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种出绿色希望”导写及例文

2020-08-06董新明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8期
关键词:种树信念榜样

董新明

原 创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1956年,享誉全国的“种树老人”、青海省海东市原护林员李洪占在荒岭上栽下第一棵树,从此,他便将种树当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60多年过去,老人种下了8万多棵各类树木,面积达到133公顷。

60多年来,李洪占靠一把锄头、一把铁锹,用一副肩膀,种绿了家乡蔡家堡的每一个山头,一年一年为家乡种下绿色的希望。

55岁的村民陈尚祥,上小学时就开始跟着李洪占学种树了,从他那里学到的种树方法很管用,树木成活率很高。

朴实的老人有一些平凡的话语:

1.“那个年代种树苦是苦点,浇水吃的苦最大,但我们都很有激情。”

2.“看到小树苗扒住了土,扎住了根,我这心里就安稳了,想着大山也快要穿上绿色衣裳,我心里真舒坦啊!”

3.“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用一辈子把这一件事做好!”

4.“我种了一辈子树,往小处说,是美化家乡; 往大处说,是造福子孙。就是这个信念,让我从未放弃植树造林这个事情。”

5.“只要走得动,不死掉,就要一直种下去!”

读了这些文字,你有什么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文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写 作 指 导

这则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由事例和言论两部分组成,充满正能量。写作时,可进行多角度立意构思。

角度一:梦想与希望。李洪占老人在家乡的荒岭上种树,绿化家园,为子孙造福,这是他的梦想与希望,因而,他用60多年的时间来守望。

角度二:執着与激情。种树很辛苦,浇水施肥不可松懈,要有劳动的激情。而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只要人在,就要一直种下去,更是执着精神的凸显。

角度三:幸福与愉悦。看到小树苗扎根、成活,让荒山野岭充满绿色,老人心里安稳、舒坦。美化家乡,造福子孙,更是老人追求的幸福感。

角度四:示范和榜样。李洪占60多年坚持种树的壮举,影响、带动了村民们。陈尚祥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个案。李洪占老人的榜样作用和种树技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写作时,要贴近材料要点,点赞“种树老人”的可贵精神和崇高风范。除了运用常规的议论文体,还可以采用致敬信、新闻评论、访谈、倡议书等实用文体。

例 文 展 示

佳作一

致敬种树老人

曾丽桃(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高三年级)

尊敬的李洪占爷爷:

您好!

我写这封信给您,是为了表达我深深的敬意。是您让我明白了一句话: 人生要学会的是,不仅是成就他人,更应该成就自己。

有一种成就,是六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以前老师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了解您种树的事迹后,知道了那就是坚持。是您坚持用一副肩,一把锄头,一把铁锹,种下了133公顷的希望;是您坚持让自己吃苦而换取家乡美丽的初心;是您坚持了60年的早出晚归。您说过:“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用一辈子把这一件事做好。”而您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出色!

有一种成就,是给后辈留下了无价的财富。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也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据说在1883年,孙中山先生从美国檀香山带回一棵酸豆树小苗,亲手栽在家门口,并倡议每年清明为植树节。在3月12日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他提倡植树的功绩,1979年国家决定于每年的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孙中山先生也曾说:想做大官就不要想着发财,想做大事就不要想着顾小家,想留给子孙后代财富的,您就种下一棵树。您留给后代的那8万多棵树,我想是无价的吧!

有一种成就,是发挥榜样的作用。做任何事情都要开一个好头,?然后大家一起往好的方面发展。植树也是如此,在荒岭上种树,种绿的是山头,带来的是一年又一年的绿色希望,是您带动了村民,其中陈尚祥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从上小学就开始以您为榜样,跟着学种树了,他为大地多种下一个希望!您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就是让我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与您一同前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希望就是通过手中的努力变成现实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而您却是用一生来植树: 只要还活着,还能走,就一直种下去。

您就像一名战士,绿了荒山,白了头发,志在造福百姓。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守护着漫山的树木,为祖国增添更多绿色的希望,带领着更多的人为我们的家园增添更多美好。您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祝您幸福、健康,充满活力!

网友:艾树人

2020年2月20日

>> 评析  这封致敬信,深怀着对“种树老人”的崇高敬意,写得情感饱满,内容充实。行文从“六十年如一日”“给后辈留下了无价的财富”“发挥榜样的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论点论证,丰富了行文内容。文章紧紧贴着材料要点写,善于取用素材,议论精准、到位,且文体特征鲜明,值得学习、借鉴。

佳作二

生命不息  希望不止

羊伟宁(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高三年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我们就好比茫茫大海中行驶的轮船,如果没有了希望则会像失去控制的船,随波浮沉。若有了希望,便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奋勇拼搏的力量,有了乘风破浪的决心,所以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李洪占老人之所以在家乡的荒岭上种树,而且一种就是60年,是因为他怀揣着梦想,更怀揣着希望,为的就是能绿化家园,造福子孙。“虽然种树很辛苦,浇水更辛苦”,但他依旧坚持了,并一坚持便是60年。是梦想给了他决心,更是希望给了他恒心。

戴尔·卡耐基先生有言,“人不是因为没有信念而失败,而是因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坚持到底。”是啊,谁都有梦想,谁都有希望,可又有多少人能为之坚持下去呢?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用一辈子做好,我们要像李洪占老人那样,坚持下去,为希望,为梦想而奋斗!

