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藤忠雄设计手法分析

2020-08-07朱艺雅

美与时代·上 2020年5期

摘  要:上海保利大剧院开创了一个国内建筑与城市建设融合的新方式,不仅成功体现了嘉定新城规划的基调和标准,也为国内其他新城区的开发提供了借鉴。从城市基调、自然环境、公众情感三个方面介绍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案例——上海保利大剧院,分析其内在要义与细节,探究其设计要素及“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的建筑模式。

关键词:安藤忠雄;上海保利大剧院;城市基调;自然融合;情感互通

上海保利大剧院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区嘉定新城远香湖畔,是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先生的一个空间项目。整个建筑大致为一个正方形底面的立方体,长宽相等为100米,高为34.4米,体量与其他国际标准的大剧院相比并不大,但被安藤忠雄先生称为“国内完成度最好的项目”“即便在日本实现起来也非常困难的项目”。

一、建筑与城市基调的贴合

所谓“城市基调”,目前国内学者对其尚无统一的定义,它是普遍性与地域性的综合[1];是表达城市的自然地域特征、历史、城市精神的象征[2];是符合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和城市社会的城市色彩[3],这种“色彩”不同于肉眼可见的颜色,它可以让城市变得更和谐、有序,让市民能更好地认识空间划分,提高人们的行为效率[4],以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

嘉定江南水乡的特色由来已久,河网纵横,河道众多。形成了依河而居、因河生市的空间及建筑特色。嘉定新城的规划一方面注重挖掘人文基础;另一方面充分考虑时代特色,将国际汽车城的汽车文化与嘉定的传统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相结合,打造嘉定独特的城市风貌。

上海保利大剧院依水而建,与远香湖共同组成“海”字,这个“海”字与毗邻的上海国际赛车场构成的“上”字遥相呼应。上海保利大剧院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当地原有的水系特点,保留了水系格局,贯穿了商业区域,营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剧院得名“万花筒般的建筑”,是因为其内部以或垂直、或水平、或倾斜的“圆筒”贯穿,从而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6]。商业区中心也同样以矩形盒子为原型,采用了分割、错动、扭转等一系列形式操纵[6],两个体量相互联动,加强了整个区域的整体性。另外,从建筑本身来说,在圆筒的解构下,建筑内部出现了几条轴线:第一条贯通南北,通过这个建筑的主体,一面连接自然景色远香湖,展现自然的湖光水色,一面连接城市景观嘉定商务中心,展现了城市空间的热闹与喧嚣;第二条轴线斜插远香湖水面,自然形成水景交汇的小剧场;第三条轴线贯穿了剧院与商业中心,使两个重要的区域产生直接联系并双向引导入流;第四条轴线则构成剧院内部的休闲区域。上海保利大剧院的存在并没有把空间间隔划分开,反而这种穿插、连接又重新使视线更加通透,再次发现了不同层次的关联与交叉,体现建筑空间的灵活与通透。

上海保利大剧院仅地上六层,地下一层,总高度仅30米左右,清水混凝土与木制格栅的搭配也显得低调、素雅。既避免了城市建设造成的千城一面,又体现了水乡特色及历史建筑的传承。

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上海保利大剧院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安藤忠雄的设计必备要素,这些元素的组合、运用造就了安藤忠雄的设计与环境的融合统一。这就是“安藤三要素”,即——真材实料、光、自然。

建筑的外表为透明装饰幕墙,幕墙内是灰色的清水混凝土表皮,内部的装饰元素也极简——地面是黑色的花岗岩,圆筒装饰全部为暖色的木制格栅,同时贯穿少量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清水混凝土作为安藤的代名词,是因为其在与环境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真实、有质感的清水混凝土和自然相映衬,虽说是建筑,倒更像是一幅有山有水的水墨画。不仅是“将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的皮肤,让它通过本身的呼吸来感受自然并释放自然,最终融入自然”[7]。也是“清水混凝土诗人”自我情绪的表达。

安藤喜欢用清水混凝土墙围成一座方盒子,住吉的长屋、光之教堂等,都是将喧嚣隔在墙外,以天井或是缝隙,将光线释放出来,留下时间的影子[8],作为建筑中的一种“动的建材”。安藤忠雄表示:“在我所有作品中,光线是最重要的控制因子。”安藤对光的利用不仅体现在利用自然光上,夜景及室内照明设计更让整个剧院变成一个从嘉定新城中生长出的、天然的“水晶”。不管是整体的泛光照明,还是“圆筒”空间的照明,都让上海保利大剧院在夜空中显得格外细腻,像水晶般由内而外散发出绚烂光芒,融入远香湖的波光粼粼。

