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资本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0-08-19郑亚丽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4期
关键词:资本结构研究

摘要:资本结构表示了企业的资本来源,反映了一定期间内的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也可以是短期资本和长期资本。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加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规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行为,随着资本结构理论的不断优化,我们发现,资本结构不仅仅表现在资本现金流如何分配上,而且还表现在控制权的拥有和执行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认为合理的安排资本结构会提升企业的价值,同时也进一步的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希望本文研究能够为企业资本结构的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资本结构;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4-0089-02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以及比例的关系。它代表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筹资组合的成果。通常可以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企业绩效是指一定期间内企业的经营效益和业绩,主要是运用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后续发展等能力进行衡量。通常用利润率、托宾Q、总资产收益率等来表示。对于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到底是何种关系,国内外的专家们产生的研究结论也不完全一样,甚至会出现相悖的情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资本结构和企业绩效确实存在某种方面的联系。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通过把自由资产和负债、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资本的效能。同时不断提高的企业绩效也会使企业的资本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绩效反作用于资本结构。二者相互激励,相互影响。

从国内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来看,对资本结构的了解起步较晚,但是研究从一开始就是比较系统和专业的。有些学者研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有些学者研究了中小板企业的资本机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壮大,尤其国家政策的对部分行业的支持,不断解决上市公司筹资难、筹资贵等问题,所以对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也愈来愈成熟。

一、前期相关研究基础

关于资本结构及企业绩效的研究,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李庚寅、阳玲(2010)以2004年在中小板上市的38家公司为样本,对总体样本(2001年~2007年)作为实证分析,得出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然后又分别对上市前(2001年~2003年)和上市后(2004年~2007年)的样本数据作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陆正飞和辛宇(1998)研究了机械及运输设备业的35家上市公司并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公司的获利能力和资本结构(长期负债率)之间的关系非常具有显著性。冯根福(2000)把1996年~1999年作为样本的研究区间,采取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研究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得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李宝仁、王振春(2003)选取了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运用SPSS和主成分析法对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进行综合得分评价后,研究结论表明公司的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成负相关。刘志彪(2003)是国内第一个把产业经济学和资本结构理论相结合。他的研究表明公司的资本竞购与竞争强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王娟和杨凤林(1998)研究发现,随着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着明显上升的趋势。1995年~1997年,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对在沪市的221家工业类公司进行了列连卡方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了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的关系。王凤(2007)以24家旅游上市公司2003年~2005年的年报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结果发现企业绩效和资本化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张佳林、杜颖、李京(2003)以电力行业作为研究的区域,对1997年~2001年的31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比率都呈现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张佳林、杜颖、李京(2003)以电力行业作为研究的区域,对1997年~2001年的31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比率都呈现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申兴芳(2015)通过研究了创业本上市公司,得出了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不大,很难实现规模效应,杠杆作用并不能完全实现。

国外专家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Masulis(1980)和Ronaldw(1983)证明,普通股股票价格与企业财务杠杆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绩效与负债水平呈正相关关系。LY和SivaraMarkishman(1988)、Comett和Travlos(1989)、Dann(1989)、Israel(1989)的实证研究均表明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因为作为内生变量的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在面对外生变量的变化因素影响过程中,会朝着同一个方向改变,所以以此判断具有相关性。K.Shah(1994)研究得出,股票的价格会随著财务杠杆的上升而增加,随着财务杠杆的下降而减少。Titman和Wessels(1985)把1972年~1982作为研究区间,对美国制造业中的469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最初选择因素分析法找出影响资本结构的八大因素,然后又采取了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获利能力与负债比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ajan和Zingalas(1995)通过对西方7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盈利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而且会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显著性不断增强。Hall、Hutchinson和Michacla在2000年对英国3500个中小企业进行研究,通过对长期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资产负债率的研究,的除了与之前学者相反的结论。即长期资产负债率和盈利能力并不相关,但是短期资产负债率和盈利成立为负相关。Jordan,Lowe和Taylor(1998)以英国中小型公司为样本,用获利能力表示企业绩效,用债务比例表示资本结构,对比275家样本的财务数据,结果发现了债务比例与获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二、理论基础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以及比例的关系。它代表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筹资组合的成果。按照广义和狭义分类,广义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的资本结构,狭义的资本结构则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的构成,特别指长期债务资本与长期股权资本的构成。资本结构也可以按照长短期进行分类。资本结构也可以称其为融资结构,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再融资能力。企业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减少融资成本,进而发挥了财务杠杆的调节能力。

