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村矿厚煤层巷道底鼓控制技术应用

2020-08-11

江西煤炭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底鼓平巷底板

(潞安环能股份公司常村煤矿,山西 长治 046200)

长期以来,在控制巷道变形中,巷道底鼓一直是煤矿开采等地下工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1]。常村矿2206运输平巷底板软,围岩应力高,易发生底鼓,本文提出整体控制原则控制底鼓,即加强顶板及两帮支护,针对底板改善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提高承载性,使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1 工程概况

常村矿2206工作面埋藏深度为428.2~479.5 m之间,工作面煤层倾角0°~7°,为近水平煤层。该工作面走向长度为576m,倾斜长度为300m,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低位放顶煤、全部垮落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采用端部割三角煤的斜切进刀方式,采煤工序为割煤、装运煤、移架、推前输送机、放顶煤和推后输送机。

所采3#煤平均厚度为5.95m,直接顶为泥岩,厚度为0.65~2.36 m;基本顶为细砂岩,厚度为7.32~10.41 m;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厚度为1.26~2.25 m;基本底为粉砂岩,厚度为1.69~2.86 m。

2206运输平巷为矩形断面,巷道宽5.0m,高3.3m,断面16.5 m2,原支护形式为锚网索联合支护,顶部锚杆规格Φ18 mm×L2100 mm,帮部锚杆规格Φ16 mm×L1600 mm,间排距均为0.9 m×0.9 m;顶板布置2根Φ17.8 mm×L6500 mm锚索。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开挖两三天后,底鼓量达100~120 mm,一周后,底鼓量高达534 mm,并且反复拉底,仍无法彻底解决底鼓问题,影响安全和生产。

2 巷道底鼓分析计算

由于相邻区段间留设25 m宽煤柱,2206运输平巷不受2205工作面采动影响,且煤层为近水平煤层,故2206运输平巷底板两侧所受荷载相同,巷道两帮是对称分布的见图1,以沿煤层倾向下帮为例进行分析,底板岩体在均布载荷q的作用下,BEF区的为主动应力区,BFG区为被动应力区,在BEF区主动应力作用下,BFG区产生向上的应力。当应力超过底板岩层极限强度后,底板BG遭到破坏,向上挤压形成底鼓。

图1 巷道底板载荷

2.1 底板破坏深度计算

刘延生等[2]在研究深部围岩破坏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力学模型,推导了底板破坏深度公式,本文将利用该公式计算底板破坏深度。

式中:a为巷道宽度,m;b巷道高度,m;φ为内摩擦角,°。

根据现场实测:a=5.0m,b=3.3m,φ=29°,代入式(1)可得,y1=1.55 m。

2.2 底鼓形式确定

吴建星等[3]依据朗肯土压力理论,对巷道底板受力进行了力学分析,底鼓变形破坏形式可分为角域鼓起、中部局部鼓起、准全断面鼓起及全断面鼓起4种形式。由于2206运输平巷底板两侧受力基本一致,故将巷道底鼓分为角域鼓起、中部局部鼓起及全断面鼓起3种形式,并对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具体如下:

判定角域鼓起的公式为[3]:

判定中部局部鼓起的公式为[3]:

判定全断面鼓起的公式为[3]:

将数据y1=1.55m,φ=29°,a=5.0m,代入式(2)~(4)可知,满足式(3),即5.26>5m,且2.63<5m,2206运输平巷底板发生中部局部鼓起的挤压流动底鼓。

2.3 底鼓量计算

钟祖良,李胜等[4-5]针对综放工作面巷道底鼓变形严重问题,分析了巷道底鼓变形规律,建立底板力学模型见图2,推导出底鼓计算公式,由图2可知巷道底板中部发生破坏,可利用该公式计算底鼓量。

图2 底板力学模型[4-5]

由图2几何关系可知,底鼓量为[4-5]:

其中:

式中:λ为侧压系数;k为应力集中系数;γ为底板体积力,kN/m3;H为埋深,m;m为采高,m;E为煤体弹性模量,GPa;x0为极限平衡区宽度,m;KS为刚度系数,GPa/m;ξ为采放比。

根据现场实测:a=5m,λ=1.3,k=1.55,γ=25 kN/m3,H=450m,m=3.3m,E=7.9 GPa,x0=4.7m,KS=0.11 GPa/m,ξ=1.22。将数据代入式(5)可得,底鼓量为525 mm,与现场实测值的534 mm接近。

