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帮扶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及心理状况、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0-08-11张笑梅李雪艳

贵州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满意度心理

张笑梅 李雪艳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山东 淄博 2551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涉及感知、情感、行为等诸多障碍,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部分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且病情迁延反复,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1]。临床通常使用抗精神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认知功能[2]。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关爱帮扶综合干预包括随访评估及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等,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但目前临床上关于关爱帮扶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关爱帮扶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并观察其对心理状况、认知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4~59岁,平均(46.85±5.45)岁;病程6个月至9年,平均(5.21±1.25)年。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4~60岁,平均(46.91±5.53)岁;病程8个月至9年,平均(5.24±1.31)年。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诊断标准》[4]诊断标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基本未改变;无自杀倾向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药物滥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每年 4 次的常规随访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每个月到社区进行精神疾病常识的健康教育授课;对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针对患者不合理的认知方式给予纠正和指导;对患者进行至少 2次的访视,及时了解病情,指导患者及时服药、就诊等,给予专业的医疗建议。

1.3观察指标 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表进行,总分100分,得分≥90分为满意,得分70~90分为一般,得分<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焦虑状况,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越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状况,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越抑郁;采用MMSE 进行认知能力检测;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阳性症状量表(SAPS)对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越严重;应用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SF-36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得分越高说明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满意21例、一般1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12%;对照组满意13例、一般14例、不满意12例,满意度为69.23%。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9.281,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分]

2.3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t=7.139、13.529、3.989、3.067、2.579、2.6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比较分]

2.4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状态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PANSS、SAP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PANSS、SA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状态比较分]

2.5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t=8.991、4.772、6.619、4.711、9.107、5.032、13.168、8.522,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 论

据统计[5],我国至少有1600万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精神分裂症占很大比例,大多数患者出院后跟家人住在一起,依靠家属照料。但是家属对疾病治疗了解较少,在照顾中较为困难,大部分患者心理状况较差,因此需要心理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复发率。研究[6]报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模式能减轻家庭负担。李艳玲等[7]采用全科团队模式管理对患者自我管理情况有好转的同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关爱帮扶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与国外研究[8]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关爱帮扶综合通过定期活动的介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使护理人员对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易出现行为异常,往往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且部分家庭困难患者受医疗费用的影响,得不到稳定治疗,加剧患者悲伤的情绪,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帮助具有重要意义[9]。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关爱帮扶综合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对康复有极大的帮助。与李世明等[10]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是关爱帮扶综合干预包括家庭随访及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此外,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PANSS、SA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关爱帮扶综合干预能通过心理干预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使患者在治疗中与家属及医患互动、交流,纠正其错误的认知,改善患者领悟能力,从而提高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关爱帮扶综合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满意度心理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小测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心理感受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