗感染、纠正酸中毒、贫血和补液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法国百科达制药,商品名亿活)治疗,1次0.125g,温水冲服,1次/d,连续治疗7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茵栀黄颗粒(鲁南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28)治疗,1次1g,温水冲服,3次/d,连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治疗3~6d用经皮黄疸计(KONICA MINOLTA.INC,型号JM-103)测定患儿额头两眉之间胆红素,连续测定两次,患儿皮肤黄染消退,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水平即为有效。②T细胞亚群: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儿股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型号:FACSCalibur)测定血液中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值。③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发热、皮疹和腹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总有效率情况:治疗后两组患儿平均血清总胆红素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情况:两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以及CD4+/CD8+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86.3%98.5%*例数80 80血清总胆红素(mg/dl)治疗前17.15±4.47 17.22±4.52治疗后8.01±1.77#4.45±1.03#*消退时间(d)9.44±2.02 7.18±1.95*住院时间(d)10.34±2.32 7.57±2.01*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CD4+/CD8+1.71±0.15 1.84±0.21#1.72±0.14 2.03±0.19#*例数80 8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D3+55.77±3.46 59.89±4.02#55.36±3.15 62.41±3.83#*CD4+37.68±3.29 40.94±3.39#37.85±3.36 45.27±3.02#*CD8+22.03±1.25 22.28±1.19 21.96±1.25 22.31±1.07

2.3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发热、皮疹和腹泻发生人数均低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超过半数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性黄疸,出生后两周左右黄疸可自行消退,但部分早产、遗传等原因导致的黄疸需3周以上才可逐渐消退[5]。新生儿血清中如果未结合胆红素浓度≥256.5μmol/L,会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甚至会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6]。目前,新生儿黄疸一线治疗策略以蓝光照射为主,蓝光可与胆红素生成光化学反应,将脂溶性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加快其排出体外,但易导致患儿出现不显性失水、腹泻、发热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和患儿耐受性,需进一步结合其他辅助治疗[1]。

布拉氏酵母菌散是一种益生菌,对酸和热均有良好耐受性,能够很好的调节患儿肠道内微生态环境,促进肠蠕动、排胎粪。布拉氏酵母菌散能够通过消化氧气快速使患儿肠道形成弱氧环境,可促进其他益生菌的生长,加快正常菌群的建立,共同形成较大体积的空间屏障,增加肠道对细菌及其他恶劣环境因素的抵抗力[7]。中医学理论认为,茵栀黄是传统且有效的退黄药物,主要由茵陈、栀子、黄芩以及金银花等组成。茵陈善利湿气、清内热,有助退黄;辅以栀子,可有效清热祛湿、解毒凉血;黄芩与金银花均可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泻火疏风。诸药共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效,亦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胆红素排出[8]。

血清胆红素过高会引起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降低免疫功能,而T淋巴细胞各个亚型的分布对免疫功能具有指导意义。CD3+是T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成员,其水平降低说明抗原决定簇识别能力下降,免疫功能降低。CD4+主要参与人体免疫系统,辅助T细胞增强免疫力。CD8+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可以抑制抗体的合成与分泌,抑制T细胞增殖[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CD4+和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发热、皮疹和腹泻发生人数更低。结果说明茵栀黄颗粒能够有效提高黄疸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可通过改善CD3+、CD4+和CD4+/CD8+水平,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