3 控制对策及数值模拟

3.1 巷道底板控制途径

2206运输平巷底鼓治理应摒弃 “底鼓制底”的传统思路,将巷道顶板、底板及两帮围岩控制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巷道底鼓治理,应对巷道顶板及两帮进行加强支护,对巷道底板围岩改善力学特性,实现巷道顶底板及两帮整体支护。

3.2 不同方案数值模拟

(1)模型及方案

模型以2206运输平巷为研究对象,巷道长5.0m,高3.3 m。模型长宽高分别为40m、40m、40m,在模型上表面施加10.25MPa垂直应力,模拟上覆岩层重量,限制模型底部及四周位移和速度,采用摩尔—库伦强度准则。数值模型见图3,巷道沿煤层底板布置,位于模型中部,岩石力学参数见表1。

图3 三维数值模型

表1 煤岩层物理力学参数

对底鼓治理采取3种方案进行模拟:原支护方案、原支护加强方案+底脚锚杆和原支护加强方案+底脚锚杆+注浆加固,其中“原支护加强方案”是指对巷道顶板及两帮支护加强。

(2)模拟结果

对3种支护方案进行模拟,提取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见表2,巷道两帮内移量几乎一致,取沿煤层倾向下帮分析。

表2 不同支护方案巷道围岩模拟最大变形量

方案一为原支护方案,底鼓量为531 mm与理论计算值525 mm接近,顶板下沉量为132 mm,下帮最大内移量为183 mm;方案二为原支护加强方案+底脚锚杆,底鼓量为203 mm,较原支护减少了61.77%,顶板下沉量为97 mm,较原支护减少了26.52%,下帮内移量为126 mm,较原支护减少了31.48%;方案三为原支护加强方案+底脚锚杆+注浆加固,底鼓量为127 mm,较原支护减少65.58%,顶板下沉量为71 mm,较原支护减少46.21%,下帮内移量为86 mm,较原支护减少53.01%。

通过模拟结果来看,方案三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效果更明显,尤其可有效抑制底鼓变形。

4 工程应用

通过数值模拟确定方案三为底板控制方案,具体巷道支护参数见图4。顶板采用Φ22 mm×L2400 mm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0.9 m×0.9m,每排布置6根锚杆;采用Φ20 mm×L7500 mm加强锚索,间排距为1.8 m×1.8m,每排布置3根锚杆;帮部采用Φ18 mm×L2200 mm的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0.9 m×0.9m;底角锚杆选用Φ43 mm×L2200 mm的焊接无缝钢管,与巷道中心线对称分布,间排距为3.0 m×0.9 m;在巷道底板中部灌注水泥浆加固,孔深2m,每排布置2个钻孔,钻孔直径为43 mm,与巷道中心线对称分布,排距为0.9m,注浆压力为2~3MPa,单孔注浆时间不少于20 min。

图4 2206运输平巷支护断面

为检验设计方案的支护效果,对2206运输平巷采用十字布点法安设表面位移观测断面,采用CBLII型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巷道设立了3个表面位移观测测站,配备专门人员进行为期80 d监测。其中2#测站位移—时间曲线,见图5。

图5 2#测站位移—时间曲线

由图5可知:巷道在25 d内围岩变形曲线急剧上升,占最终变形量的90%左右;之后25~40 d围岩变形量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40 d之后围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不再发生新的变形。巷道底鼓量最大值为120 mm,顶板下沉量最大值为75 mm,两帮内移量最大值为94 mm。整体而言,巷道的底鼓控制效果明显,同时顶板下沉和两帮收敛也得到很好的控制,采用“原支护加强方案+底脚锚杆+注浆加固”整体支护效果良好。

5 结语

1)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底板破坏深度为1.55m,巷道底板为中部局部鼓起的挤压流动底鼓,底鼓量为525 mm。

2)提出采用巷道整体控制原则控制底板变形,通过数值模拟,确定了“原支护加强方案+底脚锚杆+注浆加固”支护方案。

3)现场实测表明,巷道底鼓量最大值为120 mm,顶板下沉量为75 mm,两帮内移量为94 mm,整体而言,巷道底鼓控制效果明显,整体支护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底鼓平巷底板
矿井中厚煤层倾斜分层开采技术探析
挖金湾煤矿煤柱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支护技术应用研究
板上叠球
地下室底板防水卷材施工质量控制
超千米深井高地应力软岩巷道底鼓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
冲击地压工作面开采技术开采上解放层卸压
西川煤矿回采巷道底鼓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新型装煤底板
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反底拱支护技术应用实践
西河煤矿南轨道巷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