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产汽车关键零部件质量改善的整车质量改进

2020-08-06张焕鑫张焕钰张炜

大众汽车·学术版 2020年1期

张焕鑫 张焕钰 张炜

摘 要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汽车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汽车第一大国。但产销量的世界第一并不意味着竞争力的世界第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起步晚,零部件产业链薄弱,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等都成为制约国产汽车迈向世界一流汽车行列的重要因素。而汽车质量作为汽车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促进国产汽车良性长足发展的必备条件。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汽车的质量,在改进国产汽车质量的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国产汽车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小、附加值低,故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必须要同步考虑经济性,通过选择关键零部件进行改进的方法,能够达到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国产汽车;关键零部件质量;整车质量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交通运输网日趋完善,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对于汽车制造质量标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在各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汽车产业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为此需要保证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汽车质量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生存的关键所在,提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水平,可有效提升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质量,保障行人的出行安全,保证我国经济体系的经济效益。

1零部件对整车的影响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相关信息,2019年,共召回汽车总量为6,417,167辆,涉及65家汽车企业的230余款车型。其召回原因大到安全气囊、减振器、燃油箱、轮胎,小到配电盒电缆接头,后视镜涂装工艺。然而,无论大小,都与其零部件存在质量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整车的质量其实是由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质量不好的零部件不仅降低整车品质,损害汽车企业形象,更是严重威胁了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如何确保汽车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是汽车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更是消费者时时刻刻关注的问题。

2基于国产汽车关键零部件质量改善的整车质量改进

2.1 提高供应商质量提升积极性

一是整车企业应按照车族化、平台化设计车型,提高零部件通用性和互换性,减少专用件,同时对供应商能力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供应商同类产品供货比例、份额;二是建立健全整车企业零部件社会化采购管理机制,按照分段定价、询价、比价或参考社会公允价格定价等方式对零部件合理确定价格,让供应商有利润且能在技术、设备方面投入;三是建立与供应商战略合作机制,邀请供应商参与设计、改进、装配和销售等产品形成过程的质量管控,参与售后维修标准、故障诊断标准、试验标准等的制定,定期了解其产品在整车形成各过程和交付、使用各阶段的质量表现,减低供应商售后损失,提高供应商在整车质量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提高其质量红利“获得感”,调动供应商参与质量管控的积极性。

2.2 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严把生产质量关

生产环节是汽车零部件成型的重要阶段,既是对设计环节的成果展现,又是质量检验环节的对象,生产制造水平至关重要。汽车零部件数量和种类较多,且同一型号的零部件使用不同的材料,对加工工艺也有不同的要求,导致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工作比较繁杂。为了确保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质量,应该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提高加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生产加工之前,应该详细认真地研究设计图纸,明确设计图纸中的每一个数据信息和对加工的要求。现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基本都采用数控机床,自动化程度较高,适合大批量生产。为了提升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可引进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通过智能控制,可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可通过处理器的智能程序对参数进行调整。智能控制可大大提高零部件加工的精度,同时使操作更加简便,只需要更换运行程序,就可以生产其他零部件。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确保每个环节加工的产品都符合质量标准。

2.3 采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加强零部件生产在线质量检测

质量检测是控制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主要是以人工测量的方式进行,不仅检测效率低,而且检测精度不易控制,尤其是对于批量生产而言,传统的检测方法无法满足零部件质量控制的需求。为了满足汽车零部件的批量生产的质量检测,通过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可以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实时的在线检测。该系统主要是将计算机和PLC相结合,通过高性能的传感器与检测终端,对生产的零部件进行全方位的检验,可有效提升检测效率和精度。在计算机辅助系统启动后,通过高速扫描装置对生产线上的工况进行扫描,判断零部件是否在生产线上,同时还可以统计零部件的数量。当检测到零部件在线上后,通过传感器上脉冲输出端口给出的脉冲信号来驱动检测线路的主电机,就会将零部件传输到检测工位。在检测工位上对零部件进行扫描,然后将扫描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零部件质量是否合格。不合格的产品将会被传输到下位机PLC,然后再由PLC进行处理。这种质量检测方式与生产同时进行,适合批量化生产的检测,可有效提升零部件生产质量。

3结语

质量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竞争之本,是国产汽车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单纯的价格优势转向质量经济性的双重考虑。对于国产汽车来说,质量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是其战略升级的重点。针对当前国产汽车故障率较高、维修效率低、维修结果治标不治本等问题,从提高关键零部件质量出发,选择质量及经济性最佳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组合以改进汽车质量,可以在提高整车可靠性的同时提升国产汽车品牌形象,扩大国产汽车的市场份额,促进我国汽车工业迈向汽车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 杨刚.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与优化[J].时代农机,2017(2):37-38.

[2] 招水真.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J].内燃机与备件,2019(15):140-141

[3] 朱桂平,黄凌云.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研究——以ABG公司为例[J].物流技术, 2008,27(10):220-22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