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再生产

2020-08-19李怀朋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生产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稳中向好的崭新局面,农村经济建设也开始逐渐加大力度,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城镇居民对于农业生产的需求,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农业生产的农业机械化改革也开始大踏步前进,本文旨在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经济再生产的相关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生产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4-0126-02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出更加优质高产的作物,如何更好地满足当前国家对于粮食生产的要求,这就使得对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推进刻不容缓,只有全力加快農村传统种植方式向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转变,才能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率,帮助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

一、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通过农业机械化也将解放出农村大量劳动力,从而实现提高农作物亩产收益与节约劳动成本目标,以及当前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对于粮食生产的要求以及切实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也只有通过加快农业向机械化专业化的转变,才能使得农业经济得到更加长久高效的发展。

1.科技使用率低,过于依赖人力劳动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趋势,然而我国农业耕作方式距离现代化与可持续化发展,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基础薄弱、人均收入少的地区,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农机为主、人工为辅的现代耕作方式具有一定困难,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依然无法实现,其中一部分原因,由于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并且对于农业机械操作不甚了解,从而无法购买农业机械,以及产生不愿购买农业机械的保守思想,仅依靠着家庭成员的人工劳动进行耕种,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成果微薄,也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经济对于农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较为常见的联合耕作机,这种机械由钉齿耙、立轴式旋耕部件和回旋式犁体等多部分组成,对于水田、果园以及蔬菜地的翻土施肥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大幅减少人工投入的成本,然而这种联合耕作机每台将近3万元,后期的燃油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并且对于农业机械而言,其工作部件的耗损相对严重,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及更换,这样就使得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家庭难以承受农业机械的维护以及购买费用。

2.农业机械种类单一,适应性差

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的同时,也暴露出当前农业机械发展所陷入的困境。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形复杂耕作土地的情况多种多样,这对于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具有极大的挑战,当前农机发展大多统一化标准化,无法更好地适应我国当前多种多样的土地形式,当前农机种类相对单一,对于犁地翻土等动力机械相对较多,而对于播种收割等技术型机械相对较少,无法更好地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机配件多种多样,不具备相对统一的标准,使得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农机配件无法协同使用,将会给农机使用者造成极大的困扰。

例如,对于农业机械中常见的氧化老化配件的处理,不同机械的处理方式都具有相对较大的差别,如对于动力机械需要对其进行清洁与保养,避免零件松动与磨损故障的发生,而对于技术机械则需要使用相对应的润滑油,根据相应的维护要求选择润滑油的种类与型号。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维护都有很大的不同,更增加了使用者对于农业机械使用的负担。

3.相关配套政策缺乏

在当前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帮助农户更好地解决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完成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落实,而忽视对于农户的政策保障。

例如,在农机购买后存在的农机维修方面的问题,对于农业机械的维修而言,需要复杂的专业技术保障,政府如果未能出台相应的政策,完善农机销售企业对于农户购买农机后,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保障,将会使得农民在农机维修时产生高额的修理费用,此类费用将极大地增加农民的负担,从而使得农民对于农机购买产生消极心理。同时还有农民在农机购买时在经济方面的困难,如果政府未能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将会使得想要购买农机的农民,因无力偿还购买农机所产生的债务而被迫放弃。

在落实推进农业机械化政策的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在购买农机时少些负担,没有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落实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否则仅依靠农民群众自身的力量将难以实现通过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经济改革的伟大目标。

二、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当前想要振兴农业经济,加大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是必由之路,只有通过农业机械化的顺利实施,才能够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人均收入做出切实的保障,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机械的使用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首先,通过农业机械将使得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得到有效的降低,在保持收益的同时降低了劳动成本,并且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其次,通过农业机械解放出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将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优化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工作上去,从而帮助农产品树立更加优质的品牌形象,使得农产品的相对价值得到提高。最后,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实施,将使得播种、耕地、施肥等传统农业耕作过程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使得在种植过程对于农产品的污染程度降到最小。

例如,机械施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农产品进行化学药剂的除虫与防止虫害,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然而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工施药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对于农产品的药剂污染,然而通过机械施药技术的运用,将使得化学药剂能够精准地定量定时喷洒到设定好的农产品上去,使得对于农产品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同样当前大力推行的节水灌溉装置,也是通过农业机械与技术的实施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典型。因此,当前加大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对于提高农业经济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为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经济再生产的措施

