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距离保护

2020-08-19

通信电源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短路继电保护配电网

陈 军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57)

0 引 言

分布式能源(DG)是我国智能电网的重要部分,不但减小了传统发电方式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因响应快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抗风险能力。由于DG的种类不同,使得原本复杂的配电网络变得更加复杂,对原有线路的继电保护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线路原设定参数不能满足线路运行的需求,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分析DG的运行方式。

1 DG接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1.1 DG的种类与控制方式

DG的种类包括风能(直驱、双馈)、光伏发电、燃料电池、蓄电池以及微型燃气轮机等。能源转换根据并网类型大致可分为3种:(1)采用电力电子装置进行并网,如光伏发电和直驱的风力发电等;(2)采用同步机并网,如微型燃气轮机等;(3)采用异步机并网,如风能。DG的控制方式大多采用PQ(恒功率)控制、下垂控制或恒压恒频控制。为了使电网系统的容错率更高,要求电网系统具有一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1]。

1.2 DG故障时的等效模型

通过克拉克-派克变换将DG并网部分(并网逆变器)的输出进行解耦,实现对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的独立控制。

逆变器输出的功率为:

其中UPCC为并网处的电压,Id、Iq分别为并网电流的交轴分量和直轴分量。控制并网逆变器的并网电压是通过内环V/F控制方式,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逆变器的V/F控制结构框图

Pm为PI环节的控制系数,表示为:

Pm与Ki是比例积分环节的比例系数与积分系数。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对Pm进行限幅,范围在[-1,1]之间。根据以上分析,可得DG故障时的模型:

EDG为DG出口处电压的基波分量,IDG为发生故障时DG出口处的电流,Z为DG输出端滤波器的等效阻抗。配电网发生故障时,DG进入低电压穿越模式。国内没有对该情况下DG的运行方式进行统一规定,这里采用德国的DG运行规定作为参考[2]:

式中Un为系统额定电压,ΔU是故障时系统的电压降,I*d_ref与I*q_ref分别为DG在系统故障条件下的有功和无功电流的指令,Kq为无功功率支持曲线的斜率,UPCC为并网处的电压。在配电网发生故障过程中,并网电压UPCC降低,DG只需要通过调节I*d_ref与I*q_ref对PWM输出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在故障发生过程中输出电流中无功电流占总电流比例上升,保证DG进入低电压穿越模式。

1.3 DG接入对配电网的继电保护的影响

DG的接入对配电网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网损的变化和电能质量的变化等,进而对配电网的继电保护产生影响。这些变化与配电网的结构、DG的位置以及容量有关。下面对一个配电网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配电网模型

采用单电源辐射式供电方式。分析DG接入位置的影响,当DG接在母线上时,若d1点发生短路故障,此时的短路电流由电源和DG两部分的短路电流组成,测得保护1处的电流小于故障电流;当短路达到应当切除的故障电流时,1处的保护可能还没有达到整定值,这种现象称为汲流现象,会导致保护1处的拒动和故障范围扩大。DG的故障电流经过保护2,如果保护2处没有安装方向元件,DG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误动作。d3发生故障时,测到保护3的电流值大于未安装DG时的电流值,会导致其误动作。

讨论DG容量对继电保护的影响。DG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配电网的稳定运行,而DG容量较小有助于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BC段发生故障时,假设各电源电压大小相等并设E=1 p.u.,并假设系统为无穷大系统,系统电源阻抗为ZS=0.1 p.u.。DG不能为无穷大电源,其内阻为ZG=0.2 p.u.,各段线路阻抗取值1 p.u.。

当没有DG接入时,保护2的整电流为:

式中krel为可靠系数,取1.2。

母线B处加入DG后,若BC线路末端发生三相短路,这时保护2测得的故障电流为:

DG的短路电流可用其次暂态阻抗来表示,取值为0.2 p.u.。取系统量SB为100 MVA,系统阻抗可表示为:

此时的故障电流为:

