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及优化路径研究

2020-08-11谷宝同朱家明黄天立

关键词:省市经济带指标体系

谷宝同,朱家明,黄天立

(安徽财经大学 1.金融学院;2.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金融行业在一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不可绕过的重要一环[1]。金融能否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这取决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这个概念是依照仿生学原理而发展起来的,2001年白钦先教授曾首次提出金融生态环境的理念,并指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提高对一个地区实现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金融业发展差异逐渐扩大,这直接反映出各省市金融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金融业发展的差异性不利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链顺利实现转型升级[3],影响长江经济带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及对策是当前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文献综述

1.关于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李延凯[4]等(2013)通过建立包括金融发展、金融环境、金融发展与金融环境的交互项的计量分析模型,证实了更为规范和优良的金融环境会增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穆献中[5]等(2017)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对京津冀金融生态环境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进行研究,证实了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吕雷[6]等(2017)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证实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

2.关于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程亚男[7]等(2006)指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水平、社会信用和法制环境等定量指标和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和执行状况等定性指标。邓淇中[8]等(2012)从经济基础、对外开放程度、企业金融诚信、地方政府服务、居民生活水平、人文环境、社会生活保障7个评价角度,构建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张运[9]等(2017)为了较为全面地考察金融体系运行的整体环境,结合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与内容,选取经济发展、政府治理、法制与诚信文化建设、金融发展4个一级指标,并从一级指标出发,选取了28个二级指标构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3.关于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研究

向琳[10]等(2010)通过建立金融生态环境的衡量指标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得到了各指标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指出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改进办法。曹志鹏[11]等(2015)在分析我国普惠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基础上,对我国普惠金融生态环境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优化我国普惠金融生态系统的具体路径。徐宁[12](2017)通过分析云南省农村金融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改进云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应加强云南省农村地区的金融政策支持;引进专业化人才,加快金融创新;调节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及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等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学术界现有关于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者们通过建立模型分析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二是学者们从经济基础、社会信用、金融资源等方面选取指标,并考虑到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构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学者们通过实证分析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路径。学者们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大多集中在某个省份,对这个省份的金融生态环境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缺乏横向比较分析和空间分布研究。本文在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优化路径。

二、构建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程亚男、曹志鹏等学者关于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等原则[13],从经济基础、社会信用、金融资源三个方面选取能准确反映且数据易获取的12个二级指标构建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反映经济基础的指标

人均GDP(X1)克服了区域性,便于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2)反映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衡量地区的再生产活动。一般预算收入(X3)作为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反映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层面[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是消费需求的直接表现,能够反映社会经济景气程度。

2.反映社会信用的指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X5)能够反映金融生态主体运行情况,可以对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失业率(X6)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从侧面说明地区的社会信用水平。社会融资规模(X7)包括人民币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的融资规模,能够反映社会信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X8)衡量了地区人口素质及社会信用意识,能够反映地区社会信用状况。

3.反映金融资源的指标

外商投资总额(X9)是可长期发展本地区经济的金融资源,可以帮助本地区企业或事业的生产和建设。上市公司数量(X10)是那些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在证券市场上融资的公司数量。金融深度(X11)是地区金融业生产总值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用来衡量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保险深度(X12)是地区保费收入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业的发展情况。

三、基于熵值法的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长江经济带的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11省市,数据来源于2017年国研网、EPS全球统计数据等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数据真实可靠。

1.研究思路

基于上述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及综合得分,参考相关综合指数的分类方法,根据综合得分的计算结果,将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水平分为四个级别:A+级、A级、B级、C级,分析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并探讨经济发展是否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的绝对标准。

2.研究方法

上述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涉及到影响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对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综合衡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常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但客观赋权法消除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15],是根据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客观赋权法包括变异系数法、特征值向量法、熵值法等,相比较而言,熵值法更能较为客观地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熵值法是一种通过指标传递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16]。一般来说,若某个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则表明该指标的信息熵越小,提供的信息量越大,权重越大。熵值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Step1: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即标准化处理[17]。

其中,xij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指标值;Xij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m为评价对象的个数;n为二级指标的个数。

Step2: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

dj=1-ej

其中,Pij为第i个评价对象在第j项指标属性上的贡献度;常数K可取值为:K=1/lnm,以保证0≤ej≤1;ej为第j项指标的熵值;dj为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

