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比较探析

2020-08-19鄢霞

青年时代 2020年18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异化马克思

鄢霞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揭示了资本主义对工人无情的剥削与压迫;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提出了新的异化现象——技术异化,以及囿于技术异化造成的政治一体化、文化单向化、生活方式统一化、人的异化等。两种异化观念分别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异化现象,虽然它们的专注领域和消除异化的方式不同,但马克思和马尔库塞都关注现实世界的人,都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异化;马克思;马尔库塞;单向度

“异化”源自拉丁文,有疏远、转让等意思。马克思于1843年在其文章中开始使用异化的概念。在马克思看来,“异化”是指人们的生产活动以及劳动产品变成异己的力量,反过来操纵人的一种社会现象。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详细阐述了劳动异化(又称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规定。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现象并阐述自身的异化理论,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则是在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问世一个世纪后从新视角提出的异化现象,其异化思想在《单向度的人》中得到充分体现。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并未直接使用“异化”的概念,而是提出了“单向度”这一新概念。马尔库塞认为,正常的人应有两个“向度”,即赞同社会活动并对社会现实持肯定的态度与不满社会现象并对社会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马尔库塞所批判的“单向度”就是对一切持肯定态度,缺乏批判精神与辨证思维的思维模式,这也是“异化”的另一种表达。仔细感悟,我们不难发现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的“单向度”(即异化)思想深受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影响,但这种异化现象更为隐蔽。

一、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具体表现

(一)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马克思在《手稿》中将劳动与异化相结合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并于《手稿》中首次提出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认为,异化是因为人们所创造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变成统治人、奴役人的异己的力量,变成了工具、产品控制人。而这种异化,从根源上讲是资本主义制度操纵的结果,是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和劳动产品分配不公的结果。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有四重规定。

一是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工人通过自身劳动创造出劳动产品,但其收获不是随自身付出的劳动成正比增长关系,而是呈现出劳动越多、创造的财富越多,工人反而变得更穷的奇怪现象。马克思认为,这是由于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不是理所当然由工人所有,而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不能自由支配自己创造的这劳动产品,为了生活反而被这些劳动产品所支配,由此出现产品操纵人的异化现象。

二是人与自身的劳动相异化。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本来应该是一种自愿自觉的活动,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并非外界强制或压迫人们的非自愿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被私人占有和资本家争相逐利的情况下,劳动者不能根据自身的意愿自由选择和支配自身的劳动,而是在资本家的压迫与剥削下被迫从事生产活动。在这种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自己的肉体被摧残,心灵受折磨。”[2]劳动不再是工人主动的自觉活动,而是资本家强迫下的行为,工人参与劳动活动仅是迫于生存的需要,与自身的兴趣爱好毫无关系。因此,这种人与自身劳动的异化关系便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与其生产活动中产生。

三是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类的能力——变成人多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1]简单地说,人的类本质就是指所有人具有的共同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类本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优势,而人的类本质就是劳动,即人的自由自主的、不受外界影响和制约的活动。但在异化劳动中,人们失去了自身的优势,人们不再是参与劳动,而是在资本家压迫下为了生存才参与活动。劳动成为人们谋生的工具,人们在劳动感受不到自身的存在,因此,人的类本質就变成了异己的力量。

四是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人与人的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核心。当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生产活动处于敌对的关系,那么人与他人的关系也会转变成为敌对的关系。人们的生产活动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不是自由活动。在此情况下,人们通过自身劳动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能自由支配,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生产劳动产品的人无法占有劳动产品,未付出劳动的资本家却支配着他人的生产活动和劳动产品。由此,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关系异化成为一种商品关系。

(二)马尔库塞的异化思想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经历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他在研究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将“劳动异化”的概念发展到更多的领域。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存在着一种极权主义特征,使得社会成为一个被技术操纵的系统。技术不再被人们使用,整个社会变成了技术社会。而“在技术的媒介作用中,文化、政治和经济都并入了一种无所不在的制度”[3]。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政治、文化、话语等诸多领域的异化,也造成了人对科技的依赖,导致了人的单向度发展。

