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传承与发展概述

2020-08-12王艳梅管傲然管遵惠管薇薇李群丁丽玲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2期

王艳梅 管傲然 管遵惠 管薇薇 李群 丁丽玲

摘  要:本文概述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及发展传播。管氏特殊针法有100多年历史,奠基于上世纪3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与传播,其发展轨迹既是管氏五代传人励精图治,传承创新的奋斗史,也是近百年中国社会变迁和进步的写照。文中介绍了管氏针灸在国内外的传播情况。在新形势下流派发展首先要抓住源头,立足继承,下功夫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熟悉经典,具有良好医德是根本,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开拓创新。

关键词:中医流派;针灸传承;管氏特殊针法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2-0003-03

管氏特殊针法是以管正斋、管遵惠等为代表的管氏医家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针刺技术与针刺手法的总称。主要包括:管氏舌针疗法、管氏耳针疗法、管氏热针疗法、蜂针经穴疗法、管氏过梁针疗法、管氏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特殊针法,以及管氏下针十法、管氏乾坤午阴刺法、管氏基础补泻手法、管氏高级补泻手法、管氏特殊补泻手法等家传针刺手法[1],是管氏五代传人励精图治、传承创新的成果,2017年入选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是2012年國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公布的第一批 64 家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2019 年流派传承工作室因验收成绩优异,发展潜力大,又确立为流派传承工作室第二轮建设项目。本文概述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及发展传播,并探讨新形势下流派发展的方向。

1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的发展

管氏针灸从清末至今逐渐发展传播,成为国内具有特色的针灸流派并非偶然,其发展轨迹既是管氏五代传人励精图治,传承创新的奋斗史,也是近百年中国社会变迁和进步的写照。

1.1  起步

管氏针灸创于清末,管氏开山祖师管家岱出师名医,先后在高密、济南、青岛开设医馆和药铺行医,成为当地针灸名医,造福一方。其子管庆鑫自幼随父行医,19岁悬壶济世,主要在高密,济南等地行医,而立之年即为齐鲁名医。擅长针灸和中医内、妇、儿科。被誉“华扁在世”,“妙手神针”。主要著作《杏苑医经》《管氏针灸金匮》[2]。留下《医苑拾珍》等大量中医、针灸经典与临床经验手稿,书写恭楷清秀,令人叹为观止。他书写的家训“勤读,勤记,勤背,勤思,勤做;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大医精诚。”是管氏家风,也是后辈做人、行医的准则,培养和造就了三代中医人才。

1.2  奠基

上世纪30年代,管氏第三代传人管正斋正当而立之年,由北京朝阳大学毕业,考取官费留学日本,摘蕊东瀛针灸之精华,回国后医术益工。管正斋先生以振兴中医针灸为己任,致力发展和推广针灸医术。他应承淡安先生邀请,参加了 “中国针灸学研究社”[3],1932年曾执教北京针灸班,参与了1933年10月创刊的中国最早针灸期刊《针灸杂志》第一期的编辑出版工作,之后在该杂志发表了多篇论文,公开家学,提携后进。1943年,他撰写了针灸专著《杏轩针灸经》,在当时针灸书籍匮乏的年代,弥足珍贵。抗战时期他为避战乱迁居昆明,从此造福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为中医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关于“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等论述,充分肯定了中国医药学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管正斋先生以培养中医针灸人才、宏扬祖国医学为己任,更加积极投身于针灸研究与传播。这一时期管正斋先生对经络辨证,针刺手法,舌针,耳针,过梁针,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均有创新和发展,奠定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理论基础。20世纪50年代,他先后在各类针灸、中医、西学中研究班、培训班中任教,推广和发展针灸学。1960年受聘于新成立的云南中医学院,承担《内经》及针灸学教学工作,兼任医经教研组顾问,出版了《针灸配穴成方》《子午流注环周图诠注》《实用针灸手册》等专著。发表了管氏针刺手法及舌针、耳针等多篇论文。使管氏特殊针法得到了传播。管正斋先生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对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从其学者遍及全国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4]。

