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技术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浅论

2020-08-07张晓娜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分层裂缝建筑工程

张晓娜

(运城市金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山西运城 044000)

0 引言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开始走进城市建设之中,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不但在改善当前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住房条件改善需求,还可以为城市形象以及城市地标建筑的建设锦上添花。建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最新水平,而混凝土浇筑质量在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混凝土材料作为当今各类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最为常用的建筑材料,如果建筑结构内的混凝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那么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安全性隐患将是无法预计的,情况严重的还可能给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之中对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对于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1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1.1 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前期工作

在建筑工程领域之中,由于混凝土材料自身的强度特性和造价特点,在当前各类建筑工程建设之中被广泛采用。混凝土施工流程包括了混凝土的前期材料准备工作、中期各类骨料和水泥材料的混合拌制以及后期的混凝土搅拌运输,最后一步才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养护。因此,要想充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可靠性,还应当对现场混凝土浇筑之前的前期工作进行必要的重视。首先,应当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配合比以及材料的质量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检测,以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筑材料自身质量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着混凝土材料搅拌以后的强度形成水平,因此建筑材料自身的质量水平是否达标、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要求,对建筑物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否则,若施工技术无法满足要求,任何合理的建筑设计都是徒劳。其次,对于混凝土材料混合过程中的搅拌过程应当进行充分的管控。在有了相关技术要求都符合的建筑材料之后,如何在既有材料条件之下更好地发挥材料自身的特性即如何进行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的选用,对后期混凝土强度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混凝土拌制的过程之中,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水灰比,另一方面还应当对现场操作人员的搅拌工作进行把关控制,保证外加剂的合理添加和合理选用,并应当对操作技术人员施工和搅拌过程中的均匀性进行必要的控制,从而保证混凝土材料的一次性成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最后,还应当对混凝土材料的运输过程进行充分的管理。当前,混凝土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浇筑时,由于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高度偏高,一般都选用泵送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因此,在正式开始泵送混凝土工作之前,应当充分保障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流动性与合理坍落度,所以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当保持充分的搅拌以保证其流动性不初凝。

1.2 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施工阶段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施工控制要点,为浇筑时间节点的控制。在进行混凝土现场浇筑过程之中,应当尽量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完成之前进行。如果混凝土材料在进行浇筑之前就出现离析现象,则应当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重新的搅拌,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同时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应当对其自身的下降高度进行控制,一般在进行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1m,除此之外,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离析现象的出现。最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每一层在进行浇筑施工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振捣作业,整个分层施工过程之中依据施工主体的厚度情况进行必要的分层层数划分,按划定层数进行逐层浇筑施工,按其施工工艺模式可以分为全面分层浇筑、余面分层浇筑和分段分层浇筑。分段分层浇筑技术一般应用于浇筑强度较大的建筑工程项目之中,由于浇筑强度较大而现场混凝土浇筑施工设备无法满足一次混凝土的浇筑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分段分层浇筑技术,分段分层浇筑技术在施工面积较大的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1 所示,适用于浇筑厚度较小,但浇筑面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的浇筑。

图1 混凝土浇筑

1.3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裂缝的规避

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建设过程不是某一单一施工班组的施工作业推进,而是涉及各类施工工艺的协调配合和共同作业的复杂工程,正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复杂性的特点,使得混凝土材料在施工和养护的过程之中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混凝土材料出现裂缝,而在诸多裂缝产生的影响因素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和混凝土材料自身收缩因素影响最为主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之中,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虽然是较为常见并且易于出现的问题,但是只要科学的运用混凝土裂缝处理的相关技术,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裂缝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置,并最大限度的避免裂缝的出现。基于此种情况,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的关注和运用,对于合理处置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问题有着积极意义。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重视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收缩变形,其主要处置措施为合理控制水泥规格,从而合理进行水泥水化热的选取。其次,合理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温度的适宜和适当温差,从而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此外,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之中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对于节约建筑成本和避免混凝土裂缝出现具有重要的影响。最后,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之中做好充分的施工监管工作,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裂缝实现规避。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管控,是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

2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

2.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在核心筒位置承台布置双层冷却水管,水管的规格为φ25mm,材质为薄壁镀锌钢管,布置位置为距离承台上下面为1.2m,冷却水管与承台边缘距离为0.5m,水平方向的间距为1m。混凝土浇筑覆盖冷却水管后即可通水降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0h 进行测温。

2.2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监理控制

已经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必须及时进行早期养护操作。而后期养护一般在表面施工完成以后,及时应用覆盖材料覆盖混凝土表面,避免水分蒸发。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其养护应该分层进行,使得混凝土的温度均匀上升。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养护操作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具体的气候条件采取最合理的控温措施;如果施工设计没有作特殊要求,那么控制浇筑温度必须<25℃。在养护操作中,浇水养护是最为重要的,完成浇筑施工后,如果养护措施应用的不够及时,那么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快速的流失,水泥不能进行充分的水化作用。完成拆模后,一旦遇到剧烈干燥、寒流共计以及突然降温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质量。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应该适当的延迟拆模时间。

2.3 对混凝土拌和过程的控制

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搅拌,理想的集料形状应接近球体或立方体,从而能更好地发挥集料在混合料中的骨架和嵌挤作用。最短搅拌时间符合规范要求,可保证混凝土均匀性。设计配合比尽量利用混凝土60d 或90d 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使用的材料通过试配确定。C35 最大水胶比为0.45、胶凝材料最小320kg/m3;C50 最大水胶比为0.36、胶凝材料最小360kg/m3。砂率应控制在0.33~0.37(泵送时宜为0.4~0.45)。单位体积含碱量水溶碱(等效Na2O 当量)要小于3kg/m3,最大含量要小于胶凝材料重量的0.06%,耐蚀系数不小于0.80。坍落度根据配合比要求严加控制。对首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匀质性及拌合物温度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之中,混凝土材料一直以来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将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要想提升整体项目建设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就应当对混凝土材料的把关和质量控制技术进行充分的掌握和分析,将科学技术进步的优秀成果应用到混凝土技术当中,不断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以保障建设工程项目安全和质量,建设更多的优质工程,造福人民。

猜你喜欢

分层裂缝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地球的裂缝
有趣的分层
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