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供应链发展过程的关键技术应用战略分析

2020-08-13刘伟华王婧锟马越洋周斌刘昕韵孙嘉琦

供应链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成熟度供应链战略

刘伟华 王婧锟 马越洋 周斌 刘昕韵 孙嘉琦

摘 要:智慧供应链在不同发展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适用的关键技术应用战略也不相同。文章一方面根据供应链成熟度理论将智慧供应链横向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行为方式将智慧供应链集成划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最后基于集成和智慧供应链成熟度两个维度,提出八种技术应用战略并构建相应的技术应用战略选择框架,为企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智慧供应链;智慧供应链成熟度;智慧供应链集成;技术应用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934(2020)07-0027-15

一、引言

近年来,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传统供应链在技术推动下逐渐过渡到智慧供应链的阶段。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智慧供应链的政策风口正式形成。研究表明,智慧供应链具有技术渗透性、可视性、信息整合性等优点[1],能够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整合,提高供应链的绩效,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发展智慧供应链的关键在于对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目前,智能技术领域的研究已经有较多丰硕的成果,其中许多学者尝试将智能技术与供应链相结合,例如,将大数据应用于供应链的采购和仓储过程[2],来降低运作成本和提高效率;将区块链技术同供应链管理相结合[3],用于解决物流交易的去中心化及用户之间的信任问题;将“互联网+技术”的条件下,云计算[4]、物聯网[5]的综合运用能够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的可视化,从而有效操控供应链整体运营,运用模块化的方式实现供应链集成。然而,在关注信息技术推动智慧供应链发展时,部分学者却忽视了智慧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应用的变化,关于关键技术应用方法与战略的研究较为缺乏。智慧供应链中的技术应用战略需要对应企业自身所处的供应链发展阶段,即建立在供应链成熟度之上,因此智慧供应链不同阶段的应用战略有待深入研究。此外,一方面,实现智慧供应链在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现金流和决策上的智慧化协同离不开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利用智慧化技术对组织内和组织间的管理和战略合作,即智慧供应链集成;另一方面,不同的集成方式也会对企业运营策略和技术应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为获得最大化的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迫切需要从集成角度开展相应的研究。

本文旨在完善智慧供应链成熟度体系,明确智慧供应链不同集成方式的内涵与应用条件,从集成的视角出发,建立对应不同智慧供应链发展过程的关键技术应用战略分析框架来支撑具体的关键技术应用实践及策略,为处于不同阶段的智慧供应链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个性化的理论支持,助力供应链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本文的架构如下:第二部分的文献综述分别介绍了关于智慧供应链、供应链成熟度、供应链集成和技术应用战略等方面前人已有的研究,并着重对比了技术应用战略方面本文与最相关研究的异同。第三部分阐述智慧供应链成熟度的理论基础以及完善的智慧供应链成熟度体系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第四部分重点明确了智慧供应链两种集成方式的定义、内涵、应用条件,并简述其对企业的影响。第五部分在前四个部分的基础上建立总体的战略分析框架,从集成的视角对智慧供应链的不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技术应用战略。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

二、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供应链发展到智慧供应链新阶段,明确智慧供应链成熟度有利于提出更契合的技术应用战略,供应链的集成方式对智慧供应链的运营战略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将从智慧供应链、供应链成熟度、供应链集成以及技术应用战略四个方面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

(一)智慧供应链

智慧供应链是基于信息、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自动化的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系统[1],具有可视化、透明化、协同化等特点,推动智慧供应链的发展对供给侧改革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从结构、技术等角度对其展开研究。

首先,构建智慧供应链的结构是研究的基础。黄成成等从业务层、技术层和管理层三个层面阐述了智慧供应链的结构,并提出智慧采购、智能制造、智慧运输、智慧配送、智慧仓储、智慧平台六大功能要素[1];王鹤则基于物联网和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技术设计了智慧供应链平台架构,总结出物联网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意义[6]。汪娟等构建了新零售背景下智慧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智慧供应链的协同运作系统,提出智慧供应链的协同运作主要通过全渠道、全链路、全场景途径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的可视化[7]。

其次,智慧供应链技术方面的研究中,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正逐渐推动传统供应链向智慧供应链的方向发展。宋华指出智慧供应链的形成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在管理中的应用[8]。张悟移和李建国则通过构建智慧屋模型解决了供应链对云计算、人工智能、射频识别等技术的选择问题,帮助供应链企业做出科学、有效的技术选择, 为供应链的技术选择提供方法[9]。盘红华和柳志刚对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供应链的管理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通过实例分析得出物联网能够有效提高供应链效率[10-11]。

