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讲”色变?讲授法的再思考

2020-08-16闵越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主导地位讲授法合理性

闵越

摘要:新课改以来,讲授法的局限性被放大,误将“讲授=灌输”,其合理性被遮蔽,备受质疑和冷落。讲授法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所有教学方法中占主导地位,不可动摇。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维果茨基与奥苏伯尔心理学理论为讲授法进行合理性辩护,从教育神经科学的角度科学设计课堂教学,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升讲授法的运用水平,最大程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讲授法;主导地位;合理性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的变革、教育认知的更新扩展,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讲授法”,似乎成为了众矢之的,备受批评和冷落,但讲授法依旧没有销声匿迹,存在即有其合理性。讲授法作为一种最古老、最基本的教学法,是其它所有教学法的基础。讲授法虽有其天然局限性,但谈“讲”即色变,一味批评其不合理性,有失偏颇。法无定法,贵在用法,如何驾驭讲授法,将讲授出神入化,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与智慧。

一、讲授法的当代内涵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1]。在班级授课制形成以后,讲授法一直是教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在当代,从奥苏贝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开始,人们重新认识信息加工,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改变课堂“目中无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为讲授法的运用,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讲授法,拥有其合理存在的理论依据,从学科中心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意义建构,但讲授法如何与发现法、讨论法等其它教学法综合运用,以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与作用,还有待挖掘。

二、讲授法的局限性及其争议

讲授法对教师知识学识、语言表达有极高的要求,与教师的个人风格和人格魅力息息相关,讲授法也受制于学生的言语和思维发展水平、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能让学生听得进去、听得有趣、学得踏实,通过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本身就是对教师最大的考验,也是讲授法突出的局限性。游刃有余地使用讲授法依赖于教师专业不断成熟与发展。

在课程改革的政策导向下,对课程理解的偏差下,在教育者的思维窄化下,由于人为的失误,即教师不合理的讲授行为,遮蔽了讲授法本身的特质,使得讲授法地位下降,惨遭质疑和冷落。新课改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改变以往教学中的被动接受、机械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讲授法采取机械规定和盲目排斥态度,课堂中使用讲授法似乎成为了落后的教学,驱逐讲授法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人们对讲授法的普遍认识是“教师说,学生听”,忽视感官和大脑的活动。有学者批评,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极易形成机械、单向地灌输,剥夺学生独立思考和畅所欲言的权利,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情感陶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质课的标准中,教师必须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尽可能少讲,更有甚至严格规定,教师讲解不得超过25分钟。教师在教学中,尤其在公开课中,不敢多讲,让学生陷入盲目自主探究和谈论中。将“讲授法等同于机械灌输”,这种对讲授法认识的偏见和实践的偏颇,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讲授法不是万能,但是无讲授法万万不能。如同丛立新教授所说,讲授法就像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平凡而又神奇,往往最常见又平凡无奇的现象,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探究。[2]

三、讲授法的合理性论证

(一)心理语言学

讲授法就是人类最普遍的语言活动之一,口头语言是师生信息互动的中心和载体。心理语言学实验表明,人“听话”的过程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心理活动,一连串外在的声音需要感官和大脑的迅速反应与加工,转变为自己理解的信息,再进行存储,声音、语词、语义的各个层次,听话人都参与了一系列建构,从无意义的声音中建立有意义的单位。[3]如图2.1所示,讲授法下,学生的听可以用三个阶段分析。教师使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的语言,给予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学生在第一个阶段,即言语信息的接收阶段,在了解语言规则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进行复杂的大脑活动。第二个阶段,言语信息的解码阶段,学生会把听到的原始信息,通过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储存信息进行加工,转变为理解的信息,达到语义层次上的理解,进入第三个阶段,言语信息的存储阶段,学生在熟悉新信息的基礎上进行强化记忆,或者在完全与不完全熟悉下,进行新知识的记忆,原始信息已经发生了转变,以不同状态在听话人的脑中存储起来。每个人都有这样类似的经验,接收相同的信息源,听懂并记住了该信息,但是很难用原来的语词和结构进行复述。在课堂中,同样的教学内容输入,会有学生多种多样的理解和不同的输出表达,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生理基础各异,经验背景不同,每个人都有特殊的信息加工过程,即风格迥异的认知方式。教师的言语信息的接收表达过程与学生类似,也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讲授法并没有充斥着教师对学生的强行压制与机械灌输,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静听”,都发生了连续的、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紧张的言语建构,只是这个过程是内隐的、无形的、无声的。[4]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说,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一种特殊的对话过程,教师讲是从思想到词语的表达,是外显的、外部言语过程,学生听是从词语到思想的加工,是内隐的、内部言语过程。这个特殊的对话过程,在课堂中连续地进行着,学生会从教师地表达中去推断教师言语背后的内涵与逻辑,教师会通过提问、讨论、作业等方式,实现学生由内到外的语言输出,从而认识和理解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程度等。[5]这个内隐的内部语言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随着教育神经科学的发展,借用神经影像工具,探究大脑学习机制,将为为教育教学、为讲授法提供更多科学的依据。

