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红皮马铃薯引种及筛选试验

2020-08-12罗焕明李成晨索海翠单建伟刘计涛李小波

广东农业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华彩抗病性单株

罗焕明,李成晨,索海翠,单建伟,安 康,王 丽,刘计涛,李小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研究意义】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为我国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3],因其宜粮宜菜、蛋白含量高、维生素含量高、热量小等优势,符合当前国人的饮食要求,市场需求日益增加[4-5]。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冬季气候条件适宜马铃薯生长,加上冬闲田和地理区位三大优势,成为我国冬种马铃薯产业最适宜的地区之一[6-7]。由于广东马铃薯种植效益高、适宜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等多重优势[8-10],广东马铃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然而,广东冬种马铃薯的品种类型十分单一,其中粤引85-38(费乌瑞它)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11],该品种产量中等,抗病性非常差,在广东省气温偏高、降雨较多、传毒媒介和病毒毒源而且复杂的基本情况下,生产风险极大[7]。因此,引进和选育高产、多抗适宜的马铃薯品种,对于广东省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由于广东省的地理及气候原因,在本省很难进行马铃薯的杂交育种工作,大部分需要依靠省外兄弟单位的支持,所以目前广东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均为外地引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早在1993年引进审定了粤引85-38这个品种,2005年后又陆续引进中薯3号、大西洋、云薯901、陇薯7号等一系列品种[12],这些品种基本都是黄皮黄肉或白肉,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直至2017年才有关于广东省彩色(彩肉)马铃薯资源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13],但该研究着重引进彩肉特别是紫肉或带紫色花纹的马铃薯品种,这些品种在广东地区的接受率非常低,大面积生产相当困难。目前关于红皮马铃薯的引种鲜有报道,且缺乏系统性,省内唯一详细报道的是潮州市科技发展中心的洪旭宏等[14]研究了红皮马铃薯粤引86-2的特性和栽培技术,并没有涉及其他同类品种的比较,且该品种引进已超过10年,近几年国内已涌现多个高产、抗病性好的红皮马铃薯品种。

【本研究切入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改变,广东省内马铃薯消费由原来仅认可黄皮黄肉到现在逐渐接受红皮黄、白薯肉的马铃薯品种,但对紫色或黑色马铃薯品种仍然比较抗拒。随着市场对红皮马铃薯的需要日益增加,引进和选育高产、多抗的红皮马铃薯品种越发重要,既能满足市场对红皮马铃薯的需求,也能保证广东省马铃薯产业的良性发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立足广东省冬种马铃薯生产实际,通过引进近年来培育的优新红皮马铃薯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验证新品种在广东的适应性、丰产性、稳定性和多抗性,为农民科学选种、用种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区试验基地,海拔29 m,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面平整,前茬作物为水稻,抽水灌溉,排灌方便。

参试马铃薯品种包括:华薯1号、华彩1号由华中农业大学提供,云薯306、云薯603、lu10-36、S14-1743、S14-1747由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提供,青薯9号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对照种费乌瑞它由天津市天兴佳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将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4.2 m、宽1.2 m,面积5.04 m2,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垄距120 cm,株距28 cm,行距40 cm,每个小区种植30株,种植密度59 524株/hm2,“之”字形种植。

2019年11月25日畦上开中沟施基肥,覆土后再开种植沟播种,播种后不做覆膜和稻草覆盖,追肥施于畦(大垄双行)中央。基肥:施用鸡粪7 500 kg/hm2、复合肥(15∶15∶15)900 kg/hm2。12月31日第1次追肥施尿素150 kg/hm2,2020年1月20日第2次追肥施用复合肥4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2020年3月11日收获。

调查项目包括马铃薯物候期、植株形态特征、田间主要性状、块茎主要性状、收获产量、主要病害等。室内考种调查薯块性状。生育期指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物候期

