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推拿四清方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2020-08-17彭红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4期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蓝光

彭红梅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自贡643010)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造成新生儿细胞代谢紊乱,诱发胆红素脑病,对其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1]。目前,临床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方法有蓝光照射疗法、药物疗法,但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易出现皮疹、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如何减少不良反应和缩短治疗周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主要探讨小儿推拿四清方辅助治疗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自贡市大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日龄1~18 d,平均(8.8±2.5)d。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日龄2~20 d,平均(8.6±2.9)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现代实用儿科学》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每日上升>85μmol/L,或每小时>0.85μ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②新生儿为足月分娩。③患儿母亲无妊娠期相关并发症。④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低体质量患儿。②有先天性疾病患儿。③皮肤有感染的患儿。④接受其他治疗方案的患儿。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患儿保温、营养支持、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另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19993065,210 mg/粒)治疗。蓝光照射:在XHZ型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内通过双面照灯进行间断性照射,箱温为30~32℃,湿度55%~65%,每日照射8 h,每2 h更换1次体位,照射治疗时用黑色布罩遮盖患儿的双眼和会阴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每次210 mg,溶入5 m L温水中口服,每日2次,保证充分喂养。连续治疗7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小儿推拿四清方治疗。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顺序进行抚触,每次20 min,上午、下午各治疗1次。四清方为清补脾土3 min;捏脊10遍,捏脊时在脾俞和胃俞重点提捏;顺时针摩腹3 min;按揉足三里3 min;清肾经、清肝经、清小肠、清大肠各1 min;推箕门1 min。连续治疗7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经皮胆红素含量:每日早晨采用JH20-1B型经皮黄疸测定仪检测患儿面部、额头和胸部的黄疸值,所得平均值为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含量。②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前、治疗7 d后采集患儿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③黄疸消退时间。④每日排便次数。⑤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患儿发热、腹泻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经皮胆红素含量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经皮胆红素含量每日均有下降,但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含量比较(mg/d L,±s)

表1 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含量比较(mg/d L,±s)

注:治疗后的数据是指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至出院时的数据。

时间 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 12.39±1.27 12.47±1.68治疗1 d 11.73±1.01 12.02±1.14治疗2 d 11.05±1.04 11.48±1.22治疗3 d 9.52±0.98 10.77±1.31治疗4 d 7.63±1.57 9.25±1.08治疗5 d 5.17±1.33 7.47±1.41治疗6 d 4.01±1.42 5.85±0.99治疗7 d 3.28±1.62 4.37±1.12治疗后 3.15±1.02 3.52±1.18

(2)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血清总胆红素(μ m o l/L)治疗前 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d观察组 4 0 2 9 3.5 7±6 9.3 8 1 4 8.7 2±3 4.4 8△ 6.0 9±0.9 1对照组 4 0 2 9 0.4 8±6 7.8 2 1 6 5.2 5±3 6.7 8△ 7.3 4±1.1 1)

(3)排便次数比较 治疗1、2、3 d时,观察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5、6、7 d时,两组排便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排便次数比较(次,±s)

表3 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排便次数比较(次,±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1 d 治疗2 d 治疗3 d 治疗4 d 治疗5 d 治疗6 d 治疗7 d观察组 40 4.7±1.7▲ 4.6±1.8▲ 4.9±1.7▲ 4.8±1.9 4.5±2.1 4.4±1.7 4.3±1.5对照组 40 3.2±1.3 3.1±1.6 3.5±1.5 4.2±2.0 3.9±2.2 4.1±1.8 4.2±1.6

(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低于对照组的42.5%(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4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胎儿在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当胎儿出生后,红细胞受到外界破坏,造成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同时新生儿肝肠循环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将体内的胆红素及时排出,导致黄疸发生,常表现为巩膜、皮肤及黏膜等组织黄染[3]。胆红素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等的主要代谢产物,不溶于水,在体内富集而浓度升高,可对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损害。

西医认为,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结构异构体是治疗黄疸的根本方法,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蓝光照射。胆红素能吸收400~500 nm的可见光,未结合胆红素在波长为425~475 nm的蓝光照射下可转化为构型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的产物,其中以水溶性的结构异构体(即光红素)的形成最为重要,它能快速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4]。但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周期较长,且易出现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中的主要成分能够产生乙酸和乳酸,保持肠道内的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引起的异常发酵,并刺激肠蠕动,加快胆红素排出[5]。

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胆道畅通,故疏肝利胆应贯穿该病治疗始终。研究显示,小儿推拿对蓝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皮疹、腹泻和发热等不良反应有较好的改善作用[6]。抚触是通过身体表面的触觉系统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胰岛素和胃泌素分泌,加快新生儿胃肠蠕动,促进食物吸收及废弃物的排泄[7];腹部顺时针按摩可以增加血清素和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1]。穴位选取肝俞、胆俞等疏肝利胆,增强肝胆的排泄功能;足三里、脾俞、胃俞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红素排泄[8]。四清方包括清肾经、清肝经、清小肠、清大肠,有清胎毒、清热利湿、泄热利水的作用;配合推箕门利水解毒。全方肝脾同治,标本兼顾,通过疏肝胆、利二便而退黄疸[9]。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经皮胆红素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 d时,观察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蓝光照射联合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儿推拿四清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缩短治疗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病理性黄疸蓝光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