最后,是关于智慧供应链评估与评价方面的研究。邢淋淋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量化的智慧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12]。Ahn et al.确定了智慧供应链的需求,利用国际标准建模方法开发了业务流程和信息模型,以实现供应链的目标,有助于在供应链各业务实体之间跨供应链进行能源跟踪和报告,实现高水平的供应链柔性[13]。

(二)供应链成熟度

供应链成熟度(supply chain maturity)是衡量供应链运营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分析并描述供应链,进而形成一套综合的评价体系[14]。当前,国际上往往采取建立供应链成熟度模型(supply chain maturity model,SCMM)的方法来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

基于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供应链成熟度的描述。Lambert and Cooper从管理角度出发提出衡量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三个层面,分别是管理结构、管理策略及管理环境[15];Brim则从战术层面和战略层面对供应链成熟度模型进行描述[16];赵道致等将 MICK-4FI 资源运营模式引入研究,提出了该模式下供应链成熟度的明确概念,并描述了供应链不成熟的两种具体情境[17]。第二个方面是对成熟度等级的研究。美国供应链管理咨询公司Pittiglio Rabin Todd & McGrath重点考虑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中划分出的计划、采购、生产和配送等供应链基本环节,提出供应链成熟度模型(PRTM-SCMM),将供应链成熟度划分为聚焦部门职能阶段、内部整合阶段、外部整合阶段及跨企业合作阶段四个级别[18-19]。McCormack et al.构建了供应链管理流程成熟度模型,基于企业流程定位和流程成熟度理论划分了五个级别,并验证了供应链管理过程绩效与成熟度存在强相关性[20]。

此外,还有一些在特定的领域和情境下的研究。韩志新和陈通借鉴已有的成熟度模型,提出了新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21];郭云涛等结合石油企业供应链的特点,构建了石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三维框架[22];雷明等则设计构建了评价电网物资供应链成熟度的需求驱动的价值与责任网络模型[23]。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创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慧供应链的发展。

(三)供应链集成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向供应链的竞争转移,供应链集成与整合是供应链发展的趋势及必然结果。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了关于供应链集成的解释,Bowersox et al.将它定义为一个组织内的所有活动,以及其供应商、客户和其他供应链成员的活动被整合在一起的程度[24]。Flynn et al.认为供应链集成是指企业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战略合作,共同管理内外部业务流程,实现高效的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决策流,以高效、低成本地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25]。Vickery et al.将供应链集成定义为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的整合,在其定义中包含了横向整合的一个方面,即各内部功能的整合[26]。马士华等曾指出,供应链集成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和灵魂,而供应链管理又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27]。吴先金认为供应链集成包括供应链资源集成、市场集成、信息集成和组织集成四个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28]。

关于供应链集成的研究,主要有信息技术集成、集成障碍和集成绩效三个方面。首先,供应链信息技术集成的研究中,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研究。Wang et al.提出了供应链主动信息集成的概念,并介绍了用XML-Schema进行描述的XML供应链信息集成的几项关键技术[29]。孙伟认为传统的供应链信息集成只实现了供应链企业间信息传递与共享的被动集成,并分析了目前供应链信息的主动集成技术[30]。Jayaram et al.发现,企业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的有效性显著提高了其业务流程的集成[31]。任午令提出了一个以协调决策中心为核心的适用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供应链管理集成平台框架,确定了该管理集成平台中的关键技术[32]。Williams利用技术对供应链集成进行了实践,发现通道功率对电子数据交换的采用过程具有显著影响[33]。

其次,实现供应链集成的障碍研究也有不少学者的关注。Pagell曾呼吁对促进和抑制供应链整合的因素进行更多的研究[34],而Richey  et al.进一步探讨供应链整合的驱动因素和障碍,尤其是这些障碍的作用[35]。

最后,供应链集成绩效和竞争优势方面,不少学者也开展了探讨。Frohlich and Westbrook对制造商的供应链整合策略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供应链整合与绩效的关系[36]。Lee and  Billington指出拥有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竞争优势,包括在价格和交付上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37]。Esper et al.指出需求和供应流程的集成促进了知识在各企业之间的传递,有助于公司根据客户需要的共享、传播、解释和应用以及供应能力约束,使各企业能更好地将资源、生产运作与市场需求连接起来 [38]。Clark and Lee认为,较高的供应链集成度能够使制造商更灵活地响应单独客户的需求,通过缩短交货时间和减少库存提高供应链的效率[39]。

