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理解教育视域下的东亚共生研究

2020-08-13杨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6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挑战

摘  要:随着全球化及教育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日益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中日韩东亚三国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参与国,在实现共生方面具有地理优势、合作基础、趋势助推等方面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但东亚地区的国际理解教育共生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各国概念外延之间界限模糊、本土化实施存在差异。实现东亚地区的国际理解教育共生,要达到“和而不同”到“异己共生”的观念转变,并从课程、教材、教师等方面进行一线改革。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东亚共生;挑战;路径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教育发展变革中的地位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化背景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46年首次提出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这一概念,旨在促进各国间的理解与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2016年国际理解被界定为促进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教育部2018年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中要求学生“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随着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间共生问题成为人们聚焦的热点问题。由于东亚地区在地理、文化等方面之间较西方相比,更具有共通性,因此,东亚共生问题成为国际理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一、东亚国际理解教育共生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范围的交流愈加广泛,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也日益加强。世界逐渐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世界共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东亚地区近年来一直在追求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与其他地区相比,东亚国际理解教育共生存在着诸多可能性与必要性。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处近邻,方便交流

东亚地区主要是中日韩三国,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各国之间距离较近,其交流相对更加方便快捷,中日韩三国自古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使得东亚地区的交流更为密切广泛。从教育方面来看,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地理位置也是留学生们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地理位置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了各国教育之间的往来合作。因此,与西方国家相比,中日韩三国在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上存在天然的優势。在进行合作交流时,近邻国家是最先考虑的合作对象之一。地理位置的接近,也更容易产生区域间的合作,如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日韩在地理位置上就具备独特的优势,因此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就成为促进东亚国际理解教育共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合作基础,便于共生

中日韩三国在合作方面已经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并且随着全球合作趋势的不断加强,东亚三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在进一步建设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给东亚三国的合作带来了新契机,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指出,日韩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完全有条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合作成果。[]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实现了东亚三国之间经济上的进一步合作与发展,为东亚经济走向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经济方面的合作基础为教育之间的合作带来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在日本的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比38.4%,是赴日本留学第一大国,韩国则处于第四水平。[]2018年度来华留学统计中,韩国留学生成为来华留学第一大国。[]中日韩三国之间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教育上,都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这使得国际理解教育的共生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三)全球趋势,助推发展

目前,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也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6年提出国际理解教育以后,如何促进各国与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2003年,国际理解教育合作学校达到了7522所,遍布170个国家和地区,在东亚地区,教科文组织最初在15个国家选择33所国际理解教育合作学校时,日本和韩国分别占4所和6所。[]由此可见,国际理解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东亚地区更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地点,中日韩三国在全球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下,也在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的道路。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东亚地区在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方面虽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因此,在东亚地区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共生发展既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

二、东亚国际理解教育共生所面临的挑战

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国家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础。东亚三国虽然国际理解视域下的共生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但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分别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从而达到东亚共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各国概念外延界限模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虽然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首倡机构,但是对国际理解教育也不能做到全面的把握,各国在具体感知与实践当中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因此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概念外延如国际教育、全球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就与国际理解教育之间界限模糊,为各国实践带来一定阻碍。日本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诠释在国际理解教育学会和政府之间也存在不同的解读,对于全球公民的界定存在诸多不同,故而在实施中也存在分歧。韩国对于国际理解教育最核心的内容为文化间理解教育。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韩国国际理解教育日益重视的问题,其范围甚至涵盖了国际理解教育。我国学界对国际理解教育也存在较大的误解,认为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手段。世界各国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不应是为了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而是培养“全球化时代与世界共生之人”。[]目前我国尚未梳理清“国际理解教育”“全球公民教育”等概念,对于国际理解教育概念的外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在政策的实施方面难免存在误区。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外延理解不同,自然导致其实施方向与目标存在差异。因此,东亚各国之间对于国际理解教育概念外延的界定模糊,必定会为共生的实现带来挑战。

(二)本土化实施存在差异

东亚三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虽然都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但三个国家在切实实践当中不可避免存在排斥反应。[]三国对国际理解教育概念的理解都包含着自身独特的见解,因此导致其实施方式、具体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就日本国内而言,不同组织之间的“国际理解教育”仍有不同理解。民间组织的国际理解教育重视培养增进国家之间理解与合作的人才,旨在从国际背景中考虑人才培养。而日本政府是在爱国精神的指导下,旨在将日本国民培养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其最大特征就是带有鲜明的政府推动色彩。[]其政策制定、推动实施等一系列过程都由政府进行主导,这就使得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带有浓厚的特殊性,从而与中日两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更多则是教育国际化的产物,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缺乏一定的全面性,认为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本国国际化的发展。在实施方面停留在将“介绍国外文化”为主线的“国际了解教育”阶段,或将外国文化当作固定不变、根据自身认知图式去诠释的“国际误解”教育阶段。[]因此,在国际理解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东亚地区还存在着较大的认知差异,这就为实现共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与挑战。