Step3: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

Wk=Dk/D

wkj=(w1,w2,…,wl)=dj/Dk

其中,Dk为第k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信息效用值和;D为全部二级指标信用效用值总和;Wk为第k个一级指标的权重;wkj为第k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的权重;l为第k个一级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个数。

借助Matlab软件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详见表2。

表2 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各级评价指标权重

Step4:计算综合得分。

其中,fik为第k个一级指标在第i个评价对象上的综合得分;Fi为第i个评价对象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c为一级指标的个数。

根据综合得分计算公式,计算出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得分和排名,计算结果详见表3。

表3 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的综合得分和排名

3.结果分析

(1)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结果

参考相关综合指数的分类方法[18],以0.2为区间临界,将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综合得分分为4个区间级:A+级:F≥0.6,“优”;A级:0.4≤F<0.6,“良”;B级:0.2≤F<0.4,“一般”;C级:0≤F<0.2,“差”。进而可以将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分类,结果处于A+级的有上海(0.7495)和江苏(0.7887);处于A级的有浙江(0.5895);处于B级的有安徽(0.2468)、湖北(0.3267)、湖南(0.2004)、重庆(0.2315)及四川(0.2291);处于C级的有江西(0.1402)、贵州(0.0640)及云南(0.0763)。

(2)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空间分布分析

根据上述分类结果,可以得到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的分布情况,结果详见表4。由表4可知,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评价等级为A+级和A级的地区共3个,是位于长江下游的上海、江苏及浙江;评价等级为B级的地区共5个,是位于长江下游的安徽,中游的湖北和湖南,上游的重庆和四川;评价等级为C级的地区共3个,是位于长江中游的江西,上游的贵州和云南。总体上来看,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差异明显,金融生态环境水平从下游地区到上游地区逐渐降低,下游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远高于上游地区(包括云南、贵州等)。

表4 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的分布情况

(3)经济实力不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水平的绝对标准

虽然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是地区金融业发展的基础,但地区经济实力强并不能完全表明其金融生态环境良好[19]。由表2可知,一级指标金融资源(D3)的权重为0.4604,所占比重最大,对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这表明经济实力弱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水平不一定低。当然这一点也可以从评价过程中得到印证,以人均GDP(X1)衡量地区经济实力为例。由图1可知,上海的人均GDP(X1)最高,经济实力最强,但其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却位于第二位,这是因为上海的社会信用(D2)得分为0.6666,较江苏低;江西的人均GDP(X1)高于安徽,但其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却低于安徽,这是因为江西的金融资源(D3)得分为0.0362,低于安徽的0.1559。

图1 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综合得分和人均GDP

四、长江经济带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路径

1.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长江经济带中不同区域自身有着较大的资源禀赋差异,产业结构的同质化加剧了资源的浪费,需要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以形成优势互补。首先,上游省市因凭借自身拥有的煤矿、水能等优势资源,立足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引导金融资金向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倾斜,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其次,中游地区利用交通便利,人力成本低等优势积极搭建新型平台,配合吸收下游区域的产业调整转移,使其成为上下游经济协调发展的联结点。最后,长江下游区域要加强金融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推动金融创新,统一整合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探索综合化,专业化的金融体系建设,发挥科技引领,金融辐射的作用。与此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区域产业协调机制,打破各区域经济间的壁垒,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增强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跨区域的联动发展。

2.健全社会诚信体系,改善信用环境

社会诚信体系作为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相关政府部门、金融企业、社会公众对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作用不容小觑。政府要积极构建社会征信体系,将居民的信用信息建立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金融企业要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坚持以诚为主、信用至上的发展理念,依靠诚信获得公众对企业产品的信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企业要严格客观性的会计原则,如实披露企业财务信息,坚持合法融资,减少、甚至杜绝不良贷款。社会公众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诚实守信思想觉悟,坚决抵制不诚信行为,依靠自觉自律进行各项社会经济活动,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自身可承受范围内消费,如若发生贷款应及时在还款期内还款。

3.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发展

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区域金融资源的均衡分布,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金融的发展,同时给金融生态环境带来盎然生机。目前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还稍显落后,因此,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仍任重道远,需多方发力、多管齐下。一是要加强统筹监管,形成部门协调;二是要加快专门立法建设,完善法律环境;三是要加速机构改革,促进市场整合;四是要加大设施供给,强化金融创新。在实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做到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加强完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努力建立普惠金融统计体系,最终实现对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

猜你喜欢

省市经济带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