从表1 可以看出,各参试马铃薯品种的生育期为72~90 d,各品种的生育期由于后期天气温度过高普遍缩短。其中S14-1743、S14-17471的出苗期最早,从种植到出苗仅需20 d,成熟期也较早,全生育期为87 d;lu10-36的出苗期最晚,从种植到出苗需要36 d,成熟期也最晚,收获时还没有完全成熟,全生育期85 d;对照种费乌瑞它成熟期最早,全生育期最短、为72 d,青薯9号全生育期最长、为90 d,华薯1号、华彩1号全生育期均为82 d,云薯306全生育期为78 d,云薯603为80 d。

2.2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植株形态特征

从表2可以看出,9个马铃薯品种株型均为直立型;除华彩1号植株繁茂性中等外,各品种(系)繁茂性都很强;华薯1号有少量开花,花冠颜色红紫色,其他品种(系)均不开花;云薯603叶色深绿,其他品种叶色均为绿色;华彩1号、云薯603、青薯9号茎色为紫色,云薯306、云薯603、S14-1747、费乌瑞它茎色为绿色,华薯1号、lu10-36、S14-1743局部有色。

2.3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田间主要性状

由表3 可知,9个参试马铃薯品种(系)出苗率为76.7%~93.3%,其中S14-1743出苗率最高、为93.3%,华薯1号次之、为90%,lu10-36居第3位、为87.8%,云薯603最低、为76.7%;单株主茎数为1.0~2.3条,其中云薯603和S14-1743单株主茎数最多、均为2.3条,费乌瑞它和华彩1号单株主茎数最少、均为1.0条;株高为35.5~86.5 cm,其中S14-1743株高最高、为86.5 cm,lu10-36次之、为84.6 cm,华彩1号最矮、为35.5cm,比对照种矮4.7 cm;茎粗为9.88~13.64 mm,其中lu10-36茎粗最大、为13.64 mm,云薯306最小、为9.88 mm;单株薯块数为3.6~13.5个,其中华彩1号最少、为3.6个,lu10-36最多、为13.5个;单株块茎重为261~797 g,其中青薯9号单株块茎重最高、为797 g,S14-1743和华薯1号均超过700 g、分别为740、713 g,华彩1号最低、为261 g;单薯重为44.7~133.7 g,其中云薯306单薯重量最高、为133.7 g,青薯9号为122.6 g,S14-1743为117.5 g,华薯1号为115.0 g,对照种费乌瑞它为95.8 g,lu10-36单薯重量最低、为44.7 g。

表1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物候期Table 1 Phenological period of tested potato varieties(lines)

表2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植株形态特征Table 2 Pla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sted potato varieties(lines)

2.4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块茎性状

由表4 可知,在全部参试马铃薯品种中,整齐度除lu10-36不整齐、华彩1号和云薯603中等外,其他品种均达到整齐水平;华薯1号、华彩1号、S14-1747和青薯9号薯形为椭圆形,云薯306和云薯603为扁圆形,lu10-36为圆形,S14-1743和对照种费乌瑞它为扁椭圆形;除云薯603和S14-1743薯皮略麻外,其他品种(系)薯皮均光滑;华薯1号、云薯306、S14-1743、S14-1747、青薯9号和费乌瑞它肉色均为黄色,云薯603为白色,lu10-36肉色深黄,华彩1号为红色;除华薯1号芽眼中等外,其他品种(系)芽眼均较浅;商品薯率为73.3%~96.5%,其中华薯1号商品薯率最高、为96.5%,lu10-36最低、为73.3%;干物质含量为14.6%~24.7%,其中青薯9号干物质含量最低、为14.6%,云薯603最高、为24.7%。

表3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田间主要性状Table 3 Main field characters of tested potato varieties(lines)

表4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块茎主要性状Table 4 Main tubers characters of tested potato varieties(lines)

2.5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产量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青薯9号产量最高,为37 500.0 kg/hm2,比对照种费乌瑞它增产10 119 kg/hm2,增产率为37%,差异显著;华薯1号产量次之,为35 912.7 kg/hm2,比对照种增产8 531.7 kg/hm2,增产率为31.2%,差异显著;S14-1743产量为34 722.2 kg/hm2,比对照种增产7 341.2 kg/hm2,增产率为26.8%;S14-1747产量为33 333.3 kg/hm2,比对照种增产5 952.3 kg/hm2,增产率为21.7%;云薯306比对照种增产15.9%,lu10-36比对照种增产3.6%;华彩1号产量为16 071.4 kg/hm2,比对照种减产11 309.6 kg/hm2,减产41.3%,差异显著;云薯603比对照种略有减产。

