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石猎人”芰踅

2020-08-13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0年8期
关键词:古生物刻刀足迹

有这样一群人,每当发现有化石时,他们呼朋引伴前往探秘。然后又聚在一起,齐心揭开冰冷石块背后的秘密。他们就是“化石猎人”。

蜀南刘建足迹

刘建就是这样一位“化石猎人”。 根据刘建他们提供的信息,经中、美、德等国古生物学者共同研究,他们在中国四川古蔺县椒园乡下侏罗统地层中发现了一批恐龍足迹。这些足迹不仅是新发现的物种,也是中国乃至亚洲首次记录蜥脚类足迹的新属。为感谢刘建为考察做出的贡献,科学家们将新发现的足迹命名为“蜀南刘建足迹”。

在中国,专门研究古生物的专家屈指可数,如果仅靠几位专家用脚步去丈量大地,从而获得大量野外发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遍布全国的“化石猎人”就变得尤为重要。“化石猎人”泛指“半专业化”的地质考古爱好者。他们对中国古生物的研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颗马的牙齿引爆化石热情

而刘建成为“化石猎人”,还源于他8岁时的一个“惊喜”。当时还是个小男孩的他,和小伙伴在沙河边玩耍,看到一块非常漂亮的石头,纯净的黄颜色,油光水滑,像玉一样。

心生好奇的他,把石头带到地质学院古生物馆的老师那里,寻求验证和答疑。老师告诉他,这是一颗马的牙齿,来自几万年前,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化石。自此,这颗马的牙齿成为刘建开启化石世界的一把钥匙。

后来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古生物学以及相关的地质学知识,并向中科院的科学家、博物馆的专家请教学习。

一份融入血液的爱好

在圈子里,能找到化石,不算高手。一块精美的化石,重在修理。化石圈子有这样一句俗语:“3分找,7分修。”走进刘建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茶几上的两架显微镜和各种规格的刻刀,充电的、普通的,甚至还有辅助工具——吸尘器。他的家里收藏着上千件化石。

遇到一块复杂的化石,修起来那可是几个月的事了,常常修到手发软。先用地质锤把外围的石头敲掉,然后用电刻刀,顺着化石的形状修理。再在显微镜下,往细致处修。慢慢修,露出眼睛、鳞片、尾巴……在一双巧手下,一万年前,那鲜活的生命就跃然眼前。

平日,为了找化石,刘建经常弄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虽然负伤,但是他很开心。他觉得这一份爱好像是融入了血液,离了它,生活便如嚼蜡。与远古生物一块起舞的浪漫,不是谁都能理解的!

猜你喜欢

古生物刻刀足迹
党的足迹
转一转,日期早知道
足迹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趣图
原角龙
胡同里的传奇
胡同里的传奇
我有一个梦想
中国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