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具备的作用

2020-08-11赵婧萱苏永娟

贵州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缺铁性血常规符合率

赵婧萱 苏永娟

(1.杨凌示范区医院检验科,陕西 杨凌 712100;2. 岐山县医院检验科,陕西 宝鸡 722400)

贫血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血液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值,成为危害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1]。由于贫血具备起病隐匿、病情复杂等特征,极易被人们忽视,若未尽早发现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后,极易牵连机体循环、神经、生殖、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受损,严重者甚至出现畸形肾衰竭、呼吸困难等现象,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2]。另外贫血中以巨幼贫与缺铁性贫血两大类较为常见,但两者治疗方案不同,因此尽早诊断,对其病情进行确诊,才可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促进病情快速稳定,为早日康复提供前提[3]。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血常规检验被广泛应用于贫血诊断中,具有操作简便、检验费用低等优势,受到临床及患者的广泛认可,同时可提升疾病检出率,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贫血进行区别,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4]。因此本文旨在探析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具备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照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纳入的60例巨幼贫患者作为A组,6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B组,另选择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C组。A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3~71岁,平均(56.47±2.39)岁。B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24~71岁,平均(56.90±2.14)岁。C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70岁,平均(56.66±2.28)岁。纳入标准[5]: A、B组均符合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实验对象的基础信息完整,顺利完成研究者;实验对象及家属了解本次实验步骤,并签订知情书。剔除标准: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者依从性较差者;经检查显示免疫性疾病、肝肾疾病、器官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收集并整理所有实验对象的基础信息,清晨抽取其空腹静脉血2 mL,放置于EDTA抗凝管内,并准确进行标记,保证血液标本与抗凝剂完全混合,防止其凝固,及时送检。选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严格遵照说明书要求进行血常规检验,记录所有实验对象的各项血液指标。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三组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RBC/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水平,同时观察血常规检验A、B组患者的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符合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00%[6]。

2 结 果

2.1三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A组RBC、Hb、MCH、MCV、RBC/MCV、RDW与B、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2.2A、B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A组血常规检验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0.00%(48/60)、95.00%(57/60)、70.00%(42/60);B组血常规检验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54%(53/65)、95.38%(62/65)、72.31%(47/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0.016、0.130,P>0.05)。

3 讨 论

巨幼贫与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前者主要是指患者机体中缺少叶酸或者维生素B12;而后者是指患者合成的铁元素明显降低,使其长时间处于缺铁状态,同时影响Hb合成功能,进而引发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近年来临床对贫血疾病的治疗越来越重视,但不同类型的贫血存在不同治疗方案,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首先应确定患者的贫血类型[7]。既往多选择基因检验,虽然取得过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其专业性较强,且仪器设备较为昂贵,无法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使用。随后临床发现血常规检验效果更好,对患者血液进行收集,并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查,最后观察其RBC、Hb、MCH、MCV、RBC/MCV、RDW水平,进而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具有操作简便、检验费用较低等优势,明显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8]。

本文结果显示,A组RBC、Hb、MCH、MCV、RBC/MCV、RDW与B、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B组经过血常规检验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健康者相比,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且血常规在不同类型患者的检验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敏感性及特异度。由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因为机体中铁元素供应并不稳定,其血液细胞随着缺铁程度发生较大改变,直接影响机体内红细胞的充盈程度,从而使其体积产生变化,最终造成红细胞体积不均匀。而巨幼贫患者中缺少Hb,因此两类患者机体中铁代谢存在较大差异[9]。经过血常规检验后,不仅发现贫血患者与健康者的相关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且巨幼贫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相关指标也存在较大区别,从而证实血常规检验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检出疾病,还可对病情类型进行有效区别,可成为临床常见的诊断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缺铁性血常规符合率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151例蒙古族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