今年春节,本是游子归乡、全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温暖日子,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此次疫情犹如一阵猛烈的飓风,席卷全国。在这危难关头,白衣天使们纷纷站出来,奔赴一线,为病人们奉献出自己的全部。他们的脸上手上,已经被防护工具勒出了一道道痕迹。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家人,他们也有过害怕,但是他们心中的那一份希望让他们坚持下来。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则消息,一位护士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抗击疫情你我同在,我们医护人员要为中国,为全国人民播下充满绿色希望的种子,我们绝不能放弃!”

李洪占老人曾说:“我种了一辈子的树,往小处说是美化家乡;往大处说是造福子孙。也就是因为这个信念,所以我才没有放弃植树造林这个事情。”时至今日我才明白,这份信念或许便是希望吧!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怀揣希望,永不放弃的白衣天使,许多危重患者才能获得重生;也正是因为有李洪占老人六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绿色才可能装点我们的生活。

生命不息,希望不止。我坚信我们中国的绿色种子正在萌芽,正在茁壮,终有一日这些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也终有一日,这些参天大树会铺满荒山,让我们一起“浇灌”这些富含希望的绿的种子吧!

>> 评析  本文有以下几个突出亮点:1.恰当采用李洪占老人种树的素材,同时引用鲁迅和戴尔·卡耐基的名言,把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起来,二者相得益彰;2.贴切、自然地联系当前全民抗击疫情的战斗,点赞白衣天使怀揣希望、救治患者的大爱善举,彰显了议论的高度。

佳作三

“种树老人”李洪占:

六十载坚守故土  一生情遍洒荒山

李恩泽(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高三年级)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坚守大山60余年,用毕生的心血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海恋歌,他就是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李洪占。

在去采访的途中,脑海里不停地猜想着这名老共产党员高大伟岸的形象,然而现实中的他,外表淳朴瘦弱,脸上刻满沧桑,胸前佩戴着“为人民服务”的党徽,这不禁使我联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孺子牛”一词。在一棵苍松下面坐定,我们的访谈开始了。

一生“初心”永守

问:“干旱少雨的家乡,让23岁的您萌生了绿化荒山、造福家乡的心志,我想知道,是什么能让您坚持了60多年呢?”

答:“我种了一辈子的树,往小处说,是美化家乡;往大处说,是造福子孙;就是因为这个信念,让我从未放弃植树造林这个事情。”

问:“我们知道,一年中的每一天,您几乎都在忙,而您也调侃这种忙是上班。而这个‘班您一上就是大半辈子啊,您考虑过‘退休吗?”

答(神色严峻):“只要走得动,人还在,就要一直种下去!”

问:“在当今社会啊,有很多人做事,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您认为他们是难在了做事上呢,还是难在了对事情的坚持上?”

答:“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用一辈子把这一件事做好!”

一生“坚韧”永存

问:“60多年来,您靠一把锄头,一把铁揪,用一副肩膀种绿了家乡蔡家堡的每一个山头,一年一年为家乡种下了绿色的希望。您在这期间遇到过质疑吗?”

答(迟疑片刻):“刚开始种树时,村子里的人都不理解,他们觉得,就这黄土坡,土质贫瘠,加上常年干旱,樹能活吗?还有,刚开始种树时,水确实是令我最头疼的事。一开始我挖了个土窝存水,后来自己挖水渠引水,大多数时间用架子车拉水、用马驮水,该想的办法都想了。”

问:“六十年如一日,要坚守初心,就需要一种百折不回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您的脚步踏遍了家乡的山林。这六十多年来,您认为种树苦吗?”

答(神情舒展):“那个年代种树苦是苦点,浇水吃的苦最大,但我们都很有激情。”

问:“一年又一年,在您坚毅的目光下,绿色也渐渐覆盖了家乡的荒山秃岭。”

答:“看到小树苗扒住了土,扎住了根,我这心里就安稳了,想着大山也穿上了绿色的衣裳,我这心里真是舒坦啊。”

一生“信念”永恒

“什么是共产党员?我们见识了,这个老汉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镜头下李洪占老人正在刘李山村的路边种树,路过的村民们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陈尚祥)

问:“听说您从小学时就开始跟着李洪占老人学种树了,受到什么启发吗?”

答:“从他那里学到的种树方法很管用,树木成活率很高。”

(采访了路过的几位村民)

问:“大婶,现在的树木很多了,您觉得家乡现在美吗?”

答:“看看山上的树木,跟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法比啊,现在实在是太美了。”

后记:从20世纪的一片白垩到现如今的千亩绿地,这位老人用一把锄头、一副肩膀演绎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访谈结束后,他的背影再一次消失在绿色树丛中……

>> 评析  这篇点赞“种树老人”李洪占的人物访谈,从三个层面逐步展开,凸显了他执着坚持、乐于吃苦、造福子孙的精神风采,显得充实、饱满。设计的问与答精当、熨帖,给人如沐春风之感,第三部分运用“背面敷粉”的手法,陪衬了老人平凡而崇高的形象。背景介绍与后记也丰富了访谈的内容。总之,这是一篇有分量、有情怀的人物访谈。

猜你喜欢

种树信念榜样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围墙的信念
种树
一起来种树
信念而非执念
榜样
榜样
榜样
种树
榜样