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的稳定性观察

2020-08-13王俊辉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正畸骨性稳定性

王俊辉

【摘  要】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8例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的稳定性。结果:治疗后3月与矫正前比较,上下唇角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项目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与治疗后1年比较,下唇基角升高,而面型角降低,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Z角UL和软组织面角升高,而面凸角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畸形,可达到良好的疗效和稳定性。

【关键词】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正畸;正颌;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081-02

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畸形。其出现原因既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骨性Ⅲ类错颌畸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患者后天不良口腔习惯、替牙期不利因素、口腔疾患都有可能导致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的出现。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颌面部健康,更会给患者心理层面造成不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出现明显下降[1]。青少年有自身的生长潜力,可通过上颌前牵引、功能矫治器等进行治疗;而成年人生长发育完成,骨骼畸形难以矫正。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包括术前正畸、制订手术方案、制作咬合板、手术正颌、术后正畸治疗。本研究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并对治疗前及治疗后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8例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16-27岁,平均年龄(21.5±4.7)岁。排除长期偏侧咀嚼患者,有颜面部外伤、唇腭裂、有缺失牙、埋伏牙、单侧髁突肥大等影响颌骨形态的颌面部疾病。

1.2方法

1.2.1正畸方法

选用美国AO系统直丝托槽,上下颌粘接5-5托槽,于第一、第二磨牙处粘接颊面管,将0.014镍钛圆丝置入,保持牙列整齐,随后将0.016镍钛圆丝、0.016 ×0.022镍钛方丝、0.016×0.022ss、0.019×0.025ss逐步置入,保持上下牙列整齐平整,去除前牙代偿性倾斜,上颌前、后牙段加冠舌向转矩,下颌前牙段加冠唇向转矩,促进牙轴正常倾斜度恢复,利用橡皮链使下前牙间隙关闭,并调整下牙弓宽度,匹配上下牙列。

1.2.2正颌方法

行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及下颌双侧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对上颌骨进行前移及扩宽,后退下颌骨,纠正下颌偏斜,并行颌骨内固定、双颌结扎及颌间牵引。

1.2.3术后正畸

正畸时间约6个月,采用3/16或1/8橡皮圈牵引维持颌骨位置及咬合关系稳定,对上下齿咬合进行精细调整,保持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无缝隙。治疗结束后制作Hawley保持器,于6个月后复诊。

1.3评价方法

在治疗前、治疗后拍摄头部正侧位片,患者自然站立,双眼平视前方,眼眶、耳朵平面平行地面,上下唇自然闭合,后压轻咬正中位,呼吸平静,放松舌、口周肌肉,拍摄时避免吞咽动作。头颅定位仪严格定位,拍摄正位片。拍摄侧位片时使胶片与头颅正中矢状面平行,拍摄正位片平行额平面。X线片质量要求软硬组织轮廓清晰明显[2]。

1.4软组织测量指标

包括FCA角(面型角)、NLA角(鼻唇角)、ULP距离(上唇突度)、LLP距离(下唇突度)、EP-UL距离(上唇突点到E线)、EP-LL距离(下唇突点到E线)。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3月与矫正前比较,上下唇角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项目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与治疗后1年比较,下唇基角升高,而面型角降低,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Z角UL和软组织面角升高,而面凸角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畸形疾病,多由先天性遗传、环境影响导致发育障碍所致。不仅影响口腔颌面部正常咀嚼、发音等功能,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同时由于容貌缺陷给患者造成的巨大心理障碍。由于目前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对该病的治疗日益重视,治愈需求日益强烈。

目前,临床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多采用正畸-正颌联合疗法。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治疗程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和术后正畸。术前正畸包括去除牙齿代偿、排齐牙齿、调整牙弓宽度等。正颌手术一般为上颌LefortⅠ型截骨術+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或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和单纯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或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这种通过正颌外科手术移动骨块,结合口腔正畸治疗矫治骨性Ⅲ类上下颌骨间的水平向、垂直向、左右向的不调以及牙列不齐的联合治疗带给患者颜面和咬合的显著改善。术后接受正畸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其接受正颌手术之后颌骨关系较为稳定,患者颌骨关系的稳定性需要依靠术后的骨愈合,但患者的颌骨肌肉以及神经等目前无法完全使用新的颌骨状态,这就需要接受正畸辅助治疗。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反 复发情况,医生可以为其选择面框前牵引等治疗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功能矫治器[3]。这样,就可以及时将患者遗留的间隙关闭,帮助患者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咬合关系,并且有效维持患者去代偿之后的牙齿正常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1年比较,下唇基角、面型角、Z角UL、软组织面角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畸形,可达到良好的疗效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王金刚.正颌-正畸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术前术后正畸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8,42(6):573-574.

[2] 谢跃伶.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5):79-81.

[3] 王秀婧,张怡美,周彦恒,等.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稳定性[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1(1):86-92.

猜你喜欢

正畸骨性稳定性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效果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成骨细胞在骨性关节中发挥的作用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非线性多率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稳定性
任意切换下的连续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分析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效果分析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稳定性研究
热激活镍钛弓丝和普通镍钛弓丝在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