1.多类型的农业机械开发研制

由于我国南北方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环境不同,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也大不相同,在北方以东北地区为例,东北地区地势相对辽阔平坦,广阔的平原对于大型机械化农业生产较为有利。因此在东北地区对于大型农业机械需求较强,在科技研发阶段,对于东北地区应当加重对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具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东北平原地势平坦的特点,发挥其对于农业生产天然的有利条件。

然而在南方地区,由于其河道密布,人口众多,耕地以水田为主,种植作物以水稻为主,这样的地形条件适于采用家庭式小型耕作農业机械,在科研阶段对于南方地区,应当因地制宜开发出更加便于水稻梯田等具有南方耕地特点的农机,这就对于生产阶段的技术研发提出了极大的要求,也对于政府推进农业机械化作出了考验,然而只要在农业机械研发过程中,努力克服我国地形多样、实施环境多变的难题。就能够顺利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助力作用。

2.政府鼓励农业机械化“进田地”

对于农业机械化而言,广大的使用者,首先要克服资金短缺的难题,其次要面对后期维修费用以及操作技术学习的难题,面对这些困难一些农户产生了畏难心理,从而放弃购买农机的念头,依然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根据这一现象,政府应当加大力度扶持有困难的群众购买农业机械,为其提供相对完善的技术指导,在资金方面可以给予相关的政策优惠,例如贷款补偿政策,扶持贫困户等便民利民政策。只有为广大农民群众做好保障工作,才能让农民群众放下顾虑,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农业机械化改革的潮流中来,并且在日常耕作的过程中主动使用农业机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进田地”,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助力农村经济改革的远大目标。

例如,相关部门应当联合企业,组织对于农户进行农机技术培训的相关课程,对于农户进行农机技术教导达到一对一的教学培养方式,对于不同机械的操作做到手把手教学,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对于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与操作难题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农户尽快熟悉农业生产机械的相关操作。

3.加强维护保养售后服务

在农业机械进入农村开展工作生产的同时,对于农机的保养工作同样也应该有序推进。只有让农业机械能够得到良好的售后保养服务,才能减轻农民对于农业机械无法修与不会修的难题;并且对于农业机械这类损耗相对程度较大,重要部件损耗速度较快的机械而言,维修服务也是对于农机较为重要的保障。对于当前存在着的一旦农机完成销售,销售方面不再提供维修服务或需要农户额外付维修费用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利于将农业机械推广到广大农村用户,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农民的相关权益。只有通过政府为主导销售方为辅助,建立起相对完善系统的售后维修保障体系,才能够真正解决农民对于农业机械维修方面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农民对于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区域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大农业机械对农村经济的助力。

例如,有关部门应当对农户开展培训加强农户对于农机保养的常识,要让农民清楚在农机使用过程中,对于各个部件保养的措施,以及各个部件使用情况的检查方法,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农机的损伤。如对于短期使用不到的农机部件,用户应当将其放在密闭干燥的环境内,防止部件被空气中的水分氧化侵蚀,从而造成常见的老化与氧化侵蚀。对于农机备用弹簧的保存,在保存过程中,农户应当对其涂抹油脂,将其放入塑料袋中密封,防止弹簧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从而减少弹簧被空气腐蚀的几率,从而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

四、结语

农业机械化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再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妥善发展农业机械化,发挥新型农业机械相关技术对于保障农产品生产质量的作用,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在外务工人员向农村地区回流,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农业机械化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科研部门对于农机进行相应的研发,使其更能适应各地不同的工作生产情况,最终真正研发出,适合我国不同农村地区需求的农业机械产品,并且在后期设计过程中不断改进缺陷,提高农业机械对于不同土地类型的适应程度。因此,需要政府各部门与农机生产企业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促进农业机械发展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设计出更能符合广大农民群众需求的农业生产用具,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顺利实施,从而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3 -02 -01(1).

[2]侯方安.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兼论耕地细碎化经营方式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8,(5):42~48.

[3]郭姝宇,杨印生.我国农机化制度变迁与发展的协同性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35(8):1~6.

[4]蔡银寅.农地规模与经济效率:地权和交易成本约束下的农业生产及农民的选择[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7,(2):39~51.

[5]林万龙,刘翠清.农业机械私人投资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7,(9):25~32.

作者简介:

李怀朋,供职于青州市王坟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化农业经济生产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食品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