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站在南极种菜,蹭吃蹭网的俄罗斯站这么礼尚往来……

2020-08-15豆角

妇女之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考队种菜科考

豆角

距离中国首次登上南极冰盖之巅已经过去15年,除了瞩目的科考成就,在一篇名为《飏声》的演讲节目中,昆仑站副站长王焘还介绍了一番“科考管家”们的日常。

卸个几千吨货,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里盖房子,躺在雪地上几个小时维修车辆,两个多月洗不了澡,五百多天回不了家,还不能离企鹅五米之内……

这是王焘对自己在中国南极科考队8年工作的总结,他是一名后勤保障机械师,也是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的副站长,专门负责科考队的工作生活后勤保障。

就像外国人觉得中国人人手一只滚滚一样,广大网友也相信科考队员人手一只企鹅。但王焘却说自己最怕的一句话就是“企鹅来了”。

由于《南极条约》规定不允许人类主动接触包括企鹅在内的所有野生动物,因此就算是企鹅成群结队拜访科考站甚至赖着不走,队员们也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等着这群小祖宗自行离开。

说起企鹅的“豪横”,王焘说起自己一次驾车冰面卸货工作时,突然面前30多只企鹅趴在冰面上排队滑翔而去,吓得他一脚踩下刹车,还默默地向后倒了几步。

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鹅”大概就是如此吧。

而这些都只是一些稀疏平常,随着来到南极的日子越久,为了改善生活,王焘和队员们逐渐打开了新技能,甚至还和他国科考站发展出了一系列“万万没想到”的革命友情。

王焘最早来到南极的时候很痛苦,因为顿顿只能吃肉,没有蔬菜水果。

然而当他们发挥出中华民族“走到哪儿菜种到哪儿”的祖传技能后,队员们实现了“蔬菜自由”,中国科考站成为全南极伙食最好的地方。

温室里的蔬菜24小时听着轻音乐,饿了加营养液,干了开加湿器。接连收成的黄瓜生菜,快把隔壁俄罗斯站馋哭了。

解决了伙食问题还不够,王焘还要关注队员们的心理健康。带着大家爬爬山拍极光银河,互相介绍家乡美食“云吃”八大菜系,但最有用的还是全面通网。

2017年,在中国科考站中山站的两公里范围之内,随时可以打电话并且24小时通网,极大地丰富了队员们的业余生活,缓解了思乡之情。

“极速冲浪”还把隔壁俄罗斯站的队员吸引来了,他们时不时地就开着个雪地车跑来和中国队员打打篮球,顺便蹭个网。礼尚往来,俄罗斯站也会邀请中国队员去他们那儿洗个桑拿。

中国站成了“中山站网络会所”,俄罗斯站则是“进步站桑拿中心”,都是一派“生意兴隆”,两国科考员就这么互相“扶持”着度过了漫长冬季。

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各国科考员们的心却是火热的。中国科考队也因多次无条件救助他国科考队,被称为“南极这个大家庭里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而更让王焘骄傲的是,自中国开展南极考察以来,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是目前唯一一个从未有人员牺牲的南极考察大国。

种菜。是中国人的种族天賦?

从前段时间的大热游戏“动物森友会”,到居家隔离时期被人们注意到的“阳台种菜自由”,不难发现,喜好种菜的基因,早已深深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体内。

事实上,种菜在中国不仅有着历史演进的逻辑,也兼具现实因素的作用。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种植时代,华夏大地上早早就出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生活。

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乐吃善吃的饮食文化,重视农桑的国家政策,勤劳肯干的民族禀赋……

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点亮了种菜这个与生俱来的技能。帮助中国人民抵御灾荒、战胜饥饿。

对中国人来说,种菜是一种生存需求,也是一种精神情结。不信你瞧,陶渊明辞官归隐去种菜,诸葛亮隐居南阳也种菜,苏东坡被贬岭南还种菜……

从情操的陶冶,到精神的追求,种菜被古人赋予了无尽的想象。

“耕”被摆到和“读”一样高的位置,是文化人毕生追求的理想之一。

事稼穑、丰五谷,就能养家糊口;知诗书、达礼义,方可修身养性。

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文化基因,浸满了对土地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甚至成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一直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科考队种菜科考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科学”号科考船完成今年首个科考
海底能种菜?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科考延期为哪般
听!谁在呼救?
种菜
自种菜,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