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隋代佛造像

2020-08-17王鑫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佛教

王鑫

摘 要:隋代佛教空前兴盛,存世的佛造像数量也非常之多。作者尝试以蚌埠市博物馆所藏两件隋代铜造像为例,通过探究佛造像的特点以及鉴定方法,浅析隋代佛造像的发展。

关键词:隋代;铜造像;佛教

1 佛造像文物介绍

1.1 隋“开皇十三年”铜造像

该铜造像(图1)为本馆旧藏,工作人员于1979年自本市废品回收站拣选。其底座长2.5厘米,高9.8厘米,背光宽3.3厘米,重52克,铜质。佛像为立佛,束发高髻,着通肩长袈裟,形体清瘦,立于圆座之上。背光下为莲瓣花纹,上饰火焰纹。佛像下有四足方座,后两足残无法站立,前足外侧有阴刻铭文“开皇十三年”。该器物为馆藏国家二级文物。

1.2 隋“大业三年”铜造像

该铜造像(图2)为本馆旧藏,工作人员于1978年从本市征购。高10.3厘米,宽3.6厘米,底边长3.2厘米,重50克,铜质。佛像为立佛,身披袈裟,双手合施无畏印和与愿印,跣足立于圆座之上,下为双层四足方座,有背光。背面阴刻铭文“大业三年十二月廿三日请信仕女董道庭为夫(袁)安强健敬造像一躯”。该器物为馆藏国家二级文物。

2 佛造像在隋朝时期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佛造像在隋唐时期之所以快速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当时寺院众多,寺院经济非常发达,在隋文帝和隋炀帝时期,国家处于重建阶段,为了巩固王权发展社会经济,当时在三十七年间全国的寺院总数就达到了3985所。寺院不仅数量眾多,同时规模宏大。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唐朝,至武宗灭佛时期全国的寺庙已经达到了4600所,而这只是大中规模的寺院,小庙宇也有40000多所,佛造像存量多。

第二,隋文帝在建国之初重申要复兴佛教的思想,这就导致僧侣地主的上层人物在朝堂之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与隋唐王朝存在密切的联系,直接受到政府的庇护。还有一些佛教的领袖人物,在政治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隋唐时期佛经翻译数量众多,同时佛教与我国的儒教、道教相结合,形成独属于我国的各宗派。隋朝对佛教的复兴也推动了相关文化的快速发展。这些派系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高僧,这些僧侣又将佛教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延展。

3 佛像的伪造、鉴定

3.1 佛像的伪造

①似有本,综合创作:晚清时期,古玩商伪造佛像,专仿唐代以前的北魏佛像,唐代以后的佛像仿造较少,但南北朝时期的佛像数量并不多,古玩商缺乏好的标准,往往凭空捏造,不伦不类,或东拼西凑,变化多端,乍一看似乎有古意,稍加琢磨,就会漏洞百出。②移花接木法:大体上就是几个残佛零件组成一个零件,特别是背光,北朝和唐代铜佛背光多是另铸后再组合而成,丢失的残片再拼合成一个佛像,是很常见的情况。④按真品仿造:以真品为范本,照本宣科地仿制铜像,多以现存真品佛像为范本重新仿制。

3.2 从制作工艺上鉴定佛像

①进行真品翻模。这种翻模造出的佛造像看起来和真品八九不离十,但对细部,如脸部、衣褶等部位,尤其是手指、脚指,处理起来却十分粗糙、模糊,手指僵硬,衣纹细部交待不清,质地上沉重压手,铜质或铁质生硬。②在真品上加刻伪款。多是在出土的无字古代铜、石佛造像底部加刻早期的年款,以此卖出高价。因为底部带款的铜、石佛造像极为罕见,加刻伪款后,佛像更能卖出高价。真品加刻伪款之例不胜枚举。③识别伪款内容。可从佛造像上款的字形、刻法、异体字和简化字、避讳等方面对佛像的真伪进行判断。

4 隋代佛像的特点

隋代的佛像(图3、图4)比例略嫌失调,往往头大身小、腿稍短,造型稍板滞,动态感不强。体驱壮硕,有厚重感。佛像肉髻较为平缓,面部丰满,衣纹有的仍较浅薄,躯体饱满。从这几大特征中可以看出,隋代的佛像在制作方面较为自由且较为世俗化。据统计,仅长安、洛阳寺观中所绘宗教壁画就达三百多壁。

5 隋代佛造像的发展

隋代的政权统一,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生活。但是长时间的战乱遗留下来了诸多问题,同时在国家管理期间也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隋王朝为了解决战争遗留的问题,更快巩固政权,提倡发展佛教。在此背景下,隋代在佛造像的雕塑艺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隋代佛造像艺术的发展,为以后唐代佛造像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隋代只有短暂的两朝,但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佛教的兴起推动了佛教雕塑造像艺术的发展,石窟的开凿更是达到了顶峰。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是佛造像的典型成就。

6 结语

文章以蚌埠市博物馆所藏两件隋代铜造像为例,通过对隋代佛造像的鉴赏,了解和学习了佛造像的鉴定方法,对于现代雕塑艺术发展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佛教
佛教艺术
浅谈泰国佛教
专心致志(大家拍世界)
佛教造像
并蒂莲华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看中国·在浙江
美国佛教的传播经验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