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2020-08-19罗杰明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4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管理防范措施

摘要:国有企业一直在企业的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现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的内部管理上同样存在不足,这导致危险性及潜在性突出。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内控管理、落实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就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国有企业在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上面临的具体事项,指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4-0073-02

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下,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较为验证的情况下,国企的经营成本过高。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下,传统的发展模式存在极大风险[1]。国有企业应当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针对企业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发展的安全及稳定性,避免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被淘汰。

一、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1.内控管理的内涵

简单来说,内部控制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经营与发展的规章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内控制度,能够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考核的真实及可靠性,有利于加强采购、保管、销售等环节的控制及管理。它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各类组织、计划、程序及方法,在整个企业内部实施各类制约及调节,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获取及使用各种资源的目的。在实际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各方面全面开展。综合来说,内部控制通过保证企业所有财产的整体性,准确把握企业的会计信息,通过以内控管理为基础,建立企业内部规范,最终有利于实现整个经营管理目标。

2.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效率,实现生产经营策略的科学性。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等多方面开展,因而其本身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内部控制实施的同时,需要遵循相应的会计发展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应的行业规范,因而其具有较强的先进性,是时代与时俱进发展的产物。对于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性及体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经营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都具有重要意义[2]。

第二,有效控制企业物资财产,促进后续经济业务的顺利开展。企业的投资决策、经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及技术的人才才能胜任,其对于综合性的素质要求较高,这其中包含着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素质。高素质的专业财会人员有较强的执行力,往往能够把内控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内控管理中,加强专业人才建设,确保内控管理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可以提前将国有企业的预算等工作做好,对于发现的各项问题,通过联合各管理层,可以合理将内部管理工作、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贯彻到实处,促进后续经济业务的顺利开展。

3.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一,内控工作浮于表面,效率较低,形式化问题突出。在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中,行政计划及干预往往使得企业内部管控的积极性及自主性不高,特别是在内控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针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为确保企业自身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保证运营及建设过程的良性发展,都需要对自身企业的经营及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及检查。但部分企业由于内控意识的不足,往往没有落实具体的部门,没有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执行中,企业内控的自我检查及评价机制不足,无法落实到实处。内控工作浮于表面,效率低下,形式化问题突出,检查与评价的真实性往往也得不到真实反应。

第二,财务风险较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通过做好投资决策的分析,做好过程规划并及时进行过程风险控制,往往能够将企业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在实际的企业规划发展中,因国有企业项目实施前没有进行严密的调研及可行性分析,很多投资规划往往较为随意,受决策信息不真实的影响,加之决策人员主观上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的错误,影响到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此外,评价企业稳定性及风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便是资产负债率。当然,企业的发展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负债,但是当负债大于50%甚至更高时,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就无法得到保证,而在企业的应收账款存量较大的情况下,资金的流动性可能也会较差,这些都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给内控管理带来影响,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稳定性。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管理者对于内控的认识不到位。在部分国有企业内控管理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无法打破传统的固有思想,喜欢制定一些条条框框来规范操作,即使存在问题,企业也不去考虑更加先进、科学的模式。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无法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创新性要求相适应,更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这严重影响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第二,内控体制不健全,内控管理力度不够。通过前面内控管理的内涵可以得知,内控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在国有企业对于内控管理内涵认识缺失的情况下,往往会使得内控体制形同虚设。在内部管制力度不够,奖惩、考察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即使拥有再多、再先进的内控体制,没有良好的考核及管控,则内控管理就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第三,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规划缺乏科学性。资本结構指国有企业在长期的资本结构中所占有的比例。当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时,如遇到资产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偿债能力不足时,就会产生资本结构的不合理,进而引发财务风险。而在国有企业的生产运营中,难免不会产生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对企业价值产生较大影响。在投资规划上,一些国有企业投资者没有认识到投资的风险性,盲目扩张企业规模,投资规划缺乏科学性指导,也会使企业风险增大。

2.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第一,过剩的行业产能,产品竞争力较弱。一般来说,国有企业更加倾向于大规模的投资,把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这其中主要有钢铁行业、有色金属、煤炭及石油开采、工业、制造业等,这些行业都属资金密集型行业。而在当今依靠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放缓,科技、制造加工等高附加值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时代,传统能源行业下的国有企业需求放缓、市场分散化等,都使得行业产能过剩,产品的差异化过低也使得产品竞争力变弱。

第二,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风险预警能力差。相对于现代中小型企业来说,国有企业规模庞大,机构复杂。经营管理目标、战略规划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干预性及规划性。在总体经营方向及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庞大的规模及复杂的结构往往使得中间环节科学审批、控制流程较差。此外,过于落后的会计核算无法紧跟会计政策的发展,在企业亏损发生后,资金的紧张程度被相对放大,严重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而在众多的不利因素影响下,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无疑会使得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滞后性较强,往往在风险发生机扩大后,企业才能真正认识到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内部监控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内控制度执行上的不规范,而企业为降低成本,盲目将监督与管理部门合为一体,当问题发生时,又找不到相应的负责人。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1.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激励机制

针对于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全的问题,国有企业应着手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机制,为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够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意识,促使其自觉、认真工作。通过将国有企业内控工作落实到实处,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部门,明确每一位参与者的责任,在内部财务监督机制的正常运行下,能够有效推进企业内控工作的执行力度,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应该认识到,内控控制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际运行中,还应当加强对于财务管控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同时开展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提高企业的财务生存能力。在激励机制的建设上,国有企业应把握好自身发展方向,积极推行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产权的分明,通过完善的企业奖罚制度,规范企业及员工的行为。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要减少完全由内部管理者干预的行政因素,转变管理要素,使相关管理者不再仅仅由行政部门领导担任,而是应当通过社会公开选聘,由真正有能力、有学识的企业家来担任企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内控管理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及效用。

2.构建良好的财务风险处理及预警机制

在财务风险的处理上,国有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系统。通过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使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及价值。在对于财务监管的构建上,通过实行分级负责制,可以进一步明确监管内容及责任。在日常的业务开展中,国有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于风险财务报表相关分析体制的完善。對于财务分析的一些重要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季度资产质量、资金月季流动性等相关指标做到全面分析,在每年年末进行会计体制的完善,依托于大数据库分析实现对于风险的预警。在财务风险的管控上,还应当将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中介如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作用,使财务风险的监管效率、效果得以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上,应当坚持动态性、全面性、实时性,实时监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结合企业内部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利用速动、流动比率等财会指标,全过程进行财会实施的管制。

3.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在国有企业的投资中,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应当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具体到操作中,就是在国有企业进行投资前,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将影响投资的因素加以考虑、总结。通过利用科学的投资模型,可有效评估投资方案的可靠性,防止主管臆断带来的影响。国有企业同样应当加强主营业务的投资,实现现有企业业务的重组及调整,使企业发展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投资的科学化水平建设上,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内控及风险防范推广及运用的物质基础。在科技日益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对于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朗。国有企业内部通过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构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促进内控系统知识的集成及融合,形成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数据库,最终实现整个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与信息一体化的共融。

四、结语

通过内控管理的内涵,本文阐述了国有企业内部管控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内部管控、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归纳、总结,这对于这些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海洋.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中国商论,2020,(05):117~118.

[2]禹婷.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9,(35):19~20.

作者简介:

罗杰明,供职于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集团。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管理防范措施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浅谈电力施工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重点解析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研究
谈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的思路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有关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的分析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