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入社,集约经营推进村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山东省庆云县徐园子乡柴家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2020-08-07撰写李宪亮李晴邓佳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0年8期
关键词:家村香椿草莓

撰写|李宪亮 李晴 邓佳

2017年秋,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推动农村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庆云县徐园子乡柴家村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挥党支部领导带头作用,发起成立了“柴家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穷则思变:成立合作社

柴家村位于庆云县徐园子乡东部,全村农业人口320户1160余人,耕地面积1300余亩,人均1.12亩。多年来,柴家村农民依靠土地为生,多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是典型的农业村。由于该村距城区较远,位置偏僻,农户地块零散,很难吸引农业产业项目前来投资,农民在土地上获得收益甚微。2017年秋,德州市在全省率先推动农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柴家村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全县率先领创办柴家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2年多来,合作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广泛动员、示范带动等,吸纳全村320户农户入社,1300亩耕地实现土地股份经营,并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农业机械化使用等设施建设,推动全村“一区两园”产业园区建设,形成草莓、甜瓜、香椿鸡、观光旅游等齐发展的产业格局,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多措并举:发展合作社

发挥党支部班子先锋模范作用。柴家村党支部一班人都是40岁以下年轻人,书记魏德智曾经营塑料颗粒加工厂,是当地有名的经商能人。2014年魏德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决心靠自己多年从商经验发起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党支部一班人深入农户家中作动员,发动广大农户将土地入股,推动土地规模经营。“魏书记,我把地交给你们就放心了。”“王大爷,我们一定把大伙的地种好,绝不让你们失望。”这是魏德智一班人第7次登门做通村民王大爷思想工作时的对话,王大爷将经营几十年的6.5亩地交给了合作社经营。修建粮食晒场没有土地指标,党支部一班人就自己动手,填平荒废的水塘,仅用2个月时间就建起了3300平方米的晒场;购置粮食烘干设备缺少40多万元资金,他们从自家拿出钱先垫付;2018年是大棚草莓种植第1年,缺技术、缺经验、缺管理人员,他们就四处请教,向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咨询,聘请1名本县从事多年草莓种植的能手来指导管理。可以说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党支部班子迎难而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紧跟市场上项目谋发展。合作社在建设初期就紧紧盯着市场做规划、上项目、求发展。柴家村及周边村有很多从事粮食购销的大户,每年从省内外购销大量玉米,由于玉米水分含量高,很难长期储存。2018年春,合作社根据粮食市场需求,投资建设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粮食烘干厂房,为周边粮食收储客商有偿烘干玉米等粮食,解决了收粮大户的存储问题,也为合作社带来可观收益。2018年8月底,无棣县车王镇3000亩春玉米刚收割完毕,就遇到连雨天,空气潮湿,新收获的玉米因水分过大、气温过高,有发霉变质的危险。合作社通过车王镇政府主动联系这些种粮大户,以0.06元/公斤低价,为这些种粮大户提供玉米烘干服务,1800吨春玉米避免了发霉变质的风险,确保了粮食质量安全。

合作社的香椿鸡养殖园

一二三产融合求增效。合作社在经营中,不仅注重多类特色产业发展,更注重多类产业的紧密融合,一二三产互相支撑,力求获得最大效益。合作社收获的玉米、小麦等农产品,通过烘干、精加工远销潍坊、东营等市区,以产品“高质高价”提高了一产效益。收割的玉米秸秆被及时放入青储池长期青储,作为牲畜的丰盛“口粮”,提高了粮食作物的附加值,增加了二产收入。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之一,合作社立足自身优势,迎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在种、养基础上开发观光农业线路,实现三产突破。2018年冬,合作社建设了占地30亩的12座草莓大棚,发展草莓产品;2019年夏,新增添了30亩甜瓜大棚、50亩百果园、30亩林下散养香椿鸡园等多个特色产业;2020年,整理闲置池塘,饲养了3万只螃蟹、4万条草鱼。目前,以草莓种植基地为中心,形成了甜瓜园、石榴园、垂钓园、香椿鸡养殖园、农家餐厅等“一心多园”布局,通过采摘、体验、农家宴等农业休闲观光,吸引省内外游客体验农家生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引入外力求突破。发展过程中,合作社内求协同支持,外求联合发展。一是通过积极建设产业园区,争取获得上级政策支持。2018年,合作社获得县级50万元财政支持;2019年,获得上级对农民合作社的15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县委组织部门积极争取,为合作社提供了6万多元无息借款。合作社利用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购置了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打药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完善了园区农业基础建设。二是积极吸纳外部工商资本注入和支持,扩大合作社园区建设。2019年,合作社与庆云鲁振公司合作,采取“公司 +合作社+农户”经营方式,通过土地集中整治、土质改良、连片治理,将原来荒芜多年、懒于管理的500亩“弱地”打造成地力肥沃的“富地”,并建设了“鲁振”小米生产基地。

成效初显:形成良性合作

游客到合作社基地采摘

通过科学规划,打造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合作社在发展中科学谋划,完成了“一区两园”园区建设。“一区”即600亩粮食高产区,目前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晒场、500平方米的粮仓、3000平方米的青贮池,新上了日加工2000吨粮食的烘干设备,购置了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实现了粮食从耕种、收割到销售的“一条龙”机械化作业。“两园”即合作社自建种养园,包括占地100余亩的草莓采摘园、甜瓜园、百果园、垂钓园、香椿鸡养殖园等休闲观光园,目前已完成建设,并已开园营业,日接待游客百余人次,休闲旅游日收入万余元;与鲁振公司合作发展的500亩小米产业园,产品通过精加工、精包装,现已销售至省内外大中城市。

推动了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多方共赢。合作社积极吸引农户土地入社经营,实现了全村1300亩耕地集约化经营,解决了原来因农户地块分散导致集约化经营困难的难题,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应用和产业规模化发展。合作社通过自主经营、与企业合作进行多种产业经营,每年可获得10万元以上利润。农户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后,每年可获得600元/亩保底分红,并根据合作社效益进行二次红利。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房屋等资产资源入股合作社,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2019年,合作社盈余20多万元,除为村集体、农户进行分红外,年终还为每户成员发放了油、米、面等食品,增加了成员与党支部、合作社的感情,增强了联系纽带。

猜你喜欢

家村香椿草莓
香椿吃前要焯水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香椿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香椿
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