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江津区复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研究

2020-08-19郑瀚张军红侯新熊学恒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小流域水环境

郑瀚 张军红 侯新 熊学恒

摘 要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支撑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基于此,以重庆市复兴河(江津区段)流域水资源保护为例,分析研究复兴河水资源及开发治理与保护现状、水功能区划与水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复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措施建议,以期实现复兴河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复兴河;小流域;重庆市江津区

江津区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市西部,境内水系有两江四河,即长江、綦江、塘河、临江河、壁南河、笋溪河共6条主要河流。复兴河为笋溪河一级支流,綦江河二级支流,长江三级支流。复兴河发源于贵州省习水县两路乡金顶山,流域面积249 km2(其中江津境内190 km2),复兴河河长44.7 km(其中江津境内33.0 km),多年平均流量3.16 m3·s-1,年均径流总量0.877亿立方米,天然落差1 212 m。

复兴河流域呈长方形,为山区深丘、浅丘的交错带,地形地势变化较大,三叠系灰岩和浅丘地带田土较多,其余地区植被一般。流域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区域地形以狭长条带状低山与宽缓谷地相间分布为主要特征,山脉分布与构造线方向一致,背斜成山,呈梳状、脊状,背斜核部地层因溶蚀作用而成为槽谷,向斜成谷,宽缓绵延。山顶一般高程480~1 500 m。区内山梁纵横,沟谷发育,河流呈浅中切割,夷平面和河谷階地不发育。

复兴河流域内自然资源种类较少,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达30%左右,多为灌木,成材林和经济林分布少;降水丰沛,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随着江津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可合理开发复兴河流域丰沛的水资源。

复兴河江津区境内(右岸)起于柏林镇沙河村二郎滩,流经江津区柏林镇东胜村青杠嘴,流经柏林镇沙河村,复兴河江津区境内(左岸)起于四坪镇银岩村毒石溪,终点位于旺龙村毕沙河。流经蔡家镇龙穴3社黄桷桥,复兴村、龙穴村1社中咀变电站处注入笋溪河。根据调查统计,2017年底复兴河流域内总人口57 565人,其中场镇人口9 730人,农村人口47 838人。

1 复兴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复兴河流域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亦主要受大气降水直接影响深入补给,与地表水关系密切,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特征与地表水资源量的分布特征类似。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也与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基本一致。复兴河流域内无水库,河流水源主要靠降雨补给,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复兴河流域尚未开展过流域规划和单独的专项规划,目前流域的治理开发主要以江津区相关区域规划为依据[1-3]。

2017年,复兴河江津段生活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是170万立方米,主要来自山坪塘和溪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1 m3/万元,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97。调查统计,2017年复兴河工业节水技术应用率约占40%,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率约占20%,居民生活节水技术应用率约占20%。复兴河流域无现状高耗水项目,复兴河江津段共有取水口1处,为紫云场水厂取水口。

复兴河划分有复兴河东胜源头保护区和复兴河柏林镇开发利用区,水质管理目标均为Ⅱ类。根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复兴河江津段共有河湖水源涵养区和饮用水水源地1处。复兴河江津境内现有拦河引水式电站共13座,均修建浆砌条石拦河堰及引水渠道。复兴河江津段柏林场镇下游左岸修建有约100 m生态护岸,修建完毕后可使柏林场镇下游左岸免受洪水侵害。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了坡改梯、植树造林、封育治理、修建塘堰、蓄水池、池沙函和排水沟渠等工程措施,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4-6]。

复兴河为河源段,也为集中饮水水源地,其水质要求非常高,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不利于河源水质的保护,当前河源水质保护问题较为突出;工农业、生活节水制度、节水设施建设、用水效率以及水资源利用、排污总量限制措施落实存在问题;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面源污染管控力度仍需加强;现有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力量不足及现有管理制度尚不够健全等问题。