1.3  发展

从1978年中共中央转发卫生部《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始,国家对中医中药的发展从政策、法律到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中医药进入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亦进入完善、发展、创新的重要阶段。1986年管氏第四代传人管遵惠教授带着在国营西南仪器厂职工医院等单位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创造发明,作为专业人才被引进到昆明市中医医院。他厚积薄发,砥砺前行,把原来仅有五六个门诊医生的针灸科,建设成为有现代化管理的病房及有中风、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瘫等多个专病门诊,具有专科特色、人才梯队、临床疗效显著、科研教学成果累累的省、市重点专科。与此同时,管教授系统整理家父针刺手法[5]、舌针疗法[6]、过梁针疗法[7]、子午流注针法[8]、灵龟八法[9]等经验,并在临床运用中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管遵惠教授发明的GZH型热针仪[10],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痹证等疗效显著,“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被遴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他引用蜂针治病的经验,结合管氏针灸特点,创立了蜂针经穴疗法[11],提高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顽固性面瘫等病的临床疗效。在这一时期,管遵惠教授出版了《论经络学说的理论和临床运用》[12]《管氏针灸经验集》[5]等学术著作;通过带教国内外学员,出国讲学,举办学习班、提高班、继续教育培训班,参加学术会议和在期刊发表论文等一系列措施,使管氏特殊针法学术经验得到推广和传播。

管氏第四代传人管遵信教授,对耳穴研究运用数十年[13]。他继承管正斋先生经验,运用针灸和耳针治疗疑难杂症和常见病多发病经验独到,研制成功玉卫22型袖珍穴位探测仪,发明的“耳穴染色进行疾病诊断”获原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乙级奖。主编了《中国耳针学》[14],主持并起草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和中国针灸学会委托的《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草案)》。1988年创办“中华耳针函授部”,在国内举办了44期耳针、针灸、科研方法培训班。给加拿大中医药针灸学院讲学6年,每年一学期。为国内外培养针灸、耳针人才3000余人。

管遵惠、管遵信二位传人,继承和发展了管氏针灸学术理论,对针刺手法、经络辩证、舌针、耳针、过梁针、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均有创见和发展,发明热针,创蜂针经穴疗法,完善了管氏针灸医学学术思想,创新和发展了管氏特殊针法,形成了学术特点鲜明的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

2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的传播

多年来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的领军人管遵惠教授率领弟子为传播管氏特殊针法,提高临床疗效做了大量工作。

2.1  借助传播媒介

管遵惠教授先后担任《健康时报》《自我保健报》《云南老年报》《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等报刊杂志的专栏撰稿人、医疗保健顾问、编委等职,发表了220余篇稿件,宣传普及针灸和中医中药知识,为提高中医、针灸的普及率,增加民众对针灸治疗的依从性,可谓用心良苦。

2018年5月31日管遵惠教授及弟子们注册开通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公众号。通过微信这个大众平台,及时更新新闻动态,展现名医风采,普及针灸知识,传播管氏针灸学术经验。

2017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厘定,管氏特殊针法流派传承工作室采用二维码信息技术,运用视频资料,出版了《管氏特殊针法流派临床经驗全图解》[1],创新推广方式,为更好的学习掌握管氏特殊针法提供了方便。

2.2  设立二级工作站

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以来,共在昭通、大理、禄劝、曲靖、临沧、开远、昆明经开区、宁洱县、昆明官渡区、开远市以及美国佛罗里达等地建立二级工作站12个,培养弟子96人。各地撰写临床运用管氏特殊针法的论文36篇,出版专著籍2部,科研立项 5项。获奖2项。

2014 年11月13日,在昭通市中医医院,建立了第一个二级工作站,为贫困山区培养了24名针灸医生,为提高农村医疗技术水平做了大量工作。

2018年10月1日,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第一个国外二级工作站--管氏康复和针灸诊所,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盖因斯维尔市开始试营业,该工作站由管氏针灸第五代传人管薇薇博士负责。开业两年多来,就诊人数逐月攀升,凭借管医生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技术以及先进的医疗设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在圣爱中医馆设立工作室,授业弟子16人。