(四)技术应用战略

智慧供应链的发展需要现代技术的支持,将技术合理地应用于供应链是实现供应链发展的关键。刘媛针对跨国公司提出了技术应用战略的两个方向,其中,技术标准战略旨在掌握技术群而获取明显的竞争优势,而技术平台战略旨在利用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产品平台和技术平台,从而实现横向产品和服务的衍生以及纵向的平台升级;技术的应用包括在企业内部消化吸收技术和对外出售技术[40]。Chen et al.对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系统[41]。Ou et al.介紹了RFID技术在物联网电子商务供应链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库存和供应链管理[42]。Lin et al.根据TOE(技术-组织-结构)模型提取了12个因素研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其中技术因素(复杂性、兼容性、感知收益和成本)对物联网技术的采用有着复杂的影响,组织因素(企业规模、高管支持、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任、技术知识)和环境因素(外部压力和政府支持)都与物联网的采用具有积极的关系[43]。

技术应用战略研究的对象多为企业。Coe、Eaton and Kortum提出,制造企业针对技术应用战略的选择有两种模式,分别为低端技术战略和高端技术战略[44-45];宋艳等(2019)则重点关注科技型企业,强调该类企业更适合应用专利组合、技术联盟等技术战略[46]。

(五)文献总结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到,关于供应链成熟度和供应链集成已经有较为可靠和全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供应链技术应用是推动智慧供应链发展的重要条件,关于技术应用已经有了各个方面的研究,包括影响因素、应用方法和技术应用战略的一些模式等,但是关于技术应用在供应链在不同等级的成熟度上的具体战略研究,尤其是基于智慧供应链领域的研究较少。与本文最相关的文献有Coe(1997)、Chen et al.(2012)、Ou et al.(2017)、Lin et al.(2016)和刘媛等(2004)的研究,研究出发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本文与这些文献的对比具体如表1所示。

三、智慧供应链发展过程

(一)智慧供应链成熟度理论基础

智慧供应链成熟度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智慧供应链的发展建设情况。总结学者之前对供应链成熟度的研究,供应链成熟度是通过管理战略、管理层次、合作模式等方面对企业的供应链先进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衡量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14]。而智慧供应链成熟度是在智慧供应链背景下对供应链成熟度理论的创新延伸,它更注重反映企业在其供应链管理中运用现代智能技术的能力,具体反映为企业供应链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程度[47]。

根据智慧供应链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将智慧供应链成熟度体系按照生命周期横向划分为智慧供应链起步阶段、智慧供应链发展阶段、智慧供应链成熟阶段、智慧供应链衰退阶段。通过按生命周期的横向划分完善了智慧供应链成熟度体系,形成了本文智慧供应链成熟度的理论基础。

(二)智慧供应链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1.智慧供应链起步阶段

在智慧供应链发展起步阶段,创新技术逐渐兴起,供应链企业开始追逐和探索技术创新在供应链运营中的应用。众多创新理念和方案专利的出现,为智慧供应链建设提供了基石;政府出台的宏观计划与政策也为智慧供应链的建设提供了支持[48],形成政策风口;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高,经营者吸纳现代技术形成风潮,供应链的数据化和自动化水平有了一定发展。但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各个环节信息掌握程度不同,信息无法实现实时同步,且传输过程中存在失真,导致供应链的效率不高;另一方面,运营中存在延迟,物流和信息的迟滞使得牛鞭效应依然存在[49]。

2.智慧供应链发展阶段

相对于起步阶段,智慧供应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首先,行业形成创新驱动导向,大批成果涌现,企业间合作加强,信息化技术渗透加深。新兴技术已经对管理和运营过程产生了一定影响,表现为供应链向拉动式转变,能够较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其次,行业倾向于投入产出导向,产品设计开发以及采购环节智能化和成本控制更加得当,效率得以提升。再次,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间形成良好协同。最后,仓储配送等职能的运营和作业的数字化、自动化程度有了充分发展,供应链运营精细化水平提升,信息化使得计划更加准确,明显减少了损失,供应链效率显著提高。在此阶段,横向流程整合平台和外部协商整合平台开始浮现[49],企业充分认识到智慧供应链的理念与最终目的在于包容开放、协作共享和互利共赢[50],进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将协同提升至战略高度。