令I2=Iop,解得SDG≈8,即DG容量在8 MW附近时,保护2达到整定值。当DG的容量进一步增加时,保护距离将延长到下一段距离,线路原有的保护配合被打破。

2 自适应距离保护及其原理

2.1 距离保护原理

距离保护是通过阻抗继电器测量被保护点的电流和电压,计算阻抗与整定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故障点位置是否在保护区域内的一种保护方法。由于通过计算阻抗值进行判断,因此该方法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小,并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众多继电保护方法中,距离保护比较适合采用参数自适应的方式[3]。

2.2 自适应距离保护中的附加阻抗

DG接入后会对线路的阻抗造成较大影响,本质是由于故障发生时DG提供的故障电流和系统提供的故障电流相位不同。实际发生故障时,保护点测量的线路阻抗有可能增大或减小,取决于DG提供的电流是超前还是滞后[4]。保护阻抗随DG输出功率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个固定值。随着微机继电保护的普及和电力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能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修改继电保护参数,使得自适应距离保护成为可能。通过实时计算线路运行状态调整整定值,以满足线路保护的要求。

图2中CD段发生两相短路时,系统的简化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CD发生两相短路时的简化电路

显然有:

式中U2mA、U2mC为保护2测得的A、C相电压值,I2mA、I2mC为保护点2测得的A、C相电流值IDGA、IDGC为DG提供的A、C相故障电流。短路阻抗可表示为:

式(14)表明加入DG后,短路阻抗由基本阻抗ZBC+Zf和附加阻抗两部分组成。自适应距离保护就是要通过测量附加阻抗调整线路参数的整定值。

3 基于多边形的自适应距离保护

多边形的自适应距离保护比单一的距离保护有着更加优异的特性,既可作为主保护,也可做为备用保护[5]。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画出测量阻抗、附加阻抗以及故障阻抗的向量图,根据测量点电流和故障点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确定故障阻抗,在此基础上构建距离保护的动作方程。

以一个三电源系统为例进行说明,电路如图4所示。

图4 三电源系统

线路AB段发生故障时,测得的电流和电压为Im和Um,If为故障电流,Rg为过度电阻,a为故障点占AB总长的百分比,得:

同理,BC段发生故障时,在保护1处存在关系:

式中的If为故障电流,Rg为短路点处的过度电阻,α为故障到保护点距离占线路长度的百分比。BD段发生故障时,在保护1处测得的结果与BC段的结果相同。两边同时除以Im,即可得到测量阻抗Zm与各个阻抗之间的关系为:

这里定义附加阻抗ΔZ=If/Im*Rg。3个阻抗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

图5 3个阻抗之间的关系

为分析方便,定义故障阻抗和测量阻抗之间的夹角为φ1、故障阻抗和故障附加阻抗之间的补角φ2,故障附加阻抗和测量阻抗之间的夹角φ3。3个阻抗夹角与复平面三角形3个内角之间的关系如下:

φm、φf、φz分别为Zm、Zf以及ΔZ与实轴R的夹角。利用正弦定理和复数关系,可以求得故障阻抗Zf与测量阻抗Zm之间的关系为:

根据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数据,电力网中的设备主要为感性设备,阻抗角可近似到80°左右,各上下级线路的阻抗角近似相等,可认为:

附加阻抗角为故障处电流与测量电流的比值,存在以下关系:

自适应距离保护的保护判据定义如图6所示。为了保证线路发生故障时,Zm能够在四边形判据内,α1、α2、α3、α4应当满足一定条件。为了防止保护误动,α1应设置一个裕度,一般为15°~30°;为了保证正向出口经过渡的电阻短路时保护原件能够可靠动作,α2取15°;为防止多DG系统过渡电阻短路时,因端测量的故障附加阻抗比末端测量的小而导致保护误动,α3一定要小于线路阻抗角,取α3=60°;为了防止保护末端短路时出现超越现象,α4设置为7°。

图6 自适应距离保护判据

一象限动作方程:

二象限动作方程:

四象限动作方程:

4 结 论

文章总结DG的控制方式,分析DG的加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指出DG对传统继电保护产生了附加阻抗,进而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多边形距离保护方法。

猜你喜欢

短路继电保护配电网
配电网FTU配置优化方法研究
电气控制系统中继电保护器的整定方法
10千伏配电网线损原因与管理策略探析
关于城市10kV配电网自动化实施的探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的关系研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短路学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短路学校
短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