2.3  举办全国继续教育培训班和国家级、省级继教项目

举办全国继续教育培训班4届,举办4次国家级继教项目,6次云南省级继教项目,1100多学员参加学习。接受国内和省内进修医师422名。推广管氏特殊针法学术经验。

2.4  在海外的传播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经验在海外也得到推广传播。管遵惠教授先后应邀赴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地讲学,亲授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理论及临床经验课程,推广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思想,学员遍及自比利时、德国、法国、荷兰、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非洲、比利时等,受到热烈欢迎。

澳大利亚医师安德鲁斯博士(ANDREW MCPHERSON),翻译出版了管遵惠1984年编著的《论经络学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12]学术专著。《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15]一书,于2019年由BALBOA PRESS出版社出版,在美国、澳洲等地发行,填补了英文版管氏针灸学术流派书籍的空白。

2007年,全国第二批老中医专家管遵惠学术经验继承人谭保华到非洲乌干达金贾医院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医疗援外工作。在缺医少药现象严重的当地,她全心全意为非洲人民治疗痹证、腰腿痛、中风等多种病症,受到患者好评。

全国第二批老中医专家管遵惠学术经验继承人徐杰受邀到瑞士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2009年受聘为瑞士明道中医集团公司医生负责人,教授,并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瑞士实习基地临床导师,指导硕士、博士生临床工作。

2009年3月云南省首批中医师带徒管遵惠学术继承人郭翠萍受邀到瑞士琉森的莲福中医针灸治疗中心工作交流2年。在当地主要治疗抑郁症、偏头痛、肠胃功能紊乱、腰腿痛、失眠等疾病,疗效显著。

2018 年9月由瑞士高等中医药学院和中国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创办的“管氏针灸国际博士生班”,面向瑞士及欧洲各国招生,使学习管氏针灸更加规模化、正规化、系统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决策,对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流派获得了一次对百年来管氏针灸学术发展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的机会,也面临着如何发展创新、传承传播,怎样培养有智慧、有品格、有修养、有担当的优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人的挑战[16]。抓住源头,立足继承;勤思勤做,不断创新,这是管遵惠教授身体力行给我们的答案。2018年,管遵惠教授将家传手抄本师承教材《针灸必背医籍选—管氏针灸金匮》[2]整理付梓出版,内容涵盖中医典籍中作为修习针灸者从基础到入门必须掌握和背诵的知识要点,以及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源流,作为管氏传人的基本读物。翻开首页,家训赫然在目,大医精诚。现代针灸人,下功夫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熟悉经典,具有良好医德是根本,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开拓创新,这也是管氏先辈对后来人的厚望。流派传承,发展创新,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管遵惠,管傲然,管薇薇.管氏特殊针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176.

[2]管遵惠,管傲然,管薇薇.针灸必背医籍选—管氏针灸金匮[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9:205-206.

[3]梅焕慈,承为奋.悼念承淡安先生—追记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成立五十周年[J].云南中医杂志,1980,1(06):13.

[4]邱纪凤.云南著名针灸专家管正斋[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71(4):43-45.

[5]管遵惠.管氏针灸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98.

[6]管傲然,管薇薇,李群,等.舌针治疗作用机理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04):914-915.

[7]汤小荣,黄培冬,王琳,等.管氏过梁针法及其腿部取穴规律探析[J].中国针灸,2019,39(02):185-188.

[8]管遵惠,管傲然,管薇薇,等.管氏补泻手法学术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2):553-555.

[9]管遵惠,丁丽玲.管氏两代名医针灸配穴经验与验案[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9:63-74.

[10]管遵惠.热针疗法的临床运用及机理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06):58-60.

[11]管遵惠,管傲然,管薇薇.管氏特殊针法集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62-81.

[12]管遵惠.论经络学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13]程梓农.《中国耳针学》读后感[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1):3-3.

[14]管遵信.中国耳针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5][中]管遵惠.论经络学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M].安德鲁斯.布鲁明顿:巴尔博亚出版社,2019.

[16]洪净,吴厚新.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中一些关键性问题的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641-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