3.智慧供应链成熟阶段

在智慧供应链成熟阶段,供应链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系统已经形成[1],智慧供应链的价值目标得到实现。具体而言,首先,这一阶段的智慧供应链可以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消除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其次,可以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技术赋能供应链,使供应链成为一个功能整体,提升供应链的运营和协作效率。最后,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决策,并对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自动识别和自主分析解决[51]。处于成熟阶段的智慧供应链已经充分具备了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基础,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技术渗透能力,供应链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大量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在技术变革中的革新[52]。因此,智慧供应链成熟阶段的特征表现为较高的技术综合创新能力,此时供应链企业对多种现代信息技术都已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并可以在吸收多种智慧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技术的集成和原创[53],通过技术的综合创新不断积累无形资产,带动管理进步和供应链运作效率提升。

4.智慧供应链衰退阶段

智慧供应链的衰退往往与技术的衰退和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减弱相伴。一方面,技术基础是智慧供应链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持和保障,但技术本身是在不断更迭和淘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一旦智慧供应链所拥有的技术落伍于时代,那么供应链将由于自身技术的衰退而面临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已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属于企业的静态知识,需要对其进行动态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力,进而实现企业和供应链的持续價值增值[54]。换句话说,智慧供应链需要对智慧技术进行综合创新,将吸收的多种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和原创,通过技术整合实现技术的不断革新,并通过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带动整条供应链智慧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技术的落伍和供应链技术创新能力的下降将使得已有的智慧技术无法通过协同产生更多的创新组合,智慧供应链因而无法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进而表现为衰退状态。

不同智慧供应链发展阶段的特征对比,如表2所示。

四、智慧供应链集成方式

(一)智慧供应链的集成方式及其对企业运营策略的影响

供应链集成通常被定义为供应链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战略合作,以改善组织内和组织间流程的管理(Lii and Kuo, 2016[55])。智慧供应链集成则是指企业与其供应链伙伴进行战略性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等智慧化技术协同管理组织内和组织间的流程活动。智慧供应链集成的目标是在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现金流和决策上实现智慧化协同。根据企业对待智慧供应链集成的主观态度可以将集成分为两类,分别是智慧供应链主动集成和智慧供应链被动集成。

智慧供应链集成方式的不同也会对企业的运营策略产生影响。当企业拥有高度的主动性并且拥有雄厚的实力时可以选择智慧供应链主动集成,企业首先会对内部进行集成,从而使组织内部能够达成智慧化战略的协调和同步[56]。此时,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变得更加顺畅,不仅降低了自身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信息送达效率、生产柔性和创新性,而且吸引供应链上下游加入这一集成体系,实现主动领导智慧供应链集成的效果,获得整个供应链最多的剩余利润。当企业没有进行智慧供应链主动集成的能力、资金和技术时,为了能够更弹性化地应对环境变化,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会选择智慧供应链被动集成[56]。一方面,被动集成是融入智慧供应链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入已经形成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更有效地与供应商或客户进行协同工作,并且通过学习提高企业自身能力,实现按期获得高品质的原料供应,为客户创造最大化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长期导向的稳定的信任关系,减少交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制造商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交付速度。因此,无论是智慧供应链的主动集成还是被动集成,都能够提升智慧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绩效。

(二)智慧供应链主动集成的定义、内涵和应用条件

智慧供应链主动集成是一种供应链企业自发地进行以创新为导向的供应链集成活动的集成方式,推动该进程的供应链成员即实现了智慧供应链的主动集成。智慧供应链主动集成通常由供应链中的主要制造商推动,这些制造商可以将集成的重点放在与上游供应商或与下游客户之间的流程管理上,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和产品策略来选择相应的供应链集成策略(Shou et al.,2017[57];Narasimhan and Kim, 2002[58])。

智慧供应链主动集成可以体现在与供应链上游和下游的流程管理两方面。一方面,根据资源依赖理论,当企业遇到内部资源或能力短缺时,可以通过与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并建立相互依存的交换关系,从而从外部获取关键资源(Pfeffer and Salancik, 2003[59])。因此,当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足或存在库存和交付压力时,可以积极吸收上游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智慧技术以获得核心技术能力,同时通过技术驱动下的更有效的信息共享来减少需求的牛鞭效应,提升供应链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与下游客户进行技术集成和共享,以迅速、准确地识别潜在客户需求,从而更快地预测和响应客户需求,并从中获得显著收益(Lievens and Moenaert, 2000[60])。因此,当企业想要改善产品及创新服务、提高顧客满意度时,可以主动与下游客户进行集成,而智慧技术的使用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对下游客户需求信息的捕捉能力。

(三)智慧供应链被动集成的定义、内涵和应用条件

智慧供应链的被动集成是指智慧供应链企业受市场趋势或供应链上其他伙伴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为改善组织间流程而开展或参与创新导向的供应链集成活动。在被动集成情形下,企业对主导企业和整个智慧供应链的创新需求处于响应状态,并通过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共担风险,强化合作关系,促进智慧供应链发展。被动集成同样能降低创新风险和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并且创新能力随被动集成质量的优化而提升[61]。