在剧院四楼有一个特殊的“水庭”,水庭被四面高高的由清水混凝土浇筑的墙围起,顶部中空,走进去还能听到回声。水庭好似一个缩小版的上海保利大剧院,里面处处体现着“安藤三要素”。“大画”里面还套着一幅“小画”,自然中有建筑,建筑里也有自然。

唐朝司空图的诗味论中提出诗词歌赋的最高境界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一意境不仅限于诗词歌赋,建筑也能通过具有超越常规形象、拥有穿透自然的景色,从而达到意蕴之外的韵味,让参观者收获到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从而品出更高的意境。安藤的作品是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用自然的元素充当“建材”,做到了“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让建筑不再仅仅具有功能作用,同时成为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空间艺术作品。

三、建筑与公众情感的互通

伊东丰雄说过:“建筑不是目的,而是确认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建筑的实在功能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服务,建筑的美学功能是营造氛围、呈现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上海保利大剧院旁边的台阶,是静坐看景的好去处。这个“接天”台阶可以让人精神放空,静谧的氛围正如安藤先生所说:“一个场所,其精神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暂且不说这是源于安藤的禅宗思想,单单是这种氛围的塑造就体现出安藤忠雄的人文精神。他的作品不是让建筑孤立的存在,与人的接触仅在楼宇之间,而是让建筑不断延伸,通过自然,通过情感,使人不自觉地被其吸引,产生共鸣,相互渗透。

安藤的代表作“光之教堂”以向下走的台阶闻名,这个教堂的设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教堂,向下走的台阶让神父与信徒们保持相同的高度,信徒坐在高处俯视着祭坛,打破了其他教堂祭坛立于高台之上的传统,宣扬着与神明交流的自然与平等[9]。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体现在上海保利大剧院中,在动线设计上,从进场、等候、观演到散场的过程也犹如一个剧目一般,从几何式的主入口进入前厅,圆柱式的设计给人一种瞬间被包裹住的感觉,拾级而上,使人心境逐漸沉淀,仪式感逐渐加强,圆筒的穿插从各个空间不断延伸,丰富了人们的游走体验,也完成了一系列的必要互动。这种氛围的营造在剧院这种功能性较强的建筑上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的“林、山”就是周围环境对整体建筑的烘托,“狭、阔”即是对内部氛围的渲染,这种宽窄的变化不仅能够带给人“豁然开朗”的感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仪式感一般的精神内涵。

上海保利大剧院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评价,有人说俯视它具有人的姿态,贯穿剧院的圆筒像人的左膀右臂;有人说像万花筒,穿插出不同的形状,像极了儿时的回忆……它不自觉地引发人们的自由畅想,使这个作品真正具有了公共属性,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要,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艺术文化的熏陶。

四、结语

“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安藤忠雄的保利大剧院作为安藤在国内最满意的作品,不仅是因为施工工艺完美无瑕,还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区域文化,是嘉定静谧的气氛与安藤禅宗思想的异曲同工,达到合一的境界。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为其他新城区的规划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关于建筑设计的优秀案例。

参考文献:

[1]李喆靓.城市森林基调景观解析方法初探——以北京为例[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5.

[2]李小娟.基于认知意象的我国城市色彩规划与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5.

[3]周尚意,苏娴.面向城市基调管控的建筑群色彩感知和意义理解分析——以北京故宫建筑群为例[J].人文地理,2019(4):32-39.

[4]贾凡.城市建筑风貌管控策略研究——以株洲市为例[D].长沙:中南大学,2014:8.

[5]兰海,王键,张洪歧.在实践中感悟安藤大师——谈谈上海嘉定保利大剧院内装工程施工工艺[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6(1):120-123.

[6]陈剑秋,戚鑫,陈静丽.万花筒中的多元碰撞——上海嘉定保利大剧院设计评析[J].时代建筑,2015(1):120-125.

[7]赵宇函.清水混凝土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以安藤忠雄的设计作品为例[J].中国住宅设施,2018(3):80-82.

[8]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J].绿色环保建材,2015(5):82.

[9]陈佳频.低调与调和——安藤忠雄与光之教堂[J].中外建筑,2017(3):48-50.

作者简介:朱艺雅,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