2 复兴河水功能区划与水环境现状

2.1 复兴河水功能区划

根据《重庆市江津区水功能区划修编报告》和《重庆市江津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报告》,复兴河划分有2个水功能区。复兴河东胜源头保护区,此段上起柏林镇东胜复兴河源头,下至柏林镇沙河场,长约11 km,本段与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区相连,现状水质Ⅲ类,水质控制目标Ⅱ类。复兴河柏林镇开发利用区,该区起于柏林镇沙河场,止于蔡家镇中咀笋溪河入口,河道长22 km,用作农田灌溉及部分景观娱乐功能,现状水质Ⅲ类,水质控制目标Ⅱ类。

2.2 复兴河水环境现状

复兴河流域设置了复兴河入口、复兴河柏林镇考核断面、复兴河出口蔡家镇考核断面共3个水质监测断面,目前每年监测12次(每月1次),监测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的pH值、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共25项。根据复兴河出入境两个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利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标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复兴河入境水质为Ⅱ类水质,出境断面水质也为Ⅲ类,由此可见复兴河水体的有机污染比较明显。

1)根据2017年调查,复兴河流域(江津区段)河段两岸目前无工业企业,人口稀少,村民生活污水主要由旱厕收集用于农灌,所以主要污染源为耕地施用的农药化肥流失,对水质影响较小。河段两岸无规划工矿企业和集中场镇,故远期污染源不会明显增加。

2)城市生活污水。四屏镇有污水处理厂和一座四屏镇新建的污水处理厂、两座水厂,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复兴河支流,最终汇入复兴河。柏林镇污水处理厂、柏林镇复兴村污水处理站、紫云污水处理站、清溪沟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污水排入复兴河。以上污水处理厂(站)均按照相应的处理工艺并在达到国家相应的有关排放标准后排放,但四屏镇污水处理厂等存在实际处理能力与原设计处理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差距的问题。

3)农村生活污水。目前流域内农村居民点均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涉及人口1.14万人。参照《重庆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技术指南》,并依据《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指南》规定,农村居民用水量按95 L/人·天计,排污系数为0.7,农村生活污水入河系数为0.3,未经处理的污水中污染物浓度按COD 300 mg·L-1、NH3-N 30 mg·L-1、TP 3.5 mg·L-1计。根据《复兴河江津段“一河一策”实施方案》计算结果显示,复兴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28万立方米/年,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为:COD 24.85 t/年、NH3-N 2.48 t/年、TP 0.29 t/年。

2.3 复兴河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3.1 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

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区域内二三级管网配套设施未到位,与排放量相比,城镇污水实际收集、处理量低,导致流域大部分乡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经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复兴河及其支流,加重了河流的水污染负荷[7]。此外,面对预期水质目标要求,已建和在建的污水处理设施标准不高,未来还需进一步提标改造,以加强生活污水污染削减程度。

2.3.2 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

根据实地调研,随着污水配套管网的进一步完善,接入污水处理厂污水量增加,日均污水量将超各污水处理厂(站)现状处理规模,而且有的污水处理厂(站)实际处理能力达不到设计处理能力;农村居民点分散,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排水量小,实施集中处理难度大,目前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缺乏;虽然流域范围内已结合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在部分村庄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不能满足当前农村污水处理的需求,较多农村污水仍然得不到有效处理,存在就地排放的现象。

2.3.3 面源污染管控力度仍需加强

养殖污染整治力度不够,对分散的畜禽及水产养殖等污染源,镇街环保机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流域范围禁养区内仍然存在规模性家禽养殖的违规现象。养殖的粪污利用处置不当,未经有效处理,致使其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加剧水体污染,破坏水陆结合区的生态环境,给河道水体带来严重污染隐患,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水环境恶化[8-9]。岸线周边垃圾收运系统不完善。社会群众环保意识缺乏,乡镇缺少垃圾回收、运输、处理装置,没有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导致复兴河流域沿河两岸有部分村居将生活垃圾堆积河边甚至有向河道直接傾倒的情况,致使复兴河水环境收到严重的污染隐患。城市农业污染未得到重视。流域内农田施肥、农药不科学使用也导致大量氮、磷营养物质进入水体,致使农田面源成为总磷的第三大排放来源。此外,流域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大了总磷的污染负荷[10]。