首先,被动集成的企业间应有良好的互信基础,建立良好的稳固合作关系并且具有集成意愿[62];其次,企业应当具有一定的智慧化基础,从而能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63],并在集成中的运营、作业乃至战略层面更好地配合;最后,企业参与智慧供应链的被动整合之前,应当率先完成自身的内部整合[64]。根据信息处理理论,这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增强组织间共享和集成能力,从而能在被动集成中提供有效的企业间接口来提升效率。

综上所述,总结智慧供应链集成方式的表现,如表3所示。

五、集成视角下考虑智慧供应链发展过程的关键技术应用战略分析

(一)基于集成和供应链成熟度的关键技术应用战略分析框架

如前所述,我们将智慧供应链成熟度体系按照生命周期横向划分为智慧供应链起步阶段、智慧供应链发展阶段、智慧供应链成熟阶段、智慧供应链衰退阶段。同时,在智慧供应链集成方面,我们根据企业对待智慧供应链集成的主观态度将集成分为智慧供应链主动集成和智慧供应链被动集成两类。拥有不同态度的企业在其智慧供应链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应用战略以提高企业运营绩效,我们根据上述理论基础总结出了基于集成和供应链成熟度的企业智慧供应链关键技术应用战略分析框架,如表4所示。

上述智慧供应链关键技术应用战略与企业智慧供应链所处的生命周期及企业对于技术集成的态度息息相关,对此,本文引入“智慧供应链成熟度”作为横坐标,“企业对于技术集成的态度”作为纵坐标,构建战略匹配二维坐标,如图1所示。

(二)智慧供应链起步阶段的技术应用战略

在智慧供应链起步阶段,企业开始探索技术创新在供应链运营中的应用,但技术创新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实力雄厚的企业将成为技术创新的探索者(prospector),进行技术集成来主动推动智慧供应链的发展;而基础较为薄弱的企业则将成为技术应用的反应者(reactor),吸收先进的技术来被动响应智慧供应链的技术创新行为。

1.主动探索的技术集成战略

在智慧供应链起步阶段,智慧供应链发展环境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也存在着巨大风险,只有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充足的人才储备的企业,才有可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和突破[65]。因此,在智慧供应链中,往往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探索者。一方面,它们致力于发现和发掘新技术的应用潜力,基于自身的智慧技术基础进行技术吸收和集成,实现自有知识和新知识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技术的内生性创新,以带动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53]。另一方面,在这一阶段技术创新的探索者也开始进行系统化的技术战略设计与组织规划,将技术应用提升至战略高度,逐渐带领整条供应链实现关键智慧技术的应用,提高供应链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推动智慧供应链向更高层次发展。

2.被动反应的技术吸收战略

在智慧供应链起步阶段,智慧供应链中相对弱势的企业对外部环境缺乏适应能力,同时其原有的技术基础也较为薄弱,缺乏系统化的技术战略设计与组织规划,信息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出于成本和风险的考虑,在供应链普遍应用新兴智慧技术之前,它们一般不会主动采取该智慧技术进行智慧供应链创新[66]。因此,这些供应链企业成为技术应用的反应者,如果链条上的其他大部分成员都在某一领域采取了诸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或者整个供应链有改善组织间流程的需求,那么它们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会被动地利用外部技术知识进行关键技术应用,被动地响应智慧供应链的技术创新行为。因为这些技术的引入成本和风险都较低,供应链企业可以按照调查、学习、消化再吸收的过程,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

(三)智慧供应链发展阶段的技术应用战略

在智慧供应链发展阶段,横向流程整合平台和外部协商整合平台开始出现,信息化技术渗透逐渐加深。此时,处于主动地位的企业可以对供应链进行流程控制与优化,以巩固自身的主导地位;而缺乏对全供应链的控制能力的企业则可以选择进行流程追踪,从而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避免被市场所淘汰。

1.基于主动集成的流程控制战略

如果企业在供应链集成中处于主动地位,即企业对供应链集成持有积极态度且具备一定的优势资源,那么就可以采用流程控制战略。流程控制最早是计算机中的术语,它是指计算机程序运行时各指令运行的顺序。在供应链中的流程控制战略主要是运用智慧技术对供应链不同环节进行重新设计与调整,通过智慧决策对流程进行优化,从而使供应链上下游更加协同。企业的流程控制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在其供应链中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进行统计控制和可视化管理。基于主动集成的流程控制战略使企业逐渐成为整个供应链中的主导力量,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技术不断完善供应链流程设计,并且在严密的质量控制之下,降低供应链产品的不合格率,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采用此战略的企业将获得最大的供应链剩余。