首先,政治与话语领域的单向性。在发达工业社会,“新的技术工作世界因而强行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否定地位:工人阶级似乎不再与既定的社会相矛盾”[3]。科技高度发展,能满足人们的各类物质需求,使得人们的真实需求被虚假的物质需求所遮蔽。马尔库塞认为,通过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来控制人心,进而实现社会稳定,是一种“病态”的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统治者通过媒介大量宣传所谓的自由和民主,利用商业广告将虚假的消费需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人们,社会宣传朝着单向度的语言发展,导致人们在无形中受到这种单向度语言、语义、语料等的影响,进而造成政治与话语领域的单向度发展。

其次,高层文化的单向性。马尔库塞认为,高层文化应是高于现实、对现实具有批判态度的文化。在“单向度”的社会中,商业文化逐步取代高层文化,商业价值被更多地宣传。在工业社会中,大批量的机械化生产使得文艺作品被单纯地“复制粘贴”,失去了文艺应有的生命力。文艺作品本应是用来鉴赏的,却沦落为交易品,成为人们赚钱的工具,使得本应具有批判性的高层文化在这商品社会中消失殆尽。马尔库塞指出,在艺术领域,只有当艺术作为一种否定性存在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并且文艺作品本应是人们内心深处正式想法的表达。但在“单向度”的社会中,文艺作品不再是“真实”的反映,因此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并且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的单向性,导致人们失去了文艺创作所需的批判的勇气,使得高层文化逐渐朝“单向度”方向发展。

最后,人的单向性。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生产效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但这只是一种物质方面的满足,这仅是人们虚假的消费需求,并非人类真实的需求。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消费和娱乐活动仅是带给人们的消费体验,是一种不真实的幸福感。人们的真实需求是人们内心的满足。生活在“单向度”生活环境如政治领域、话语领域、文化领域的人们,整日被“单向度”环境笼罩,逐渐失去批判意识和否定思维,对社会现实一味肯定,出现人的“单向度”现象。

二、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异同比较

(一)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相同点

一是马克思和马尔库塞都关注现实世界的人的发展。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劳动异化的思想,他发现了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非正常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对人的压迫。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真实面目的揭露实际上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受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影响,揭示科技对人的发展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技术发展造成政治、文化、话语、生活方式等的“单向度”发展,最终导致人的“单向度”发展,提醒我们要警惕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马克思和马尔库塞都主张人的自由意识。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要实现人的自由,就要培养人的自由意识。人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懂得按照自身意识参与生产,而并非把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因此,人只有从思想根源上强化对自由的追求信念才能免受其他不良思想的误导。马尔库塞同样主张培养人的批判思想和否定意识,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认为人应该“双向度”而非“单向度”发展,要对社会发展好的地方持赞赏态度,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社会不足提出否定和批评指导,这样才有利于人的发展。“单向度”的人是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马尔库塞也完全反对人的“单向度”发展。

(二)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不同处

一是领域不同。从马克思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异化思想涉及的领域来看,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以经济领域为主。劳动者生产的劳动产品不能被自己支配、劳动者将劳动作为谋生的工具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商品化都是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异化现象。马尔库塞的异化思想则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不同的领域。他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科技成为统治者维持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工具,科技发展造成高层文化商品化、利益化,使得“艺术异化已经变成功能性的了”[3]。二是解决途径不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对工人的无情剥削与压迫。这种异化劳动,导致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异化只能通过暴力的社会革命,以无产阶级为主力军领导人们走向自由解放,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被消除。就馬尔库塞的异化思想来看,他认为人要获得自由发展有两个要求:对技术的改造和培养人的否定意识。马尔库塞认为,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进步,消除异化不再需要暴力革命,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人们思想上的问题。因此消除科技发展造成的社会异化现象,要以端正人们对科技的认知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将科技改造成为新型的技术。因为“技术转变同时就是政治转变,但政治变革只是到了将改变技术进步方向即发展一种新技术时,才会转化为社会的质的变革。因为既定技术已经变成破坏性政治的工具”[3]。因此,只有改造科技与思想,才能从根源上消除因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异化现象。

三、结语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马尔库塞的异化思想分别分析资本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异化现象。对异化现象的分析,马克思从劳动入手,分析劳动的异化进而转变为人的异化;马尔库塞则从科技入手,分析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的异化,最终导致人的异化。马尔库塞的异化分析范围比马克思的范围要更广泛一些,但通过对两人异化思想的深入研究,会发现马尔库塞的思想受到马克思的思想的影响,他们都关注人的发展,都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异化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