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心”相融

2020-08-16吴昊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8期
关键词:认同中学生德育

吴昊

[摘 要] 价值体认是中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价值体认的培养能够引领学生正确的成长方向,对价值有正确的体验和判断,通过价值内化实现思想和行动的引领。在中学生价值体认培养实践中,要注重“德心相融”,以“德”为匙,打开学生的心门,让理想和价值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从而形成生本德育特色,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发展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学生;价值体认;德育;认同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价值体认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其过程涵盖了“价值体验→价值澄清→价值内化→价值引领”的全过程,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最终完成中学生的价值体认。这是一个从理性到感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通过价值体认的完善取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德心相融从而形成中学生特色德育模式。

一、价值体验,以育人环境促发展

价值体验是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对人的影响力非常巨大,所以,在中学生价值体认的培养与实践中,要注重环境育人的作用,通过环境要素强化学生的价值体验。当前中学生在价值认知中有浓厚的“理所当然”意识,认为家长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样的价值认知势必会造成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感恩回报。基于此,学校要着力营造“知恩、感恩、回报”的德育教育氛围,通过亲子活动、成长故事演讲、孝文化传承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回报意识,这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必要一环,也是实现价值体认的基础。

二、价值澄清,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碰撞,意识形态和文化环境更加复杂。对于中学生来说,正是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转折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好奇心强,急于证明自己但是又缺乏客观理性的价值判断,对于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缺乏分辨能力,甚至会受错误思潮的影响出现价值观扭曲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价值体认中的价值澄清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价值澄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思想和行为有价值的,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价值内化,注重无痕引导

价值内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这就需要教师关注价值内化的过程,着力构建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教育氛圍,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汇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价值内化可以从宏观理论入手,但是必须落实到微观行为上,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边小事为切入点,在班级管理中采取轮值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等。这些看似普通的行动对于学生的价值内化有着重要影响,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无痕引导中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价值方向,从而寻找价值体认的正确路径。

四、价值引领,注重实践行动

正确的价值引领并不只是单纯的理论灌输,而是要和实际行动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引领动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正确的价值定位。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到老年公寓慰问老人,帮助老年公寓美化环境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而且还能让学生懂得珍惜青春,感悟时间的宝贵。价值引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能够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好互动,从而完善中学生的价值体认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思想和价值观的升华。

中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能力的关键期,而教师则是引领学生正确价值体认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师要关注“价值体验、价值澄清、价值内化、价值引领”的逻辑关系,通过环境引导、是非判断、内化外显、引领实践等培养学生的价值体认,为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福和.浅谈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7(9):18.

[2]韩沂芮.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价值观探析[J].知识经济,2018(4):113-114.

[3]钟闻.中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J].人生十六七,2017(27):7.

本文系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价值体认之“尚德学堂”建设项目阶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文 宝)

猜你喜欢

认同中学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