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见了现金: 新冠疫情下日本拥抱“移动支付”的动向

2020-08-15陈祥

世界知识 2020年14期
关键词:无现金移动支付现金

陈祥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2019年移动支付规模突破300万亿元人民币,手机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钱包。

但在日本,2019年大约有80%的买卖活动仍然是用现金完成的。日本是一个自我标榜未来主义并积极谋求创新的国家,在“互联网+支付”时代到来之际,民众依然执着于现金支付,这使日本政府也深感着急。不期而至的新冠疫情却出人意料地打破了日本社会的“现金主义”,民众支付方式出现迅速转变之势。或许2020年将成为日本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支付元年”。

民众对“现金支付”的执着

在移动支付中广泛使用的二维码(QR code)就是日本人在1994年发明的。不过,虽然日本的通信网络覆盖度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光纤入户率高、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广,但第三方移动支付却受到日本人的不信任和抵制。2017年日本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现金流通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9.4%左右,而欧盟为10.6%、美国为7.9%,中国为9.2%。巨量的现金流通反映出日本移动支付方面的滞后,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原有的现金支付体系完备、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经过战后数十年的发展,日本金融体系已相对成熟。造币水平高,且在强力打击下很少有制售假币行为;治安良好,可以安全携带较大数额的现钞;工业制造追求精益求精,早在数十年前就普及了使用现金的机器设备,覆盖了公交地铁、自动贩卖和长距离乘坐新干线等。

其他电子支付手段发达。日本人比较相信银行,银行卡的使用覆盖面较广,平均每个日本人拥有三张信用卡。另外作为交通卡的西瓜卡(Suica)也非常普及,而且作为通用卡,涵盖了交通、零售、服务、商超等各个领域,覆盖的范围也基本是日本全境。

泡沫经济破灭的冲击和自然灾害的频发,让普通民众的理财观念与危机意识很强。移动支付因为不用掏出现金,不会给人带来心疼的感觉。泡沫经济时期恣意消费把信用卡刷爆,泡沫破灭后不得不咬牙偿还,这样的事情人们记忆犹新。日本是个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2018年9月北海道发生地震并造成大规模的断网断电,那些平时只用手机支付的人不经意之间丧失了支付能力,在最困难之际反而买不到生活必需品,这也让人们更加信赖现金。

民众担心使用移动支付会暴露自己的隐私。使用移动支付需要让渡一定的隐私权,使用者的消费记录和信息会被第三方记录下来。日本人比较在意个人隐私,更习惯匿名购物,对这种数据流失缺乏安全感。

新冠疫情推动日本“非现金支付”

今年2月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指出,新冠病毒能够在金属、塑料、玻璃等无生命物体表面存活九天。这个结论让日本民众无法继续淡定,他们担心硬币、纸币会沾染病毒,并且会导致手和钱包也沾染病毒。于是在移动支付面前彷徨了十年之久的日本社会迅速出现了明显转向。

疫情期间日本部分地方发生了一些人迁怒于店员“徒手给客人找零”的纠纷,这些事件一经报道,更多民众意识到要尽量避免购物时发生的接触。日本民调公司MMD研究所在4月份对553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两成人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变化,73.6%的人减少了现金的使用,78.9%的人选择增加使用二维码的移动支付,65.3%的人选择增加了刷卡式移动支付。被调查人员回答增加非現金支付的原因是:希望减少与店员的接触、尽可能快速结账缩短在室内的时间、现金支付可能带来病毒。

早在2019年,日本总务省为推进移动支付更加便利,就将正在使用的18种移动支付服务加以统一,出台了全国通用的二维码支付系统“JPQR”,并宣布2019年是日本的“移动支付元年”。然而实际成效并不明显,只有1.2万家店铺引入该系统。在此次疫情期间,鉴于民众对移动支付态度的积极变化,日本政府趁机跟进助推支付方式的变革。今年6月5日,总务省宣布于本月起加速推进“JPQR”系统的普及,7月份后全面铺开,计划今年将该系统推广到10万家店铺。总务省力推的这一技术将对日本移动支付的普及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2020年4月新冠疫情高峰期东京一家药妆店冷冷清清。

后“现金主义”时代的日本

日本经济产业省早在2018年就发布了“无现金愿景”规划,提出日本在2025年前将无现金支付普及率提高到40%。或许新冠疫情会使这个目标提早实现,但要推动日本进入后“现金主义”时代还存在不少需要克服的问题。

第一,日本老龄化程度极高,超过65岁的老龄人口接近人口总数的三成。即便疫情期间不少老人认识和态度有了变化,但如何使老龄群体接受新技术、改变支付习惯,仍是跨入“无现金社会”的最大难题。

第二,电力和通信是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日本频发的地震等灾害往往直接造成这些基础设施的毁坏,当前移动支付技术尚不能完全解决灾难发生之际的应急措施,现金仍是必不可少的支付手段。日本民众危机意识较高,人们甚至担心一旦战争爆发,看似庞大的“无现金社会”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瞬间坍塌的情况。

第三,银行系统的分散性、保守性可能促使日本的移动支付另辟蹊径。日本的银行系统由三家全国性银行(东京三菱UFJ、三井住友、瑞穗)和106家地方性银行构成,它们从近几年全球移动支付发展中看到各国银行遭到互联网公司的降维打击,最担心的就是移动支付会使银行沦为互联网公司的后台。银行对接移动支付后需要提供24小时服务,而且赚不到转账收入和手续费。日本银行的各种收费名目繁多且高昂,ATM基本跟银行同步上下班,晚上和周末节假日取钱还要额外收费。银行收益恶化使其对移动支付带来的“分蛋糕”行为更加抵触,因此更倾向于本身结成联盟推出自己的支付商品。2017年9月,瑞穗金融、邮储银行和横滨银行等60多家日本银行联合推出虚拟货币“J币”,J币与客户的银行账户绑定并等价于日元,在支付时只需将银行里的日元兑换成J币就可以进行移动支付,个人之间转账不产生手续费,海外转账的费用也非常低。新冠疫情期间,J币加快了支付店面的推广。J币的加速扩张说明日本既要推进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改革,也要防范货币体系失控对国家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日本政府坚持对数字货币掌握总量,不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或紧缩。

第四,个人隐私保护问题虽然是日本人需要克服的一个挑战,但难挡移动支付公司推出的高额补贴的吸引力。2018年12月就上演过日本版的移动支付大战,PayPay和LINE Pay两大移动支付商(相当于中国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推动日本民众更大范围地接纳移动支付,进行了大力度的补贴活动。PayPay在其后三个月中投放了100亿日元(约等于6亿人民币)补贴用户,消费者在其加盟店使用PayPay支付购买商品后会立即拿到20%的返现。LINE Pay则给使用者20%的积分返还,每位用户返还上限为5000日元。在这些活动期间,日本参加活动的商店出现了销售火爆、排长队的场面。新冠疫情发生后,这两大移动支付商每月都推出不同形式的补贴活动,既支持日本的抗疫,又继续推动民众支付方式的转变。

新冠疫情让日本决心跟进世界潮流,走向“无现金社会”。日本民众以其固有的精益求精精神,或可为今后的移动支付提供有日本特色的创新方案与更加人性化的改革举措。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无现金移动支付现金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无现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