三、国际理解教育视域下东亚共生的实践路径

国际理解教育被提出的初衷就是为了增加各国之间的理解与交流,从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东亚地区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践行地区,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存在天然的优势。如何实现东亚地区国际理解教育共生发展,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实践。

(一)打破和而不同观念,实现异己共生转变

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加强全球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全球之间的和平与繁荣,“和”是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达到的终极目标,但是在全球各个国家地区中,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国际理解教育的“和而不同”原则在发展迅速的全球化时代,需要更新其观念,以更好地实现全球共生。东亚共生也是如此,东亚地区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其文化有一定的共通性,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文化观念在东亚地区之间得到广泛认可。因此,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我们应当承认异己的存在,并非要做到“排异”,为了加强理解、实现共生而追求同质性,更重要的是在异己的环境中,与异己共生。在理清各国之间国际理解教育的观念的同时,承认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差异性,学习他国不同的理念、文化等。此外,也要进一步加强与异己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东亚各国共生发展。

(二)构建全新课程体系,逐步渗透学科教学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实现东亚各国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设计符合各国实际情况且有利于东亚共生的课程至关重要。由于东亚三国具有较多的共同文化基础,因此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需结合三国的实际情况考虑,设计体现出东亚文化特色的课程。在各国的具体实施中,可將国际理解教育逐步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在对东亚三国的课程设置现状和国际理解教育共生之目标进行分析之后,通过发掘国际理解课程价值、创设对应的学习情境,将国际理解教育真正渗透进学科教学中。[]通过充分挖掘东亚各国之间联系,根据各国不同的教育需求,从课程之中找出实施渗透式教学的契合点,达到国际理解教育共生的目的。

(三)创设东亚地区教材,充分体现教育内涵

教材是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对东亚国际理解教育的分析,将所需知识与文化融合在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更快速准确地获取国际理解教育知识,对东亚地区的文化进行更好地把握,有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共生。对于教材的编写,要体现出一定的整合性、灵活性、开放性。东亚地区文化博大精深,从众多知识与文化中挑选出适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是国际理解教育教材需要把握的重中之重。同时,中日韩三国及各国内部之间的教材也要注重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国际理解教育教材并非让三国内部教材保持一致,从而达到国际理解教育知识之间的共通,而是要因地制宜,开发出适合本地学生的校本教材,于不同之间寻求共生。

(四)开展教师培训项目,培养国际素养教师

教师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有一支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关键[]。为了实现东亚地区间国际理解教育共同发展,需要培训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素养的教师,尤其是具有东亚文化素养的教师。只有具备了优质的国际理解教育教师资源,才能在实现国际理解教育共生过程中稳步发展。通过对不同梯队的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对于东亚国际理解教育的把握,切实提高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能力,才能更有利于东亚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从而走向共生。因此,需要注重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技能,提高教师的国际视野和能力,使教师在提升自我的同时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东亚各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共同发展。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强东亚地区教师的交流与协作,通过开展学术研讨、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也要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体验不同文化,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国际理解教育教师,进而实现东亚国际理解教育共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3] 中国一带一路网.外交部:相信“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中日韩合作新亮点[EB/OL].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bwdt/89750.htm,2019-05-11.

[4] 周光礼.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东亚模式”:政府行为及其局限性[J].中国高校科技,2019(04):12-15.

[5]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平成30年度外国人留学生在籍状況調査結果[EB/OL].https://www.jasso.go.jp/about/stati stics/intl_student_e/2018/index.h tml,2019-01-23.

[6] 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度我国来华留学人员情况统计[EB/OL].http://www.eol.cn/news/yaowen/201904/t20190412_1654312.shtml,2019-04-12.

[7] 施永达.中、日、韩国际理解教育发展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1):42-45.

[8] 姜英敏.全球化时代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体系建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1):87-93.

[9] 姜英敏.东亚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冲突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05):53-58.

[10] 姜英敏.东亚国际理解教育的政策与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7:166.

[11] 姜英敏.国际理解教育≠对外国、外国文化的了解[J].人民教育,2016(21):62-65.

[12] 陈红,何妮妮.试析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02):72-77.

[13] 郭峰.全球化时代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策略构建[J].教育研究,2012,33(04):64-69.

作者简介:杨蕊(1997年1月),女,河北廊坊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国际化。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挑战
极限挑战
眼力大挑战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试析在地理课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
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适切性分析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