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443”就业工作模式研究

2020-08-16刘金浦聂光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期
关键词:协同校企毕业生

刘金浦 聂光辉

[摘           要]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高职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路径。学校、企业、学生、家长要多方协同努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探索研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自身特色的就业工作模式。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就业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128-02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在注重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同时,抓住改革和发展的机遇,把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在经过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做针对性的实践,真正提升实用的综合就业能力。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正逐渐成为推动高职生就业工作的核心力量。目前校企协同育人还仅限于专业和课程体系开发设置,本文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工作为例,探索研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自身特色的就业工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就业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90后”就业心理问题

“90后”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选择职业过程中,面临各种心理矛盾。他们既希望自主择业又不愿承担太大的风险;既崇尚个人拼搏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又畏惧困难;既有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又缺乏竞争的勇气和对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不自信。毕业生在择业时只考虑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不考虑自己专业所学的知识能否发挥作用。另外,很多毕业生贪图挣钱快,挣钱容易的工作,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考虑长远发展的机会,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辞掉本专业工作去做服务业工作。

(二)毕业生的素质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下,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技能有所提高,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岗位的专业需求,毕业生对企业及其岗位了解还不深入。企业考虑安全和生产成本在接收学生实习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学生动手机会甚少,实习半年本身素质没有太大提高,导致就业时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互联网信息传播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信手拈来,学生越来越浮躁,思想越来越浅薄,思考深度急剧下降,碎片化信息使学生难以专注于深入思考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也导致毕业生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三)企业留不住毕业生

现在企业文化宣传不到位,导致行业吸引力不够,有学历的年轻人不愿当技术工人,主要因为技术工人晋升通道偏窄、成长激励不明显,同时社会上一些人对技术工人还不够重视,加上技术人才、高级技工培养周期比较长,有的需要几年时间的学习磨炼,让一些年轻人望而却步。另外,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对毕业生的工作情绪及工作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毕业生感到不适应企业领导的管理风格,就会对领导心生反感,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工作的乐趣就无从谈起。没有了乐趣的工作,辞职是早晚的事。

(四)当代家长干扰学生及时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庭都能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物质基础,家长从小到大包办了学生的一切,包括生活、学习、升学、就业及结婚生子,导致学生依赖性很强,竞争意识差,缺乏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适应社会规范。毕业生在实习工作中稍不顺心就辞职不干,此时家长不能正确引导,任之由之,宁肯让孩子在家啃老,也不愿孩子工作不顺心。还有部分家长社会价值取向单一,对白领文化推崇,认为孩子只有坐办公室才有面子,才对得起多年的学业,不顾孩子所学专业,托人找关系让孩子进入所谓的“白领生活”。这些都是干扰学生及时就业的家長因素。

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就业工作主要问题探析

(一)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工作岗位过于单一

目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合作企业所需人才。而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针对同一行业的多个产业,比如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可去常规发电企业就业,也可去新能源发电企业就业,还可去自备电厂就业,也可去接触网工作。而现在合作的企业是一个生产一次设备和开关柜的电气公司,工作岗位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心理期许。

(二)以工作能力为核心的实训基地还未形成

当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下,专业理实一体课程都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解决。学生由校内老师上理论课,实训课程由企业师傅担任。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职业岗位工作环境的工作能力,容易导致毕业生工作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造成错失就业机会。

(三)就业工作是民生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而目前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毕业生、家长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予以解决。

三、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443”就业工作模式

“443”即是指四个主体统一理念和思想,四方面举措促进有效就业,三大载体支撑立体就业教学形式。“443”模式是围绕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就业工作模式,是针对目前“企业招不到工,学生不就业”构建的工作模式。

(一)四个主体统一理念和思想

这四个主体是指高职院校、学生、企业及家长。(1)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激发学生的就业紧迫感,从思想根源上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2)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要把自己的青春理想、就业意愿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3)企业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帮助学生实现自己愿望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发展愿望,为学生在企业开展实习实践教学提供支持,提供机会和平台;四类主体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不盲目引导学生追求所谓的“铁饭碗”,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选择一份力所能及、能够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力量的工作。

(二)四方面举措促进有效就业

(1)创新动态管理服务方式,完善学生求职登记和服务制度,建立“学生个人信息库”,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监测行业和区域的就业状况、发布人才需求预测报告,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单位发布就业信息;(2)加快高校学生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在各产业园区和企业中有针对性建立见习基地,把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见习制度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好高校学生见习期的待遇和安全保障措施;(3)企业职业素质拓展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看问题的角度得到更新,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可以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使学生尽快融入企业氛围中;(4)家长课堂,家长陈旧、保守的就业观念对学生影响很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受父母或其他亲属影响,追求所谓的“铁饭碗”,希望到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就业,不愿到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通过家长课堂介绍专业前景,宣传企业文化促进学生有效及时就业。

(三)三大载体支撑就业教育形式

就业指导的三大载体:(1)课堂,主要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是高校进行就业教育的主渠道,也是传播就业相关知识的基本方式;(2)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室,有专职就业教育教师进行日常的就业指导和咨询,及时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3)专题报告,有专职职业咨询师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讲解就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介绍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

四、结语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高职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路径。学校、企业、学生、家长要协同努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这就需要有效的就业工作模式来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及时就业,同時这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各高职院校都把就业工作摆在办学工作的突出位置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吴蕙卿.常州市政府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行政管理,2014(4):34-37.

[2]胡海星,张春霞,张春艳.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高职实训教学评价指标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4(4):113-119.

[3]李德义,刘静.高职院校“1234”就业工作模式的探索[J].纺织教育,2011(5).

[4]任一波.高职院校“3+3+3”就业工作模式探索[J].职教管理,2009(4).

[5]艾红梅,刘荣华.高校就业法制教育“335”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1).

[6]黎晓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猜你喜欢

协同校企毕业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