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综合体火灾扑救战法研究

2020-08-13赵令煌林熙

消防界 2020年14期

赵令煌 林熙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综合体的数量不断增加,这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灭火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大型综合体具有功能多样化以及人口密集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型综合体火灾扑救战法,提升灭火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大型综合体;火灾扑救;战法研究

一、加强防火工作

针对大型综合体需要加强防火工作,减少甚至避免火灾的发生。首先,需要消防救援大(中)队经常性地开展消防宣传,宣传主要对象为综合体物管以及商管人员,宣传的内容主要为报警电话的拨打,灭火器和室内消火栓的使用方法以及初期火灾的扑救措施等。其次,需要加强灭火演练,消防人员要对大型综合体的结构有所了解,掌握大型综合体的消火栓位置、疏散通道布局、消火栓数量等基本信息,以便在灭火救援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消防救援设施。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灭火演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白天进行演练,而且应适当增加夜间演练,以便提升夜间灭火救援的能力。最后,要针对大型综合体进行消防检查,并且要确保检查的频次。检查人员要负起责任,确保大型综合体内的各项消防设施都能正常运行。这样既能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也有助于提升灭火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完善地方应急联动机制

针对辖区内的大型综合体的特点,加强各项装备。要以大规模火灾的扑救为标准来装备配备。例如,准备充足的防火隔热服,这样既能保障消防指战员的人身安全,又有助于攻坚组队员进入火灾现场进行扑救,进而提升灭火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另外,由于大型综合体火灾的扑救比较困难,通常扑救工作的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准备充足的空气呼吸器以及移动供气源,这样才能为长时间的作战提供保障。大型综合体内部的物品较多,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大量的浓烟,这不仅会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会严重威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还需要准备好大功率移动排烟设备,及时排出大型综合体内的浓烟,保障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做好装备配备工作之外,还要完善地方应急联动机制,支队、大队级单位要加强对辖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的指导,将这些消防力量全部纳入队伍执勤作战体系;不仅要配备相关必要的设备,而且要对其进行统一指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协调作战,充分发挥出各种消防力量的作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各级别的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联动预案,同时要确保联动预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发生重特大火灾时做出快速的响应,积极开展灭火救援工作。

三、加强紧急避险训练

为提升灭火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首批到场力量的灭火作战效能。为此,消防队伍需要结合辖区内大型综合体的结构特点来合理组合第一批出动的战斗车辆、人员和设备,确保其具有较强的战斗能力,进而保障作战效能。与此同时,要针对大型综合体进行实战演练,通过实战演练来增强消防指战员的战斗能力。通过实战演练还能发现消防预案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进而可以及时改进,保障消防预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基层中队应建立完善的灭火救援训练管理机制,并对日常的训练做出明确要求,提升消防指战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强化对头灯以及呼救器等设备的检查,确保相关设备性能完善,为消防指战员的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四、强化火场供水和排烟保障

供水和排烟都是大型综合体火灾扑救的重要保障,因此后场供水需要由专人负责,并且要加强对周边水源的利用,进一步扩大水源渠道,保障火灾扑救工作的水源供应。在应用室内消火栓时,需要把控使用频率,避免出现同时应用过多而水压不足的情况。针对火场的排烟,首先要充分发挥出综合体内部机械排烟设施的作用,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地启动排烟设施进行排烟。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強排烟的效果,还可以拆除综合体的门窗,使其成为排烟的通道。以沈阳汽配城火灾的扑救为例,在此次扑救过程中,共调动了城建绿化洒水车和工程运水车80多台,再加上水罐消防车和大吨位水罐车,向火场提供的供水量达到了2万多吨,为火灾的扑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沈阳汽配城自身还配备了2处蓄水池,蓄水量达到了2000立方米,也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由此可见,火场的供水至关重要。保障持续供水并做到有效排烟是影响灭火救援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基础。

五、结语

大型综合体火灾扑救,既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也需要进行有针对的训练。要结合大型综合体的结构特点,制定完善的消防预案,将火灾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宗周文,聂际来,马双.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典型战例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5(03):61-64.

[2]奚学东.浅谈消防部队“快速、灵敏、精干、高效”特色建设[A].2003年湖北省灭火救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