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乡土人文环境的绿色建筑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景观设计思考

2020-08-15管婕娅

建筑技艺 2020年7期
关键词:树种海南建筑设计

管婕娅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

业主:海南华侨城市民游客中心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海南省海口市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联合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崔愷、关午军

设计团队:管婕娅、李飒、张宛岚

项目规模:3.9ha

设计时间:2017.09

建成时间:2018.04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凭借一流的空气质量、诱人的海水/沙滩、迷人的热带雨林、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黎/苗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和谐、文明、绿色、开放的国际旅游岛。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位于一座公园内,周边是绿意盎然的椰林、碧绿的湖水,它们包裹着市民游客中心,使人们流连忘返。该项目由崔愷院士带领其团队主持设计,秉持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南特色、海口特点的设计思路。设计团队从南方的老街楼中获得创作灵感,结合海口独特的海洋与自然景观,设计了三片芭蕉叶形状的木结构屋顶(亚洲最大的木结构屋面),高低错落,形成了丰富的立体骑楼空间。南方特有的人行道遮挡屋顶更是为游人创造了一个遮风挡雨的空间,体现了鲜明的海南地方特色。

1 坚持四原则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项目坚持“人与建筑和谐共处、自然与人文交融、历史与现代对话”的初心,遵循创造“建筑景观地标品牌、人性化设计、生态化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四项原则。

1.1 建筑景观地标品牌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的建筑景观充分突显了亚热带现代化的城市形象,体现了“绿色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的三大优势。建筑以海南和海口本地传统建筑风格为特色,融入火山石建筑、琼北民居、骑楼等建筑元素以及八音、琼剧等传统文化元素,让百姓记住乡愁。以特色文化为根本设计思想,应用于设计的全过程,打造了建筑和公园亲密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融入自然的海口地标性品牌形象。

1 全景风貌

1.2 人性化设计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提供了各种类型的空间环境,为人们创造了舒适、宜人、休闲的交流环境。三片芭蕉叶形态的木结构屋顶设计平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筑形体心向自然的点睛之笔,表达了建筑和景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形成地域生态、乡土文化共享的理念,同时将建筑师内心想要表达的美感呈现出来。

1.3 生态化设计

设计从保护绿水青山开始,尊重山水格局现状,就地疏坡,顺势理水,保留原生态树木;将科技引入建筑的景观设计中,如屋顶、廊桥覆盖绿色植被;对坡地生态复绿、围坡、护坡等进行生态修复,通过缓坡地种植,保护生态基调;尊重原生态水文,利用地面高低差形成人工的叠瀑跌入地面水池,形成动态水景,游人边走边能听见潺潺的水声,水循环过程伴随着水的流动,产生不同的水景,设置生态雨水沟涵养地下水源;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改善亚热带植物的生存环境。

1.4 可持续发展设计

项目设计拥有一个相对长远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远景性的设计会使得设计理念体现得更具持久性。从理念到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更好的把控和明确的方向。因为优秀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图纸上,还得经得住长久的历史考验,特别是在项目建成后,为鉴赏者带来持久的想念和回味,比如故宫、颐和园、苏州园林等。可以说,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建筑师技艺的评价和对特定时代文化历史的怀念。

2 湖岸风光

3 植物群落

4 景观水景

5 景观水景

6 景观种植造景

2 乡土理念设计

2.1 建筑设计融入本土特色

建筑设计吸取海口骑楼老街的建筑元素,形成高低错落的立体空间;科学地使用绿色建材,打造了简约、通透、大气、生态的木结构屋顶。本土特色隐喻了海南的历史,引发了人们对海南乡情的回忆;现代化的设计又让人们展望未来,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

2.2 植物树种选择

以海口当地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风格。尽量利用原有植被和乡土树种,留存现状树木及山坡绿地,同时兼顾景观效果与多样性。在景区中,20 000m2的大叶油草中分布着93株美人蕉和510棵小青竹、93株三角梅、70株鸡蛋花,802棵粗大的椰子树中穿插着86棵高挑秀美的槟榔树,适量配植花、灌木以及新优树种,打造具有热带风情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

3 配植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

3.1 植物搭配组合

从功能的综合性、生态的科学性、配植的艺术性、经济的合理性、风格的地方性五个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南方植物的物种、特色,又要多样化,根据绿植的密度、高度以及除尘、降噪、渗水效果,合理搭配,以期打造出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特色景观,达到自然生态最理想的目标。

3.2 生态自然规律

在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处理好树种间关系,防止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丰富植物种类,预防极端天气对植物景观造成灾害。远近结合,兼顾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落叶与常绿的搭配,以解决远近期的过渡问题,配置时充分考虑不同树种的生态要求,使之成为稳定的植物群落,减少后期养护投入。

3.3 功能和艺术相结合

注重配植的艺术性,营造丰富的植物群落,关注景区个性化的植物搭配。通过对当地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总结和归纳,合理设计各景点在不同季节的观赏效果。

3.4 经济合理种植

在满足美观、防护的前提下,对现状存留大树加以保留。针对不同功能和景观要求,配植相应的树种。总体以乡土植物为主,增加观赏性强的新优品种,兼顾多样性。广泛使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树种,在节约投入成本的同时,注意节约未来植物景观的维护费用。

4 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4.1 雨污分流,循环利用

众所周知,海南地处亚热带,光照时间长。当雨季来临的时候,受台风影响,强暴雨和大风往往会造成一些平坦的地段雨水排放困难,产生积水;而景区部分地区高低落差较大,又使一些雨水冲入湖中。因此,利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做好雨水和污水的分流至关重要。设计团队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的火山岩材料,硬化景区的园林道路,同时使用透水材料,使硬化路面的两边可以形成控制水流,浇灌周边的灌木。

4.2 风、光环境利用

结合海南的气候特点和场地条件,优化景观功能布局。对风环境和日照环境进行研究,根据建筑物植物种植南北高低错落,有利于夏季通风,冬季可以形成较为宜人的静风小环境,对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有一定程度的遮挡。

5 结语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已成为该市的地标建筑之一,是一座自然神奇与人工精巧完美结合的理想山水园林作品,其建筑空间的处理和园林艺术的魅力能够使人们身心愉悦,触发视觉上的美感和联想。可以说,假如建筑是一首凝固的音乐,那衬托它的园林艺术就是这部音乐的前奏和序曲。

图片来源

图1~3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提供;图4~6 为作者自摄。

猜你喜欢

树种海南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海南杂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