2.基于被动集成的流程追踪战略

如果企业在供应链集成中处于被动地位,即企业对供应链集成持有消极态度且企业资源较为劣势,那么就可以采用流程追踪战略。企业在其供应链上采用流程追踪战略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全供应链的控制能力,为了不被淘汰,被动地通过一系列技术或资源,及时收集供应链中各流程的数据,实现良好的监控追踪效果。流程追踪战略不只是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相关生产现场数据的收集,还要达到扩大到全供应链的追踪效果,其中包括生產流程追踪、供应流程追踪和销售流程追踪。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流程追踪战略,可以及时掌握供应链各个流程的运行状况,并反映到企业管理层,从而管理层一方面可以据此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出判断进而实施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运营策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上下游的追踪了解供应商和消费者的情况从而判断出市场供给需求的变化,对未来的市场进行分析预测。基于被动集成的流程追踪战略可以帮助企业跟随行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并且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获得部分供应链剩余。

(四)智慧供应链成熟阶段的技术应用战略

在智慧供应链成熟阶段,智慧供应链已经初步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企业对多种现代信息技术都已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此时,相对领先的企业可以主动延伸现有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场景,实现技术扩展;而相对滞后的企业则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的行业追赶。

1.主动延伸的技术扩展战略

智慧供应链发展至成熟阶段,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层出不穷,智慧技术在决策、运营和作业中发挥作用,同时在智慧供应链的管理中有较深层次的渗透。例如,成熟的整合平台已经发挥巨大作用,信息共享和高度整合得以实现,行业技术标准与联盟建立完善,极大提高了创新绩效[67]。成熟阶段的智慧供应链企业,在核心业务方面的技术应用已经充分发展,并且技术的发展和供应链运营互相作用,运营水平和创新能力相继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此时,企业多主动寻求技术的综合集成以及创新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扩展现有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场景,提高服务水平,从而追求更高的效益。

2.被动引进的技术追赶战略

在成熟阶段,消费者已经适应高技术水平的服务,早期由于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创新发展滞后的企业、或是不以智慧供应链作为核心需求的企业以及新进企业必须尽快追赶行业标准,否则难以与链条其他主体高效交互与合作来提供客户所需的服务水平,将面临淘汰危机。然而,创新资源需要积累,因此引进技术是最合适的选择。通过直接引进成熟的解决方案来达到行业的标准水平,从而避免在竞争中过于劣势。被动引进的追赶战略可以暂时忽略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快速补足合作与服务水平差距,但企业必须寻求方案改进或场景创新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否则至衰退期将难以回收技术的引进投入,也无法产出创新方案。

(五)智慧供应链衰退阶段的技术应用战略

在智慧供应链衰退阶段,智慧供应链发展环境恶化,存在已有技术衰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减弱等风险。此时,企业面临两种选择,它们既可以选择主动适应环境,进行技术更新;也可以等待被市场淘汰,减少技术创新,并逐步放弃智慧供应链发展领域。

1.主动适应的技术更新战略

尽管智慧供应链的发展环境在未来会面临逐渐恶化的趋势,但一些智慧供应链企业仍不愿意被智慧供应链市场所淘汰。这些企业将选择调整自身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以扭转当前智慧供应链衰退的局面。一方面,它们将重新审视自有的智慧技术,寻找当前技术水平与市场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并在对比之下舍弃落后技术,学习并引进新兴技术,实现企业的技术更新。另一方面,技术更新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想主动适应智慧供应链发展环境并改变当前的劣势局面,企业需要通过特别关注科研团队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助力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来实现对知识的动态管理和对智慧技术的持续更新,从而追赶行业水平,避免被市场所淘汰。

2.被动淘汰的技术缩减战略

智慧供应链中也存在一些生存岌岌可危的小型企业,在发展环境的制约下,它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去主动实现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因此,面对自身技术落后、技术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等发展短板,这些没有能力扭转自身智慧供应链衰退局势和落后竞争地位的企业,会在成本的驱动下不得不放弃一些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或高成本、高收益的智慧技术,从而在维持智慧供应链上下游的基本流程衔接和协同共享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运营成本。然而,这种被动的技术缩减和淘汰战略可能不利于智慧供应链企业长期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它们最终可能会逐步放弃参与智慧供应链的构建,并逐步退出智慧供应链领域。

