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业微课体系建设思路与对策

2020-08-11吴嘉点江苏省农业宣传教育与文化体育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微课农业

吴嘉点/江苏省农业宣传教育与文化体育中心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课程,针对某个重点或难点,讲解具有精准的针对性,包含丰富的图形、图像和动画,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传播和客户端下载,是一种新型教育推广模式。积极开发兴趣课程、发挥传播优势,整合资源建立农业微课平台,有助于推动农业微课体系的建立,为农业技术推广打造新的传播渠道。

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提出的,以短视频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时长5~10分钟的视频展现知识要点,实现碎片化教学。2010年,微课在国内逐渐开始萌芽发展。随着各地微课不断实践应用,“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创新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微课逐渐提升了影响力和知名度,这种以视频为表现手法,以多媒体为传播媒介的授课模式逐渐开辟出了市场。

方便农业专业技术教学。微课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微课一般突出某个重点或难点,讲解具有精准的针对性。微课的表现形式巧妙,较传统教学具有更丰富的图形、图像和动画,因而更具趣味性。同时微课容量小,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传播和客户端下载,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重复性收看,实现碎片化教学。微课的受众广泛,传播途径新颖快速,有利于技术的传播推广。笔者对南京某高校160名农业专业在校学生问卷调查,其中超过80%的学生喜欢微课这种不受时间地点制约的教学方式,近80%的学生愿意尝试微课。目前,微课在农业课程教学上应用还不普遍,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教学仍多引用上世纪科教影视作品,少有微课这种形式运用于农业技术推广。

技术推广不受时空制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其形态结构一直发生着变化,多以状态形式呈现。其生长周期长,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难以预期。农技培训专业性强,田间教学极易受到场地、时令、天气等因素制约。微课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能够将各种农事情况直观地向外界传授,及时有效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就农技推广方式来看,传统培训班的农技推广时间长,需要集中授课。受农事影响,许多农民无法抽出持续较长时间专程赶到统一地点上课,学习时间易碎片化,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效果。但微课不需要组织集中学习,课程时间较短,农忙时利用3~5分钟的休息时间就可以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方便受众随时随地重复性收看,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

适应农民各类层次需求。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层次不齐,有凭传统经验务农的农民,也有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普通的教学方式较难满足各类层次的受众需求。微课教学形式新颖活泼,内容通俗易懂,知识点经过系统的整合归纳,更易被各层次水平的受众接受。

农业微课体系建设的瓶颈

技术难度大。根据对中小学以及高校微课比赛的参赛教师调查发现,微课当前主要由专业信息技术人员拍摄,有的是聘请专业公司拍摄,现场授课教师制作的较少。农业微课制作不仅在摄制上要求有亮点、趣味性,还要求把握相关的农业技术。虽然当前视频剪辑软件层出不穷,但要体现农业专业的技术性,农业微课制作者只能通过自我摸索进行摄制。农业生产、病害防治等技术内容较难通过简单的图文描述来正确解读,仅提供图文脚本,交与普通第三方视频制作的常规微课方式并不能普遍适用于农业教学微课的制作,需要综合性具有农业知识的技术制作人员才能胜任。目前培训教师与农业专家的技术制作能力一般无法满足微课要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技术微课推广进程。

摄制周期长。农业微课对采集视频素材有着较高的要求。动植物普遍拥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完整拍摄生长过程需要较长的观察记录时间。病虫害防治、灾害天气下的田间管理、畜禽疫病防控等动植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无法预期,若制作时缺少某种情况的发生,就无法采集到相关素材,只能等待合适的时机完成拍摄记录。为完整表达教学的某一内容可能需要制作者花费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应用推广少。目前微课主要应用于普通学校教育中,在中学以及大学课堂的参与度相对较高,没有普遍推广到实际生产培训中,针对农业生产技能型人才的微课培训体系有待开发。同时因资源共享不足,微课课程通常以个体形式存在于各类高校和机构,课程重复率较高,没有形成规范化体系,造成了重复和资源浪费。

推进农业微课体系建设

增加课程兴趣点,让农民乐于接受微课教学。农业技术教学是一个庞杂的体系,知识点众多,且具有一定连续性,传统课堂式培训传授的知识点,较少能够给予完整的直观感受。农业微课可开发多种形式的课程方式,增加趣味性和科普性,提高农民上课兴趣,使其乐于接受专业知识教学。

农业微课视频电脑制作

发挥传播优势,全方位推广农业技术。微课主要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如今互联网各类传播平台异军突起,农业微课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快车,利用自媒体等传播载体进行有效传播。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微课传播优势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将微课运用于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把控等方面科普传播,结合生态宜居、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政策方向,有针对性的制作生动易懂的农业微课课程,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教学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双重效果,让农业微课的应用领域更广泛、更全面。

建立农业微课平台,推进数据资源共享。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完善的农业微课平台。将农业微课素材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技术支持与资源共享,登录就可以浏览与学习平台中的任意微课内容。在制作微课中出现的问题与障碍可以通过平台得到指导与帮助,将有助于建立农业微课教学体系,为培养专业型技能人才打造全面的学习渠道。

纳入推广类课题项目,推动微课体系建立。为提高农业微课的整体质量,将其纳入科研项目与课题,组织相应团队进行研讨与课程开发,定期对微课的完成、发布及使用情况计入年终考核指标,督促各单位积极制作创新,督促团队保质保量完成相应开发,有助于农业微课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农业技术推广打造新的传播渠道。

加强制作技术培训,解决微课制作困难。保证微课的内容质量,教师的制作能力同样至关重要。邀请第三方单位,针对拍摄设备选择、视频拍摄技巧、视频剪辑制作方面等开展培训,帮助掌握摄制技巧,解决微课制作难题,提高微课呈现效果,为打造精品化农业微课,促进农业微课的传播与推广增加助力。□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微课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