2.6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田间主要病害

从表6可以看出,花叶病毒病发病率以华薯1号最高、为16.7%,对照种为14.4%,lu10-36和S14-1747最低、均为0;卷叶病毒病发病率以对照种最高、为8.9%,华彩1号次之、为6.7%,华薯1号为5.6%,其余品种(系)均为0;9个品种(系)环腐病的发病率均为0;早疫病发病率为3.3%~35.6%,其中对照种高达35.6%,与其他品种(系)差异显著,lu10-36最低、为3.3%;晚疫病发病率以对照种费乌瑞它最高、为11.1%,华彩1号为6.7%,其他参试品种均为0。表明参试品种(系)抗病性比对照种费乌瑞它明显增强。

表5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产量分析Table 5 Yield analysis of tested potato varieties(lines)

表6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田间主要病害发病率(%)Table 6 Incidence rates of major diseases in the field of tested potato varieties(lines)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华薯1号、S14-1747、S14-1743、青薯9号4个马铃薯品种(系)增产率均在20%以上,以青薯9号产量最高,为37 500.0 kg/hm2,较对照种费乌瑞它显著增产10 119.0 kg/hm2,增产率为37.0%;其次是华薯1号,产量为35 912.7 kg/hm2,较费乌瑞它显著增产8 531.7 kg/hm2,增产率为31.2%;S14-1743居第3位,产量为34 722.2 kg/hm2,比费乌瑞它增产26.8%;S14-1747居第4位,产量为33 333.3 kg/hm2,比费乌瑞它增产21.7%。这4个品种增产效果非常明显,但只是1年的统计数据,还需要进一步试验。

本试验由于种植时间偏晚(广州地区一般种植时间为11月上旬),加上马铃薯生产后期遇到高温、雨水天气,参试品种(系)生育期为72~90 d,其中生育期最长的青薯9号为90 d,云薯306仅78 d,生育期均较短。与报道的青薯9号生育期120 d左右[15-16]、云薯306生育期 91~107 d[17-19]、云薯603生育期116 d[20]相比,生育期明显缩短,因此还需进一步确认。

参试品种之间性状表现差异仍然较大,品种的特点鲜明,华薯1号在参试材料中是唯一一个开花的品种,可作为广州地区育种亲本;云薯306单株结薯个数不多,但单薯重量最高;lu10-36单株结薯数量最多,但单薯重量最低,肉色深黄,同时其抗病性是各个参试材料中最好的,可作为选育抗病品种的亲本。虽然华彩1号产量较低,但其肉色为红色,不仅适应马铃薯市场对于产品的多样性要求,也可以作为选育多样性品种的亲本,并且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改变肥料配方等一系列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有望增加其产量。另外,青薯9号、华薯1号、S14-1743和S14-1747在单株重量、单薯重量、产量、商品薯率、抗病性等综合性状兼顾得较好,推广潜力较大。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马铃薯品种(系)均能在广州地区正常生产,适宜在广州地区种植。在农艺性状方面,除华彩1号外,各参试材料生长势均较强;在田间主要性状方面,除华彩1号和云薯603外,其他参试材料的单株薯块重量均比对照种高,而华薯1号、云薯306、S14-1743、青薯9号的单薯重量比对照种高;在块茎性状方面,华薯1号、云薯306、S14-1743、青薯9号的商品率与对照种相当,均超过90%;在产量方面,青薯9号、华薯1号比对照种显著增产,S14-1743、S14-1747虽然增产不显著,但也比对照种增产20%以上,效果明显;抗病性方面,各参试材料的抗病性均比对照种抗病性强。

综上所述,青薯9号、华薯1号、S14-1743、S14-1747这4个品种(系)生长势较强,在农艺性状、抗病性和产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种,推广应用潜力大。建议今后这4个品种(系)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以确定其地域适应性。

猜你喜欢

华彩抗病性单株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