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狄亚与窦娥女性形象的反抗性对比分析

2020-08-10曾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狄亚窦娥比较文学

曾玥

摘要:欧力彼得斯的《美狄亚》和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同为具有极高价值的文学作品,其中刻画的美狄亚和窦娥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女性意识备受关注的今天,本文尝试对这两个女性形象中蕴含的反抗性进行分析,期望能够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内涵,更好地理解其女性书写。

关键词:窦娥;美狄亚;女性形象;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1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06-01

一、对比的前提

“随意性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仅仅对两个不同对象同时看上一眼就作比较,仅仅靠记忆和印象的拼凑,靠主观臆想把一些很可能游移不定的东西扯在一起米找类似点,这样的比较绝不可能产生论证的明确性①”②本文之所以选取美狄亚和窦娥作为对比对象,是因为二者在作品中的各方而具有一定的相似点,根据这些相似点二者则进一步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在这个比较过程中,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传统的某些文学差异和特点,包括艺术形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就有可能清楚地浮现出来。

在相似点方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一点是这两部文学作品故事发生的背景相似,在《美狄亚》和《感天动地窦娥冤》中,两位主角的故事都开始于失去了丈夫之后。当时的古希臘和中国社会同为父权社会,女性处丁受男性及男性背后的父权社会支配的屈从地位,因此可透过两位女性在失去父权庇佑的情况后所作出的行为,深入发掘不同社会中女性品格的不同内涵。其次,失去父权庇佑后的选择也反映出对社会原有秩序的态度如何,这两部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围绕着社会伦理秩序的突破与否,米进行角色行为的描写,也可由此探讨女性与社会的关系。

二、反抗性差异的对比

经过对文本的梳理,可以归纳出美狄亚与窦娥在作品中的反抗行为:美狄亚为成全自己爱情的幸福,窃走具有镇国之宝意义的金羊毛,甚至杀死了弟弟,背叛了祖国;在爱情遭到背叛后,坚决对背叛者伊阿宋进行一系列的报复,甚至选择杀死亲生儿子,背叛了亲情。窦娥则为捍卫自身的品格,竭力反抗来自张驴儿父子的羞辱,并在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二者的上述行为都是对来自父权社会侵害的反抗,但她们反抗的动机却具有差异。美狄亚所做出的反抗始终以自身利益为优先,在其中发挥了最大作用的因素是爱情,可称作是“膨胀的个人主义”③。“由于忘我,爱情的主体不是为自己而生存和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操心,而是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同时也只有在另一个人身上才能完全享受自己。”④伊阿宋对美狄亚的背叛实则损害了美狄亚的利益,因此美狄亚在保证自己能够全身而退的情况下,不计代价地施以计策,使得背叛者受到报复。

相比起在美狄亚的反抗中处处可见女性对属于自己的爱情的守护,窦娥对来自父权社会的侵犯的反抗则缺失了女性捍卫属于自己的爱情的内容,她始终以约束妇女的‘三从四德为中心,拒绝成为张驴儿的妻子并不是因为她对已故的丈夫有深厚的感情,而是因为再嫁有违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是“不贞”的体现。这在窦娥在窦天章托梦的情节中可见:“俺家三辈儿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婚之女,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⑤在窦娥这段剖白中,她将女性再婚与男性犯法等同起米,并表明了她不再嫁的坚定意志,是当时时代对女性道德要求的一个缩影。她以是否有违反纲常礼教作为是否进行反抗的标准,在维护自身贞操的同时,也是对这种规则背后的父权社会体系的维护,而侵害她的男性,正来自这种体系。

三、对父权社会的剥离

美狄亚与窦娥所作出的反抗行为的不同,实则是对当时社会态度不同的体现。

窦娥对孝道和贞节的坚守源自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熏染,她作为一名誓死捍卫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女子,最终却死丁她所捍卫的社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只有在最后走投无路之时,窦娥才选择向不为男性所掌控的天道求助,将希望寄托丁上苍,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精神的自救。

尽管美狄亚最终仍要接受米白埃勾斯的庇佑,进入另一个新的父权体系中,但她在处理与伊阿宋的纠纷时,已尽力对其所处的体系进行了极大的反抗,甚至是反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美狄亚在复仇过程中对自己的选择多有犹豫,且在最后说明“我虽然意识到我要做的是一件多么罪恶的事情,但是愤怒,这人类罪行的最大根源,已经战胜了我健全的思想”,“愤怒”与“思想”的背后分别代表了对现存秩序的遵从与背叛,美狄亚选择了“愤怒”,即选择了跳出此秩序,行叛逆之事。再者,美狄亚作为一个暂时跳出秩序的人,对当时身处于温水中而不自知的其他女性的状态进行了揭示:我宁愿手持盾牌三次上阵,而不愿生一次孩子。这话说的是我,你们情况不同:这里有你们的城邦,有父亲的家”,以背叛祖国、杀死儿子为代价,离开了爱情的美狄亚得以与原本所处的秩序暂时剥离,才能进一步窥见处于温床的女性的状态。

四、结语

总而言之,美狄亚的反抗是对父权社会剥离的尝试,窦娥的反抗实则是对父权社会的维护。尽管她们在发现依靠父权社会来维护自身是行不通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向代表非人意志的“誓约”和“天道”求助,但最终对她们有益的行为仍然由她们所做出的“计谋”与“托梦”所触发。同时,在由男性主导话语权的社会中,女性被贴上了以柔弱、顺从。隐忍为美的标签,因此,做出背叛父权社会行为的美狄亚被称作“背叛的魔女”,而坚守父权社会道德要求的窦娥身上誓死守护贞节的特质则被无限地放大。

由此,这对女性反抗不公压迫作出了启示:女性对男权压迫的反抗应从女性本体出发,独立地作出选择,而不轻易为男性话语影响自身的价值观,被男性话语重构女性本体的性格。

注释:

①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4.

②乐黛云,陈跃红,土宇根,张辉:《比较文。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17.

③张岩.欧里庇得斯<美狄亚>悲剧意蕴的多维解读[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④黑格尔,镁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⑤关汉卿著,蓝立萁(校注).《关汉卿集校注》中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8.

参考文献:

[1]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喜剧集[M].张竹明,王焕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裔昭印.古希腊的妇女:文化史视域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郭雨祺.从女性复仇形象看希腊神话悲剧中命运因素的变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4]张祯.女性运动中的集体性出逃——从嫦娥和美狄亚的中西比较中看女性角色的历史性演变[J].名作欣赏,2010(30).

[5]秦晓英.窦娥悲剧的根源:男性话语对女性的建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7).

猜你喜欢

美狄亚窦娥比较文学
传统道德的背离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对古希腊悲剧形象美狄亚的分析
克丽丝塔·沃尔夫《美狄亚-声音》中美狄亚母题的演变
窦娥冤
谁杀死了窦娥
法国和美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探析
变异学——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
走向世界文学阶段的比较文学:主持人话语
一部文学爱好者、研究者的重要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