(二)维果茨基与奥苏伯尔的心理学理论

人们在从事任何活动时难免会有注意分散的时候,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注意”离开的时候,但这并不意味着,讲授法本身有错,就应该彻底抛弃讲授法。维果茨基指出科学概念从理论开始,自上而下发展,与学生已有认知和实际生活相差较远,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探究难以企及,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科学知识,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促进高级心理功能日趋完善。教师的指导是通过语言的讲授,并不是凭空发生的。即便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学生从网络上可以轻松获取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是这些资源中有书面语言,也有视听语言,口头语言的讲授亦是必不可少的。

著名心里学家奥苏贝尔指出,讲授法在任何时候都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这是传授大量间接经验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无可替代的。人的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接受学习是比发现学习更高级的认知水平,因为接受学习,脱离具体的对象和情景,需要通过语言输入,在头脑中进行抽象建构和理解的活动,加速了人们认知世界的速度。随着年龄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学习内容增多且复杂,与具体对象和情景距离增大,学生就会以更高级的心理活动即接受学习为主,发现法几乎不会成为高效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随之,讲授法的地位也逐渐上升。正如罗素所说,“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与感官世界和文字世界越大的距离越大。”[6]当然,直接经验的获取必不可少,生动直观和展示、亲身的实践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服务于接受学习,即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情景陶冶等教学方法都是服务于讲授法,让讲授发挥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四、讲授法有效运作的条件

讲授法的主导地位,就如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是教育与学习活动存在的根本,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不以个人喜好为转移的,不因批判而动摇。对待讲授法应持有科学合理的态度,尤其作为教师,要清晰认识讲授法的价值和意义,关键在于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变革课堂。

(一)从教育神经科学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

“教育神经科学”就是将教育学、脑、认知科学结合起来的新兴学科,力图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奠定有效的科学基础,创新知识,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学习和教育使人之为人,大脑是人学习和教育的重要器官,学习如何发生,脑神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可以借助神经影像工具进行研究。从大脑学习机制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科学运用讲授法。在现有研究中,有学者从教育神经科学的视角,提出课堂教学的策略。第一,教师通过言语表达或者直观展示,运用与学生生活相关、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刺激学生大脑,让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速大脑信息加工。第二,与学生展开深度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拥有安全感,处于放松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展现教师的魅力,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获得信任感,培养求知欲。第三,关注学生的真实内在需求,尤其是深层次的生理需求,激发学习动机,引起脑神经对输入信息的注意、加工、存储等;第四,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是以已有认知为基础,构建新旧知识间联系就至关重要,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利用“首因—近因效应”等加快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记忆水平。有学者就设计了首因近因三段式教学设计理论,如表4.1所示,[7]关注学生脑结构,科学利用“三段式”教学设计,使用讲授法,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升讲授法的运用

课堂教学效果的良好与否取决于教师讲授法运用的是否精通,讲授法主要是以语言为载体和中介,语言的输出与表达水平,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一,教师必须具备精通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清晰、系統、有条理地教授学科知识,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学会学懂,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及时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第二,提升语言表达水平,普通话标准,谈吐清晰,语速适当,语调适中,提升幽默感,缓解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教态自然大方,肢体语言合理丰富,为学生树立榜样。第三,避免视听疲劳、注意力分散,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引发学生头脑中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兴奋感与成就感。第四,有意识地学习教育神经科学知识,了解大脑加工过程对学习的作用,减少教学盲目性,提升教学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丛立新.讲授法的有罪推定[J].中国教师,2006(01):13-14.

[3]柏舟.言语理解过程中的记忆[J].现代外语, 1989 ,(3).

[4]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J].教育研究,2008(07):64-72.

[5]李晓蕾.讲授法批判的再批判——对于“生成性教学”误区的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7(12):81-88.

[6]罗素.人类的知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1.

[7]闫锋锋.教育神经科学视角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19.

猜你喜欢

主导地位讲授法合理性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观察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奇遇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亲其师,信其道
浅谈油画的画法技巧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讲授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