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面对挑战与培育策略探究

2020-08-14梁树冠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2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爱国主义教育挑战

梁树冠

【摘要】新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先进发达,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不能辨别好坏的信息。部分金钱主义、及时享乐、利己主义等负面思想侵蚀着广大青年群体,使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迎来了多方挑战。本文将从爱国主义教育面对的挑战和培育策略入手,对如何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培育策略   挑战

爱国主义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古往今来有不少人对此展开探讨。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无一不是奉献:在实际生活中,将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动力,为国奉献。爱国主教育需要青少年学会奉献,奉献时间、精力,不断充实自己壮大自己,最后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一、爱国主义教育面对的挑战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进程步伐进一步加速和“全球化”等新观念的影响,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多方面挑战:如极端个人主义、利已主義等。良莠不齐的多元化思潮正在逐步侵蚀、淡化初中生的民族意识,而部分国内受到思潮影响的极端主义者们也在不断否定、歪曲、丑化我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丑化、侮辱中华民族令人钦佩的英雄人物。网络和游戏的传播也让初中生在娱乐化过程中丧失了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身的责任感。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教育展开颇为困难。

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的策略

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的性质和教材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为社会输出更多复合型人才。所以尽管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方法途径多样,但课堂仍是初中生学习时间最长的场所之一。无论是语数外还是物化生政史地,每一科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每个学科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充分挖掘发现学科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学科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给学生。

例如:在我校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中国故事资源,诸如中国名人轶事、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引人深省的道德故事、铭记过往的历史故事等。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讲中国故事,各色的故事能激发初中生的爱国热情,弘扬中国文化,凝聚中国力量;语文科目教学应将重点落在历代名篇名著、名人名言上,引导初中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民俗,在历史中使学生感知并延续中华传统的文化基因,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历史科目教学应将重点落在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及现代科学技术巨大成就上,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对民族的认同感;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杰出人物们的瑰意琦行,能促使学生思考爱国主义教育的真正含义;在近代史和现代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中华民族的过往历史,中国从千年来的古国走到如今,这一段历程值得中华子民们铭记,学生也应从历史中感悟爱国精神,增强初中生“四个自信”教育;地理学科结合祖国各地美丽河山和各民族风俗习惯,引导初中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音乐、美术等艺术科主要围绕教材,组织学生欣赏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名曲、名画,引导初中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等。每个教师都要担负起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责,各司其职,各施其法。

2. 优化隐性课程教育,创设浓郁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自然美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环境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同样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与校园环境紧密结合,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我校将爱国精神渗透在校园环境中,无论是学校的一草一木还是宣传栏、办公室,其都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我校在教师办公室、自习室、教室等地方都悬挂着国旗,学生们无论是上课下课,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鲜红的国旗。这加深了初中生对国家标志的感性认识;学校的宣传栏我们也合理利用起来,在宣传栏上张贴国家地图、各地的特色景点等等,在潜移默化中使初中生明晰我国特殊的地理状况,增进其对祖国山川河流的热爱;在学校宣传栏特设张贴具有各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如:新会地方特色——新会鱼灯、新会葵艺、白沙茅龙笔等,提高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学校走廊上空白处,我校也悬挂着发人深省的爱国名人警句。教师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思考走廊处名人名言、英雄人物的过往经历和为国作出的贡献,引发初中生对爱国主义的探索和思考;爱国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的画像、事迹、名言也应传递给学生,使其感悟到革命英雄的力量,进而感染学生;创办与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相关的校报、班报、板报,在每天校园广播日常播报中分享有关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歌曲和故事,加深初中生的爱国之情。

3.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与网络技术,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念和内容都随着社会变迁发生了变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念和手段已经不再适合如今接受网络思潮改变的中学生。我国大部分学生从出生起,就在受到电视、手机、电脑的“熏陶”,他们在还未入学时就已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而时至今日,网络是初中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展示自我的平台。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尽量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不可再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而要符合如今学生们的生活习惯。比如学生日常活动都在互联网上进行,学校也要顺势而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新载体。比如: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画报、红色旅行线路、红色微视频等等,筛选活动成果并将成功分享到互联网,供学生互相学习和欣赏。转发优秀作品,邀请亲朋好友一起点赞;组织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微课,拓展教育空间,切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

4. 因地制宜,积极实践,践行领悟

爱国主义教育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将爱国精神从身边小事融合渗透进学生心里的教育。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将情感认同、理性认知、实践体验进行统一融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积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优势,利用团队班活动,推进实践育人活动。

身为团支部负责人,我校团支部采用和少先队大队部联合开展的形式,举办了“新会发展我成长——寻访家乡发展亮点”主题实践活动,主旨是通过活动,强化初中生政治认同,增强“四个自信”,使其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活动安排三个环节:一是“寻访家乡名片和名人”教育活动。调查者们通过过四处走访、图书馆翻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弄懂了家鄉一张张闪光名片的来龙去脉和含义:梁启超、陈白沙、林锵云、张其光、梁思成等一个个名人的爱国故事,让人肃然起敬。引导学生们学习家乡名人,从小立志,报效祖国。二是“寻访家乡名企、家乡新农村”教育活动。小记者们从身边人、生活和事进行专访,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翻天覆的变化,这只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缩影。学生们通过活动能正确认识到家乡发展取得的成就,对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具有很大作用,强化了初中生的政治认同感,使“四个自信”得到进一步理解。三是“寻访家乡文化遗存、家乡胜景”的实地寻访,同学们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寻访当地文化遗存和美景,在欣赏美景、诵读诗文中,感受到山、水、城的相互衬托、相互交融。和谐的美景能给同学们以文化熏陶和美的享受,进一步激发其爱国爱乡的情怀。

形象生动的主题实践活动从同学们日常一点一滴出发,摒弃传统的空洞、生硬说教的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兴趣,还能在日常活动中将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像民族英雄们一样,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时,不能一蹴而就,教师需要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爱国主义教育也并不是一两节课或者单个学科教学能全部实现的。久久为功,抓细抓实,教师要注重平时课堂内容的输出,渗透爱国精神,日常生活中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梁乘.自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7(2X):75-76.

[2]唐金权.“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挑战与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4):9-11.

[3]肖宏伟.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9(30):47-48.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爱国主义教育挑战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德才铸就智慧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