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疗效分析

2020-08-11汪鹏刘娟

贵州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

汪鹏 刘娟

(商洛市中心医院,陕西 商洛 726000)

随着微创理念深入临床,越来越多手术追求无创性,以期在保障手术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患者疼痛感受,进而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体现以人为本的临床治疗精神[1]。这就要求临床深入研究手术麻醉支持,选择最适宜的麻醉药物配伍方式及给药原则,精确麻醉药物剂量及浓度,以期满足手术镇痛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麻醉药物对患者机体的不良影响[2]。罗哌卡因是临床一类较常见的酰胺类长效局部麻醉药物。有研究[3]证实,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均具有较为类似的化学结构,但麻醉效能方面,罗哌卡因优于布比卡因,且对人类机体心脏毒性及中枢神经毒性影响更低,因而得获临床广泛应用。针对各类手术的围术期镇痛干预,临床重视麻醉药物的浓度选择,在降低术后疼痛对患者机体负面影响的同时,提升给药安全性。本文旨分析在临床手术患者麻醉及镇痛干预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镇痛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胸部手术患者100例,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57.64±4.82)岁;疾病类型:肺癌17例,胸部创伤16例,心脏手术9例,其他8例。实验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58.14±5.05)岁;疾病类型:肺癌18例,胸部创伤17例,心脏手术8例,其他7例。纳入标准:患者确诊疾病并接受胸部手术治疗;手术耐受可;除原发病外无其他严重合并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被纳入组,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性障碍;呼吸抑制;过敏体质;重症肌无力;药物成瘾。两组患者一般资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右美托咪定1 ug/Kg剂量泵注。两组均予以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指导患者取侧卧位,在T5、T7患侧椎旁遵循无菌原则下经B超实时引导行胸椎旁间隙穿刺,待回抽无血无气后行5~10 mL 0.2%罗哌卡因注入,若患者感觉阻滞区无不良反应,则予麻醉诱导:0.05 mg/kg咪唑安定、0.3~0.4 μg/kg舒芬太尼、1.5 mg/kg丙泊酚、0.8 mg/kg阿曲库铵,机械通气支持。术中予以患者七氟醚持续吸入,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 ug/Kg-1·min-1),输注速率根据麻醉深度及生命体征变化调节,阿曲库铵间断静注维持肌肉松弛,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对照组执行0.25%罗哌卡因镇痛,实验组执行0.2%罗哌卡因镇痛。两组均混合145 mL 0.9%生理盐水溶液+150 μg舒芬太尼镇痛干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拔管时间、6 h心率、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 h脉搏氧饱和度、6 h平均动脉压及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拔管标准[4]:患体自主呼吸恢复,抬头时间大于3s,脉搏氧饱和度大于94%。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5]评估患者术后1、2、4、6 h的疼痛情况,满分10分,分值越高,痛觉越强烈。

2 结 果

2.1两组术后指标对比 两组术后六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指标对比

2.2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皮肤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皮肤瘙痒1例、视物模糊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1,P>0.05)。

2.3两组术后VAS评分对比 实验组术后1、2、4、6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对比分,n=50]

3 讨 论

临床有学者[6]提出,在麻醉药物停药前的20~30 min时间内,予以患者芬太尼、吗啡或曲马多注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但考虑曲马多镇痛效果难令人满意,镇痛疗效仅达吗啡的10%,因此需加大使用剂量,以维持较佳的镇痛疗效,但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还需引起临床重视。而芬太尼给药镇痛时间持续较短,吗啡给药患者易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临床镇痛护理同样有其局限性。作为芬太尼的衍生物,舒芬太尼有较好的镇痛疗效,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镇痛时间较长。舒芬太尼给药下拥有较佳的血管稳定性,故该药可应用于雷米芬太尼麻醉术中实现疼痛预防。作为新型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作用于人体或动物,均有较好的药物耐受性。同时罗哌卡因大剂量给药下,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等麻醉药物;且罗哌卡因给药下对患者心肌毒性不会造成严重影响,治疗安全性较佳[7]。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心率、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术后1、2、4、6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0.25%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无法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术后镇痛疗效,因此术后需科学追加分太尼。思考较之芬太尼,舒芬太尼拥有更强的镇痛效果,且拥有更长的半衰周期,故患者术后追加芬太尼较少,早期疼痛评分降低。

综上所述,0.2%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护理中,能够发挥较令人满意的镇痛疗效,拥有较高的给药治疗安全性,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但本次研究亦有其局限性,即研究的样本量过少与研究时间较短。因此,后期可加大样本量纳入,并适当延长研究时间,以更大的研究样本基数与研究数据提升实验结论客观性,更好地指导临床。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