六、总结与展望

智慧供应链关键技术应用战略在智慧供应链发展过程的各阶段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关键技术应用战略。本文在之前学者对于智慧供应链、供应链集成、技术应用战略和供应链成熟度理论的基础上对智慧供应链关键技术应用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的研究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结论,具体如下:

(1)本文在智慧供应链成熟度理论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将智慧供应链的发展阶段按照生命周期分成了起步、发展、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并从技术基础、运营特点、创新能力三个角度将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了对比。

(2)本文在供应链集成的理论基础上,根据企业对待智慧供应链集成的主观态度将集成分为智慧供应链主动集成和智慧供应链被动集成两类,归纳总结出其定义、内涵和应用条件,同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供应链集成对企业运营策略的影响。

(3)本文针对智慧供应链发展的不同阶段,并考虑企业对于智慧供应链集成的态度,提出了八种关键技术应用战略,分别是主动探索的技术集成战略、被动反应的技术吸收战略、主动集成的流程控制战略、被动集成的流程追踪战略、主动延伸的技术扩展战略、被动引进的技术追赶战略、主动适应的技术更新战略和被动淘汰的技术缩减战略;并得到了基于集成和供应链成熟度的关键技术应用战略分析框架,构建了战略匹配二维坐标图,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战略选择依据。

本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的战略分析框架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是在对前人研究进行综述概括的基础上得出的,缺乏量化分析的检验和案例的佐证。因此,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引入评价指标来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增强理论模型的可信度;或者是加入案例分析,来验证当前模型的实践效果。同时,后续研究也可以对智慧供应链集成方式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从而为管理者实践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黄成成,叶春森,王雪轩,等.智慧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23):121-123.

[2]李欣,郭跃显,侯维磊.基于大数据的仓储共享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6):14-16.

[3]张夏恒.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8):42-50.

[4]秦桂英,刘宇熹.基于云计算的供应链运营模式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35(3):245-250.

[5]叶小榕,邵晴,肖蓉.基于区块链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和物联网的供应链原型系统[J].科技导报,2017,35(23):62-69.

[6]王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供应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4):91-92.

[7]汪娟,赵士凤.新零售背景下智慧供应链协同运作机制研究[J].湖北文理學院学报,2019,40(5):16-20.

[8]宋华.新兴技术与“产业供应链+”——“互联网+”下的智慧供应链创新[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22):21-34.

[9]张悟移,李建国.基于技术开发与选择导向的供应链智慧屋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53-63.

[10]盘红华.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供应链管理及应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2):74-75.

[11]柳志刚.对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供应链管理及应用的几点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87.

[12]邢淋淋. 基于IDEFO模型的智慧供应链构建及绩效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5.

[13]AHN K,LIM S,LEE Y. Modeling of smart supply chain for sustainability[M]// PARK J,CHAO H C,ARABNIA H,et al. Advanced multimedia and ubiquitous engineering: 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erlin:Springer,2016.

[14]汪瑩,邓雪凤.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评价体系与方法[J].煤炭学报,2007(12):1340-1344.

[15]LAMBERT D M, COOPER M C. Issue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0,29(1),65-83.

[16]BRIM C. Logistics transformation: next steps to agile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EB/OL].(2005-07-01)[2020-04-10].https://www.lexingtoninstitute.org.

[17]赵道致,张强,孙建勇.基于MICK-4FI资源运营模式的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11):98-101.

[18]COHEN S,ROUSSEL J. Strategi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five disciplines for top performance[M]. New York:McGraw-Hill,2005.

[19]MONCRIEFF B,STONICH M. Supply-chain practice maturity model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M].[S.l.]: Th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Group,LLC,2001.

[20]MCCORMACK K,LOCKAMY III A. The development of a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 maturity model using the concepts of business process orientation [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4,9(4): 272-278.

[21]韩志新,陈通.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及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6):126-128.

[22]郭云涛,王虹斌,白思俊. 石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框架研究[J].物流科技,2015,38(10):34-37,47.

[23]雷明,马海超,商皓,等.基于DDVRN的电网物资供应链成熟度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6,24(S1):650-657.

[24]BOWERSOX D J,CLOSS D J,STANK T P. 21st century logistics: making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 reality[M].Chicago: 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1999.

[25]FLYNN B B,HUO B,ZHAO X.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on performance: a contingency and configuration approach[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0,28(1):58-71.

[26]VICKERY S K,JAYARAM J,DROGE C,et al. The effects of an integrative supply chain strategy on customer servi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 analysis of direct versus indirect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3,21(5),523-539.