2.3.4 内源污染整治未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流域长期来水水质情况较差,点源、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入河后逐年累积,逐渐沉降至河道底质表层,当累积到一定量后再向水体释放的现象,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复兴河河段从未对河道进行生态清淤,底泥淤积,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

3 复兴河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

基于复兴河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现状与其存在的问题,为拟定复兴河流域规划和更好地保护复兴河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复兴河水环境,采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复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以期实现复兴河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11]。

3.1 工程措施

1)污水集中处理管网工程。针对复兴村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改造该区域管网,新建/改造管网5.0 km,污水全收集进入复兴村污水处理厂;针对沙河村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改造该区域管网,新建/改造管网2.0 km,污水全收集进入沙河村污水处理厂;针对龙穴村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改造该区域管网,新建/改造管网2.5 km,污水全收集进入龙穴村污水处理厂;针对石佛村污水直排入河问题改造该区域管网,新建/改造管网1.5 km。

2)污水处理厂扩建。柏林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柏林镇复兴村新建污水处理站(150 m3·d-1)的工程及其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柏林镇沙河村污水处理站,四屏镇污水处理场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紫云污水处理站扩建,完善农村区域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流域实现农户的洗涤、洗浴、粪便和餐厨污水应纳尽纳、应治尽治、达标排放。

3)面源治理工程。包括城镇垃圾收运工程、养殖污染控制工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工程。

3.2 非工程措施

1)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行建设项目(含农田灌溉建设项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等)水资源论证及用水和节水评估,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和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水功能区管理制度,落实水功能区的管理、保护责任,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排污总量控制监控管理系统[12]。

2)加强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科学灌溉,建立有机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无公害食品基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面源污染物排放。

3)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是贯彻实施《水法》关于水功能区管理、排污口设置审查、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等各项水资源保护制度的基础工作[13]。

4)全面推行复兴河河长制,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共治,建全复兴河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复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和河道生态环境面貌,促进复兴河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5)科学制定复兴河流域规划和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建设等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治水思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水的基本要求为根本出发点,以保障复兴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分析研究流域经济、社会、城市化、环境发展等对水资源的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复兴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灌溉,场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水资源和生态保护等主要治理开发任务进行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滇军.自贡市水资源评价和需求分析[J].中国水利,2020(7):38-39.

[2] 张军红,侯新.莱茵河治理模式对中国实施河长制的启示[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8(2):7-11.

[3] 蔺晓梅.庆阳市城乡生活供水现状与建设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7):102-103.

[4] 孔兰,陈俊贤,蒋任飞,等.水生态文明理念下流域综合规划探析[J].水利发展研究,2019(4):16-20,71.

[5] 王孟,翟红,李斐.流域综合规划中“三线一单”的制定和应用[J].人民长江,2019(10):14-19.

[6] 李玘,高双喜.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乡村科技,2019(8):106-107.

[7] 陈兴林,熊学恒.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現状及达标建设措施探析[J].科技视界,2019(27):224-226.

[8] 侯新,冯耀龙.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6.

[9] 陈立华.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综合规划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3):7-9,13.

[10] Houxin. Revision of Water Function Division and Countermeasuers fo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in Jiangjin District of Chonqing City in china [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12):54-57,70.

[11] 王凯,侯新,罗倩.江津区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及分阶段限排总量控制方案研究[J].吉林农业,2014(10):43-45.

[12] 李烨,余猛.国外流域地区开发与治理经验借鉴[J].中国土地,2020(4):50-52.

[13] 张军红,侯新,陈红,等.重庆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措施调查研究[J].人民长江,2018(14):

40-43,83.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水资源保护小流域水环境
建昌县兴隆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水库施工及运行期间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
关于藻类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利用分析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天津市地表水资源保护保障措施思考
对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及其控制分析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