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锁外语技能,公务员准备好了吗?

2020-08-17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外语公务员海南

近 日,海南省委组织部印发了《2020—2025年海南省全面提升公务员外语水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提高公务员的外语水平。从全国范围看,以省委组织部的名义发文,专門对公务员的外语水平提出要求,这种方式并不常见。海南为什么会第一个“吃螃蟹”?各地党政机关和政府部门对外语又有什么样的要求?掌握外语是否是公务员的必备技能?

“学好外语ABC,建设海南FTP”

细看这次海南出台的《方案》,主要针对的是两类人群:已经在职的公务员和即将招录的公务员。

对于在职公务员,划定了外语技能的基本要求:至2025年底,40周岁以下公务员能够进行基本的外语交流,40周岁以上公务员能够掌握基本的日常用语和国际文化礼仪。如果是涉外业务部门,要求更严苛。平时学习也很重要,各市县和省直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外语学习活动或趣味竞赛,召开1次外语学习经验交流会。

在招录公务员时,《方案》提出涉外单位可设置外语资格条件、开展外语专业测试等方式,从源头上优化公务员队伍外语水平。在调动、调任、公开选调等工作中,也要注重考察有关人选的外语水平。

为什么海南会对公务员队伍的外语水平提出“硬杠杠”呢?这与海南的发展定位分不开。

2018年,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海南自贸区的建设在全岛全面铺开,国际化合作也会成为常态,这样的发展趋势促使海南全面提高公务员的外语水平。正如海南倡导的,“学好外语ABC,建设海南FTP(Free Trade Port自贸港)”。

早在这次方案出台之前,海南就已经有了动作。去年1月,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海南省全面提升公民外语水平行动方案》,以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四大领域为重点,分层次、分行业制定外语学习目标及工作方案。之后,海南不少干部都在学英语。在海口干部周末英语培训上,学员包括海口各区、市直各单位的处级干部、科级业务骨干等,课程包括实用英语(口语)培训班和实用英语提升班。

在今年出台的《方案》中,还提出编印《英语300句》《俄语300句》等外语通用教材。不过从海南省的实际出发,不同地方对语种的要求还不一样。例如,海口、三亚等地,韩国、日本、俄罗斯游客较多,对这几种外语的需求会更强烈;而举办博鳌亚洲论坛的琼海,则需要针对参会国的语种加强培训。

日前,海南省部分党政机关面向全国公开选调100余名工作人员,选调对象为在编在岗公务员。按照《方案》要求,在公开选调等工作中,要注重考察其外语水平。当记者致电海南省委组织部,询问此次公开选调是否对外语水平有要求时,对方回答:“目前没有接到通知要对外语水平做出要求。”

与海南隔海相望的广州,早在11年前就对公务员的英语水平提出要求。当时,广州市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意见》,要对35岁以下在职干部进行英语强化培训和统一考试,要求能够进行日常外语会话,阅读一般性外语文章和撰写常见外语应用文稿,强化干部的外语沟通和运用能力。当时广州即将举行第十六届亚运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很大。不过这一规定也引发争议,有工作十余年的公务员表示:“现阶段公务员最需要提高的是依法行政的素质,而不是英语水平。”

语言环境也是一种投资环境

“我前两年去苏州的一个工业园区挂职锻炼,园区里有一些涉外企业。有一次,我和一名税务系统同志一起考察某企业时,他直接用外语和对方交流,当时还是很震撼。”徐勇是四川泸州的一名公务员,他告诉记者,那名税务系统的公务员平时工作很少用外语,也没听说他们招录时对外语有特殊要求,“应该是人家本身外语水平就高。听说在苏州一些乡镇,公务员的外语水平也不错。”

针对这种现象,攀枝花市委组织部公务科科长刘曼解释:“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人才很有吸引力,当地人才选拔可以优中选优。虽然没有对外语设门槛,但公务员的整体素质高、学历也高,外语水平自然也不会差。”

虽然全国各地没有像海南一样对公务员外语水平提出具体要求,但很多城市也在搞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要想成为国际城市,语言环境尤其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语言环境也是一种投资环境,能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在6月8日,山东威海出台了《威海市公示语中英、中韩译写规范》,意在改善威海国际化语言环境,提高城市国际化程度。早在2010年,北京海淀区就启动了“公务员学外语”活动,海淀全区1.1万名机关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分批接受北京外国语大学资深教师的专业培训,每期学员要通过平时考核和结业考试双重严格考核才能结业。

在语言环境的打造上,内陆城市也不示弱。在四川眉山,有一支由各个系统公务员组成的外语服务队,他们中有精通英语、法语、日语和俄语的专业人才。这支服务队像一个外语干部人才服务“共享”平台,市县各重大涉外交流活动,各部门、重要企业临时需要翻译服务,就可以找到服务队“点单”,请求协助。

比如,第十届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在眉山举行时,眉山市东坡区文广旅新局干部马丹梅被组委会“点单”为参会嘉宾作英语和韩语翻译。这60多名外语专业人才组成的服务队都是在自愿前提下被临时“借用”的,让他们“人尽其才”。

不过有些地方的外语学习因为个别领导原因,曾走过样。2009年,时任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提出一项新政:全市50岁以下的公务员要学会说300句英语,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四国日常用语各100句,昆明市委、市政府针对实际学习情况组织测试,并将小语种掌握程度作为干部选拔的一项条件。“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沟通的媒介。”仇和当时表示,他也在自学越南语、缅甸语和老挝语。当公务员们开始正式上课时,他们拿到的缅甸语教材里第一课就有一句话是“我是仇和”。当时就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政治秀。幸好后来得到及时纠正。

外语要求不宜“一刀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歌猛进、举世瞩目。党员干部要展示好“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学好外语很有必要。

为提高领导干部的外语水平,中组部曾连续举办了多期省部级干部英语强化班,一些省区市也相应举办了干部外语培训班。一批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参加强化培训后,外语水平得以提升。

此外,世界知识出版社曾出版了《领导干部外事用语丛书》。外交部原部长杨洁篪评价该书,对于增强领导干部的学习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外语水平和外事工作能力,进一步推动和扩大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由广州行政学院副教授邱立志编著的《公务员英语(3)》出版,这本专为广大公务员开展工作量身定做的教材侧重考查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流能力。

提高党员干部的外语水平固然没错,但要把这种自觉自愿上升为强制命令“一刀切”,在一些基层干部看来有些过犹不及。

西部某省的一个省级单位,其中某几个部门涉及涉外工作,但该单位要求所有员工都要进行英语水平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开班上课。“每周两节‘补习课,一节在周中,一节在周末,学完还要考试,难度堪比雅思考试。”该单位并非从事涉外工作一名干部告诉记者,这样的硬性学习任务让他吃不消。

对于招录公务员是否要看其外语水平这个问题,刘曼说:“这个也要因地制宜。比如海南,从自贸区长远发展来看,要满足国际化需求就需要外语好的人。但是像一些比较偏远和发展较为滞后的地方,能招到合适的公务员、并把他们留下已经很不错了,外语要求并不是必须的。”

猜你喜欢

外语公务员海南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