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阳镇敬老院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分析

2020-08-11朱燕胡茗顾海平王一峰

贵州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敬老院心理咨询分值

朱燕 胡茗 顾海平 王一峰

(上海市金山区山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1508)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入住敬老院的老年人也在不断增加,由于老年人离开熟悉的环境,与子女亲友分离,加上对敬老院环境陌生,不愿意交流,且适应能力较弱,出现明显的孤独感,精神文化生活欠缺,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多数老年人还伴随多种慢性疾病,进一步加剧其负面情绪,还将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本文主要对山阳镇敬老院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分析,并施以心理干预,探讨干预措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期间入住上海山阳镇敬老院且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30位老年人,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3岁,平均(71.32±5.1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8例,初中8例,高中及以上4例;其中合并慢性病19例,未合并慢性病11例;有子女28例,无子女2例。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为敬老院内100位老年人发放问卷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测试,筛选出阳性老年人,选出分值高的前30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意识清醒、可正常沟通,可理解配合完成问卷。排除感官残疾者,合并失智、痴呆、精神残疾的老年人,排除不符合研究目标的其他情况。SAS包括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分值以50分为界,其中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69分;SDS包括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分值以53分为界,其中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为老年人读出问题,并如实记录老年人的回答内容。

1.2.2干预措施 (1)家庭医生团队组建:团队成员包括负责人2名(全科主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主管护师),课题指导2名(主治医师与副主任医师各1名)、课题实践5名(主管护师1名,全科主治4名),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及主治医师针对老年心理、精神问题及如何有效沟通及干预等知识进行培训。(2)制定计划:对轻度及中度抑郁状态的老年人通过个别及集体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心理危机干预等,45 min/次,1次/周,计划维持干预治疗12周,分别于入组时、治疗第4、8和12周时进行SAS和SDS量表评估,对于干预后期SAS、SDS分值仍较高的老年人需转至精神专科治疗;(3)方案实施:①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在短时间内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及好感,主动热情的与老年人交流,可采取触摸、体态语言等加强沟通,以便理解老年人的需求;②消除老年人焦虑、抑郁情绪,针对每位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并向其讲解负面心理情绪的危害、预防及保健知识,尽可能以简短的语言表达,提升老年人的兴趣及新鲜感;对于行动能力较好的老年人应督促其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询问老年人喜欢的运动或向其推荐符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锻炼,鼓励老年人多与院内其他老年人聊天、收看喜爱的电视节目、收听广播等,培养其兴趣爱好,转移老年人注意力,进而调节其焦虑、抑郁情绪;③与老年人家属进行沟通,叮嘱老年人家属多看望老年人,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④编制宣传宣教手册发放给老年人,方便老年人阅读;还可根据老年人喜好,发放小礼物,改善老年人负面情绪;⑤对患有慢性疾病及特殊需求的老年人,全科医师及心理咨询师应定期为老年人诊治。上述干预措45 min/次,1次/周,共实行12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老年人入组时及干预后焦虑、抑郁情况及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于入组时及干预第4、8及12周时采用SAS与SDS量表评估[2];生活质量:于入组时及干预12周后采用生活质量简表(SF-36)[3]判定,共8个维度,分别为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及社会功能,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焦虑、抑郁情绪 干预第4、8及12周,老年人SAS、SDS评分均较入组时低(P<0.05)。见表1。

表1 入组时、干预第4、8及12周SAS、SDS评分对比分,n=30]

2.2生活质量 干预12周后,老年人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入组时升高(P<0.05)。见表2。

表2 入组时及干预第12周SF-36各维度评分对比分,n=30]

3 讨 论

老年人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率较高,原因在于: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改变,其生活适应能力较弱,加上缺乏人际交流等因素,进而引发焦虑、抑郁情绪;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均不断衰退,慢性病发生率较高,导致其长期处于带病状态,受到病痛折磨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进一步加剧焦虑、抑郁情绪;敬老院医师多为非心理医师,无焦虑、抑郁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往往仅注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其心理健康;敬老院护理人员通常缺乏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日常护理过程中通常无法及时发现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情绪[4]。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第4、8及12周,老年人SAS、SDS评分均较入组时低;干预12周后,老年人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入组时升高,表明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敬老院老年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本方案中主要通过家庭医生团队对敬老院老年人进行心理干预,其优势在于:家庭医生团队中由全科主治医师负责,临床经验丰富,可充分了解老年人的情况;其中还有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可充分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明确其焦虑、抑郁程度[5]。护理期间与老年人亲密接触,并为其进行慢性病管理,根据老年人的疾病特点、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解答其提出的相关问题,包括疾病、用药、人际交往、健康等,根据老年人行动能力、个人喜好等,指导其进行相关运动锻炼,转移老年人注意力,调节其焦虑、抑郁情绪,最终改善其生活质量[6]。

综上所述,敬老院老年人属于特殊群体,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应积极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敬老院心理咨询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爱心送到敬老院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火场救人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