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资本结构的理论也出现了新旧交替。旧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市场中的信息披露是充分的,不会存在信息使用成本。但是根据现实的经济状况来看并不现实。1979年以后,信息经济学不断完善和发展,资本结构理论的局限性也逐渐被解决,信息不对称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从此,新资本结构理论的时代来临。

1.代理成本理论

詹森和麦克林(1976)是代理成本理论典型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代理成本存在于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中,公司应该使总代理成本最低,从而公司价值最优。格罗斯曼和哈特进一步发展了代理成本理论,他们建立了GH模型。通过担保机制,减少个人享乐,降低代理成本。把经理人员的个人利益考虑进来,如果企业的融资比例上升时,企业由于经营者管理不善导致破产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所以,债务可以使管理者更加努力,减少惰性,增加企业的价值。

2.MM理论

MM理论对于研究资本结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真正意义上把资本机构理论变成一种严谨、科学的理论。通过资本结构的表现形式,找到资本结构的规模,进而研究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无公司税负的MM理论提出了三个命题,分别是:公司价值命题;资本成本命题;投资标准命题。在考虑了企业的所得税后,又出现了修正的MM理论。因为负债的利息费用是在税前支付,所以利用负债进行筹资可以获取节税作用,因此负债与公司价值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三、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评价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同时,资本结构理论也在不断优化发展。企业所需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借款,这样既可以让企业正常的进行生产经营,也可以解决企业资金困境的难题。简言之,增加企业的债务,最大可能的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如果企业过于追求资产负债率,企业会面临财务风险,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在不同的资本结构下,如何判断企业绩效关键在于运用绩效指标的评价方法。企业绩效的评价采用了一系列特定的指标,选择特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对公司的效益和治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绩效评价,使公司不断总结自身经验,提高公司效益。目前,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指标通常有两种:一是单一指标的绩效衡量,二是多重指标的绩效衡量。

1.单一指标的绩效衡量

单一指标的绩效衡量使用的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托宾Q值、利润率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利润率等这些为会计利润指标,衡量方法比较简单。

本斯坦(Benston,1985)提出用托宾Q表示企业绩效。他认为用历史的财务报表计算会计报酬率无法反映现在和未来的公司现值,所以用托宾Q反映公司的市场价值。如果该值小于1,说明公司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如果大于1说明公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虽然用托宾Q考虑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但是很难对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进行衡量。除了常用的托宾Q值法,美国企业在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中还采用了经济增加值的方法。

2.多重指标的绩效衡量

多重指标是指利用多个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衡量,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目前多重指标的衡量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和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法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方案、准则等,并在该基础上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在层次分析过程中,判断各衡量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给出相应的权重,利用权重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解决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四、建议

1.企业可以适当的扩大规模。行业规模扩大以后,可以降低整个行业的生产成本,获得相应的收益。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扩大规模。一是工厂规模经济,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行大批量的生产。二是企业规模经济,把若干个工厂通过水平和垂直联合组成的经营实体。但是,扩大规模不是指全然的扩大規模,一旦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边际效应只减不增,甚至跌破趋向于零,甚至可以变成负值,最终导致规模不经济。

2.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建立相应的市场融资体系,建立完善的信贷机制。企业也应当加强对融资风险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的管控过程,加强信息的披露,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武志勇,于国章.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作用关系文献综述[J].对外经贸,2016,(009):137~137.

[2]赵琳.资产流动性·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商论,2015,(31):66~68.

[3]柴玉珂.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郑亚丽,供职于浙江云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资本结构研究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