[27]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8]吴先金.供应链集成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2):22-24.

[29]WANG Y,WANG D,SHENG R,et al. The research on XML-based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4(10).

[30]孙伟.供应链信息主动集成技术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1):5804-5805.

[31]JAYARAM J,VICKERY S K,DROGE C.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frastructure and process improvements on supplychain time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0,30(3/4).

[32]任午令.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集成平台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

[33]WILLIAMS L R. Understanding distribution channels: an interorganizational[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4,15(2):173.

[34]PAGELL M.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enable and inhibit the integration of operations,purchasing and logistic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4,22(5),459-487.

[35]RICHEY R. G,CHEN H,UPRETI R,et al. The moderating role of barrier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ivers to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9,39(10).

[36]FROHLICH M T,WESTBROOK R. Arcs of integration: 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supply chain strategie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1,19(2):185-200.

[37]LEE H L,BILLINGTON C. The evolution of supplychainmanagement models and practice at HewlettPackard[J]. Interfaces,1995,25(5),42-63.

[38]ESPER T L,ELLINGER A E,STANK T P,et al. Demand and supply integr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value creation through knowledge management[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0,38(1):5-18.

[39]CLARK T H,LEE H G. Performance,interdependence and coordination in businesstobusiness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0,1(2):85-105.

[40]劉媛. 论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及中国企业的对策[D].成都:四川大学,2004.

[41]CHEN Y,XIAO X,REN H .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R].Bangkok: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2011.

[42]OU H,ZHANG J,WANG Y.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in design of ecommerce supply chain system in internet of things[R]//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MIM 2017). Paris:Atlantis Press,2017.

[43]LIN D,LEE C K M,LIN K. Research on effect factors evalu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doption in Chines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R]//201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6.

[44]COE D T,HELPMAN E,HOFFMAISTER A W. Northsouth R & D spillovers[J]. The economic journal,1997,107(440):134-149.

[45]EATON J,KORTUM S. Engines of growth: domestic and foreign sources of innovation[J].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1997,9(2):235-259.

[46]宋艳,何嘉欣,常菊.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技术战略研究综述——基于技术创新属性评估视角[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21(4):40-48.

[47]袁超伦. 中国智慧供应链发展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9.

[48]蔡进. 发展智慧供应链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N]. 学习时报,2019-03-29(003).

[49]徐新新,韩以伦.“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供应链建设研究[J].智慧工厂,2018(4):36-38.

[50]蔡进. 把握好供应链创新的本质特征[N]. 现代物流报,2017-03-08(A06).

[51]王耀燕.绩效审计在智慧供应链中的应用探讨[J]. 财政监督,2018(19): 71-74.

[52]黄敦高,吴雨婷.浅谈智慧供应链的构建[J].中国市场,2014(10):20-21.

[53]陈力田.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进规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54]刘立波. 企业动态知识管理能力对管理创新的影响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

[55]LII P,KUO F-I. Innovation-oriented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for combined competitiveness and firm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174:142-155.

[56] DA MOTA PEDROSA A. Customer integration during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 exploratory study in the logistics service industry[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2,3(21):263-276.

[57]SHOU Y,LI Y,PARK Y,et al.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the contingency effects of production systems[J].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2018,24(4):352-360.

[58]NARASIMHAN R,KIM S W. Effect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Japanese and Korean firm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2,20 (3):303-323.

[59]PFEFFER J,SALANCIK G R.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M]. Redwood Ci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60]LIEVENS A,MOENAERT R K. New service teams as information-processing systems-reducing innovative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2000,3(1):46-65.

[61]李柏洲,尹士,曾經纬,等,基于SEM和B-Z反应的集成供应链合作创新机制与动态演化研究——集成供应链关系质量视角[J].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2):166-177.

[62]李柏洲,尹士,罗小芳. 集成供应链企业合作创新伙伴动态选择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18,23(3):123-131.

[63]YU C Y,JIANG X L,YU S Q,et al. Blockchain-based shared manufacturing in support of cyber physical systems: concept,framework,and operation[J].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2020,64: 101931.

[64]MUNIR,JAJJA M M S S,CHATHA K A,et al.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the enabling role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20,227:107667.

[65]陈晓玲.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类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4):77-78.

[66]MILES R E,SNOW C C. Organizational strategy,structure,and process[M]. Palo Alto: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67]武雅敏. 制造企业供应链联盟关系嵌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成熟度供应链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留叶数和成熟度影响雪茄烟叶品质
激光可精确检测水果成熟度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